相关问题:《流浪地球》后,吴京的地位如何?


我有的时候觉得,人类之间的联系是很奇妙的。

郭帆导演说过,在他小的时候观看过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后,一颗科幻的种子便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了。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当初那部《终结者2:审判日》,可能现在我们看到的《流浪地球》会是另一番构思与风格,或者干脆没机会看到《流浪地球》的上映。然而,当年启发了郭帆导演的《终结者》系列,不过源自于卡梅隆导演年轻时的一个噩梦,一个燃烧的机械骷髅,两只漆黑发红的眼洞静静地瞪著他,吓出了后来州长的一身皮衣墨镜和金属断肢。可又不曾想的是,卡梅隆当年若不是看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八成还会继续当他的卡车司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传奇作品,无数的奇异而又瑰丽的梦也就不会被启发。

人类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像得要来得深刻。

所以,基于启发过郭帆的那些导演的经历,我们现在所有的推测和预言都没法做到准确,就像当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博格等等这些名震世界的、引领了好莱坞科幻电影黄金时期的著名导演,在他们刚刚取得一些成就以后预测他们日后的地位一样,啪啪打脸的声音响彻了好几十年。

我实际上是不太同意排名第一的那位答主的部分观点的,《流浪地球》的视听语言绝对达不到一塌糊涂的地步,郭帆也不会成为中国的迈克尔贝。说白了,导演其实就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下决定了一部影片成功的基础,然后才是往上一层的艺术造诣。从《流浪地球》的成片来看,除去个别因受限于春节档时长而删减的情节,影片基本完成了讲述一个完整、精彩又令人信服的故事的任务,这种叙事能力在商业电影里绝对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的,观众看得明白又没有违和感这才是最重要的,更深的艺术上或思想上的表达好比在商业片这盘大鱼大肉上加了一勺鸡精,有或没有,都不影响这是一盘硬菜的事实。

而为什么说郭帆不会成为另一个迈克尔贝呢?因为卖拷贝身上的商业气味太浓了,从《变形金刚》系列到《忍者神龟》系列都是,人家不在乎你的基础设定,忍者神龟直接就是外星人(经评论提醒是变异物种,我记得应该是当年上映前的访谈里说过外星人的事,失误失误),变形金刚除了几个主要的机器人角色,其他的全乱七八糟地设计形象,在原作动画里随便找一个人名安上就好了,我管你那么多?耽误我安引爆器了懂吗?爆炸贝的名号不是白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卖拷贝越来越被大家讨厌的原因,简单粗暴,硬广尴尬,把观众当傻子,故事讲得稀巴烂,设定统统不管,只会把炸药和特效往观众脸上砸。

反观郭帆导演呢?他就是个典型的硬核科幻迷啊。你能在《流浪地球》里发现各种各样的彩蛋,各种细思恐极的细节,很多新鲜有趣的设定,几处对于其他优秀科幻的致敬又都包含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质感,而不是照搬。诚然视效和节奏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已经是现有成本和导演能力所能做到的极限了,你能看出来导演是真心喜欢科幻的,要不然也不会像当初吴京那样也卖房子卖车砸锅卖铁来拍电影啊。虽然「情怀」这个词被某些人讲烂了,但是很明显,郭帆有情怀,卖拷贝丝毫不在乎什么情怀。大家都是挣钱,但是态度完全不一样,吃相上就分出了高下。(豆瓣上热评第一的打一星的那个喷子,还在喷「被吹到不行的特效像是导演轮圆了膀子往观众脸上砸各种金银珠宝」,可见他白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喷来喷去只会喷屎。要不就是收钱干这个的,毕竟要吃饭。)

所以,郭帆又怎么可能变成中国的迈克尔贝呢?

郭帆也不会变成吴京,因为吴京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已经超脱了演技、演员以及导演这个范畴,除了助推作用,还大有向资本势力流量经济宣战的意味,因为战狼2那五十六亿多的票房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有著较高的文化艺术追求的,靠流量小生抠图面瘫和乱七八糟的ip、综艺大电影圈钱的时代就要过去了。所以无论这是不是吴京本人的意愿,他都已经被资本势力盯上了,因为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黑他,毕竟资本控评的力量还是很可怕的。不过我愿意相信这是他们最后的挣扎,扎实精彩的好电影会越来越多。

我倒是觉得,除了另外一个答主说会变成《疯狂的石头》之后的宁浩,我个人认为《流浪地球》傍身的郭帆会成为接连推出《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林超贤。要知道,林超贤在成功推出这两部片子之后已经技法娴熟,深受资本的青睐。那么《流浪地球》在引爆国内科幻市场后,以后同类型的题材必定还会找上郭帆,或者是拍成系列继续挣票房。而国家宣传口的这帮人也是近几年终于做了一些正事,摸清了人民群众的喜好与官方宣传的脱节,《湄公河》《红海》《流浪》这种文化输出是他们乐于见到的,有了这两方面的加持,个人认为郭帆大概率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类型片导演。

但是,又有谁敢断言他一定不会成为中国的詹姆斯卡梅隆呢?

我们还是祝福郭帆导演吧。


地位留给专业人士评价

就我一个普通观众而言

与那些才华横溢现在却只想著用名气圈钱,蔑视观众的导演相比,我宁可为这个真正挚爱电影、拥抱理想的导演买单


郭帆导演在科幻领域碾压其他导演的,恰恰是审美这种有天赋壁垒的东西——我相信这才是他让同行业者觉得恐怖的地方。他在读书时画漫画得过奖,我看过他回复一设计团队的镜头多次修改意见,硬生生将一个山寨风改成了高大上气质的重工业朋克设计感。

这是天赋,这种天赋但凡对艺术行业有接触的都能理解我说的。这个绝对不是所谓10000个小时的努力,所谓出国学习开拓眼界就能跨越的。

说白了,你的审美天赋如果不能凌驾于大多数从业者,那么别人就算给你高端产品你也无法理解「美」在哪里,更别说接下来的事情。其次,你还要有创造这种「美」的能力——在现在这个年代,在科幻这个领域,创造力绝对不是随手一张写意画吹捧形散而神不散,也不是色彩大场面大规模,它需要的是对大量细节的把控,以及美的整体把控。

我大学时有门课是影视编导,一学期就明白了,我在图像视觉领域没有这种天赋,我努力可以到达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可能顶尖。我可以分辨出两张图、两个镜头哪个更美,但也仅此而已。我缺乏创造一个高端美的东西的能力。

引用 @江北 的评论,我国特效、渲染、动作捕捉、建模水平,其实国内技术早就追的差不多了。但一直未能赶上国际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所有这些融会贯通并有审美壁垒的把关人。懂科学的人缺乏美感,懂美术的没有工程学基础。郭帆导演北漂期间做过5年的后期,这也是他不仅能欣赏科幻美,更能得心应手的一个关键。这绝对是天赋+努力+个人喜好等多方维度交叉的综合。


最可怕的是,郭帆还是80后。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我的愿望是郭导每3--5年出一部刘慈欣的科幻电影。如《流浪地球2》《球状闪电》《全频带》《赡养人类》

等郭导六七十岁的时候,地位甚高,经验丰富,资金无忧的时候出三体电影,分成五部曲差不多

如果到时候中国国运昌盛,文化疯狂输出。30年后的三体地位绝不逊于《星战》系列,电工也会变成中国(世界)科幻电影的客串狂魔+观察者

不知60后的大刘有没有机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作为一个星战迷,我只是单纯的希望

三体能像星战一样,伴随一代人前行

正如星战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人的指明灯

三体也可以成为中美争霸期间中国人的旗舰


科幻电影导演第一人

还是暂时的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成功经验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本钱

没有几个老板有办法预判你未来的成就,他们都会用你所取得的成绩来判断你的价值

你以前成功过,是他投资你的原因

郭导的这次成功没有其他导演有类似的案例,所以下次再拍这个类型的电影,投资不是问题

不过这是暂时的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能吃一辈子,郭帆不能

霸王别姬的三个标签是陈凯歌,张国荣和作者

小破球也是三个,不过郭导最不起眼

时代不同了,刘电工占据主动了

导演不像以前那样通吃了

所以郭的地位虽高,但是一点都不稳啊

这个类型片的未来竞争对手很多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