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塑造的人物都有一個內核,我喜歡稱作驅動力,就是推動發生行為的內在原因。

有的人為了復仇,復仇就是驅動;有的追求愛情,愛情就是驅動;有的複雜點,在愛情和親情之前衝突。總之,都有一個東西讓你行動,然後在行動過程中實現自我。

利拉的內核我理解是種生命的本能,就像小孩子那樣純粹的好奇和自負,因為是純粹的,所以迷人。

正因為是種本能,所以沒有被指定。不單純為了愛情,親情或者什麼特定的東西。如果你讀完全四部,會發現在不同人生階段她要的東西不一樣,但一旦篤定,就像小孩子那樣非如此不可,在小孩子眼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想要就要去拿到。

就是這種純粹迷死我了,很靈性。喜歡這樣的女孩子,萬裏無一。不過這樣的女孩估計很難駕馭,因為它要的你給不了。

再看看現實中女孩子,現實和理想有多大的差距。感覺當今物化社會,人類已經沒有情感了,還談什麼感情。


莉拉和《飄》的郝思嘉、《飢餓遊戲》的萊特妮絲,在本質上是一類人。她們迷人,不只因為是南方美人兒,因為射箭天賦與鏡頭表現力,不只因為才華智商,而是因為她們不屈的生命力。骨子裡倔強但畢竟是脆弱的,身如春桃卻神經如雪中老竹,她們是天生的鬥士,老天都要給她們無數磨難,看極限在哪裡,高壓下如此奪目。


在一個破敗的城區,從來不隨波逐流,而是自己去用自己的腦子去抗爭,去周旋於各方勢力。馴服她就是一個絕對不可能的事。最後她和恩佐在一起,是因為恩佐從來都沒有想過改變她,而是做她最堅強的後盾。 莉拉是所有女性心裡最期待的那種存在,堅強,勇敢,聰明,又性感,迷人。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埃萊娜,而莉拉有一個你我都不敢又或是不能擁有的人生


因為她身上的果斷,堅毅和對事物的強烈好奇與創造力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身上所缺少的。同時莉拉也極度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品質加在一起,就使得很多人為莉拉著迷,希望得到他們眼中的權威者的認同。

從小時候起她就表現出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敢,當受到索拉拉兄弟的侵犯時,她便拿刀架在他們脖子上。而且她對學習充滿了濃烈的興趣。

如果說萊農是水的話,那莉拉就是火,熱烈而灼熱,一不小心也會吞噬自己,面目全非。


她給我一種原始的美感,就是那種野性,單純,卻又聰明伶俐,洞察力強,一種危險的美。


因為莉拉是一個隨時隨地懷著尖刀的女孩。

書裏有一段:「莉拉站在馬爾切洛旁邊,好像他臉上有隻蟲子,她正想把那隻蟲趕走,那個時候我很確定,莉拉會毫不猶豫地劃開他的喉嚨」。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真的能感受到一種力量和張力。我能理解在莉拉眼裡卑鄙齷蹉的米凱萊為什麼會欣賞她讚美她,不是為了和她上牀,只是因為她身上那種獨具一格的罕有的魅力。

我是女孩,我也為莉拉著迷。


力量。萬物不在眼裡。拼起來不要命。慷慨。智商夠高。雌雄同體。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設定有點瑪麗蘇。

後來我想到了《楚留香》,裡面的妹子幾乎都喜歡楚留香,好像沒啥異議。

有些人就是好到會讓所有接觸過她的人都喜歡她。

想想從小到大,你身邊的那些很受歡迎的人吧!周圍有那麼多異性,可是所有人幾乎就都是喜歡他!不管是長得好看,還是腦子好使,亦或是幽默,大家都會發現他很好,從而喜歡他!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利拉桀驁不馴,不可駕馭,自我主義,使她觸不可及,又聰明,富有靈感,把事情處理的妥當,又冷能自學,還可以創造出她的天地


我覺得在男人眼裡。莉拉是一種危險的又得不到的神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