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到社交網路,人們都在談論,這個爆紅又神祕的義大利作家。《紐約時報》等反覆提到這個名字,Twitter上,#FerranteFever#(費蘭特熱)已經成為了熱門標籤,在Instagram,曬埃萊娜·費蘭特小說封面的照片,已經超過了1萬張。

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現象級暢銷書作家「埃萊娜·費蘭特」,只是個筆名。這位匿名寫作的作家至今仍然拒絕透露身份,她不在任何場合露面,更沒有照片等蛛絲馬跡,甚至有人為她的真實性別到底是男是女爭論不休。

在歐美,這位神祕作家的小說已經征服了太多人。希拉里在選舉的時候,不忘和選民交代,最近在看埃萊娜·費蘭特;喬納森·弗蘭岑因為比他的作家朋友讀得晚,還不忘自嘲,「因為沒法談論她的作品,這樣顯得我都不酷了,我正在趕緊讀追上大家。」出演《蜘蛛俠》的詹姆斯·弗蘭科一邊和書合影一邊調侃,「我知道我讀晚了,可是這書真的太好看了!」

而埃萊娜·費蘭特本人,在今年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物」之一,和奧巴馬、碧昂斯齊名。她依然保持匿名,她的頭像,以書的封面代替。

讓埃萊娜·費蘭特名聲大噪,如此多人追看的小說,就是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系列小說,它們用一連串的數字證明瞭這種席捲全球的費蘭特熱,迄今為止,已經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總銷量超過1000萬。現在,四部曲的開篇第一本《我的天才女友》,終於有了中文譯本。它也是埃萊娜·費蘭特被翻譯成中文的第一本書。


世上總有那麼一種友誼,它忠貞不渝又彼此猜忌,它激烈熱情又充滿競爭,身處順境它會自動隱退,身處逆境它又不期而遇。《我的天才女友》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相愛相殺、至死方休的故事。

作者埃萊娜·費蘭特是目前義大利最受歡迎也最神祕的作家,她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迷,這也為其作品增添了不凡色彩。

《我的天才女友》中,女孩莉拉蒼白瘦小卻兇狠堅決,曾經骯髒無禮,卻終究貌美耀眼,曾經瘋狂可憎,卻一向才華橫溢。她有把尖刀架於作惡的男孩頸前的勇氣,也有在學習中輕鬆駕馭一切公式和文字的能力;她有在某一階段把心思全部放在父親鞋鋪的沉迷,也有對歷史對政治認識到位的清醒;她有對金錢不竭的渴望,也有不斷自學各類語言、閱讀各種書籍的熱情——她以一個完美的矛盾體的身份最好的詮釋了「天才」二字。

相較於莉拉的古怪精靈、不羈多變,她的好友埃萊娜則始終乖巧聽話、好學上進。這樣兩個看似沒有共同點的女孩,卻因在精神世界至高點碰撞出的火花而成為了互相幫助、互相折磨的一生好友。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二戰後傷痕纍纍的那不勒斯城,骯髒的街道,塵土飛揚的公園,逐漸崛起的新建築,還有每個家庭裏發生的暴力事件,都不過是這個城市最稀疏平常的事情。

在這樣一種破敗混亂的環境下,莉拉與生俱來的聰慧敏感與埃萊娜堅持不懈的努力認真顯得與周遭事物格格不入,她們似乎就該與周圍人一樣去放縱去墮落,去粗魯地活著,去殘忍地毀滅著。但她們沒有,她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選擇逃脫出這種封閉窒息的生活,在逃離的道路上她們命中註定般成為盟友。

莉拉自小學畢業後就沒有繼續上學,然而這並不影響她自學拉丁語、希臘語等各類語言,以及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科夫的小說。她一面在對金錢與財富的追逐中幾經沉浮,一面又深深陷入對歷史與苦難的不停叩問當中。年輕女孩的甜蜜與心機在她狡黠的雙眼中閃現,但卻又分明有一片無解的陰雲在她頭頂漂浮。

她一面瘋狂地與整個世界為敵,一面又隨心所欲地踐踏自己的天賦,她不屑於成為那些惡俗的姑娘,但又始終沒找到改變當下境遇的正確方法。

在莉拉兇猛地與世俗對抗之時,她那滿含激情與仇恨的雙眼卻被另一個女孩埃萊娜的柔和與美麗吸引,埃萊娜和莉拉一樣來自貧窮人家,但她以持之以恆的好學精神,成為了和莉拉、和周圍所有野蠻的女孩們截然不同的出眾姑娘。

埃萊娜讓莉拉看到了對抗生活、逃離現實的另一種方式,一種不再需要瘋狂撕咬不再需要鮮血淋漓的方式,但是晚了,莉拉那超速運轉的大腦和源源不絕的古怪想法讓她無法停止當下的腳步,就像人有時明明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但就是不願意不甘心去那麼做一樣,莉拉註定無法成為埃萊娜那樣擁有一頭漂亮金髮、招所有人喜愛的姑娘,但她也不可遏制地被埃萊娜深深吸引。

為了追趕好友的步伐,在埃萊娜上初中、高中後,莉拉常常打聽她在學校都學了什麼,然後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彌補。莉拉的天賦讓她對任何知識一學就會,但她內心深處仍自卑不已,自卑到埃萊娜只要談起學校生活她就故意不感興趣,自卑到她試圖去和其他庸俗的姑娘成為好朋友而冷淡埃萊娜。她甚至自暴自棄的認為自己的生活就該這麼混亂不堪,就該這麼慘淡黑暗,她再怎麼努力也始終比不上美好明亮的埃萊娜,還不如用另一種方式、一種埃萊娜不屑於去做也暫時無法做到的方式,來戰勝埃萊娜。

然而在埃萊娜看來,故事的走向可能是另一種版本。

埃萊娜眼中的莉拉,聰明又驕傲,熱血沸騰又飽含心機。正是因為莉拉那對什麼事都不太上心、卻往往給人意外驚喜的天賦,正是因為莉拉總在不經意間成為眾人仰慕對象的特質,埃萊娜纔始終那麼堅持不懈地努力著,以此達到不落後她太多的目的。她常常覺得和莉拉的駕輕就熟相比,自己顯得那麼笨拙喫力,和莉拉的勇敢執著相比,自己又是那麼膽小懦弱。除了堅持學習,她沒有別的辦法在莉拉麪前以一個勝者的姿態出現,在她看來,自己纔是不斷追趕對方腳步的那一個人。

莉拉與埃萊娜這樣兩個不肯服輸的女孩,用自己的方式與對方較著勁,一面共同抵禦世界的醜惡,一面撕扯著競爭著。她們相互取暖相互慰藉,卻也偶爾彼此提防;她們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卻也難免彼此嫉妒。面對成長的歡愉她們幾乎從不分享,因為一個人的快樂往往會刺痛對方。她們更多的是互舐淚水,互撫傷痛,第一時間出現在對方的災難現場,以唯一知己的身份來拯救對方於水火。

她們的友誼,沒有不離不棄的溫情脈脈,而是以一個戰鬥者的身份陪伴彼此。她們有女孩間的小心機小祕密,更有男人們的殘酷與擔當,隱忍與向上。

很期待「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後三部,迫切想知道16歲就嫁人、並且在婚禮上發現丈夫陰暗與邪惡一面的莉拉,與因莉拉的結婚而痛苦迷茫的埃萊娜,日後還將有怎樣精彩的故事。


原本以為是徒有虛名的暢銷書,卻出乎意料地好看,並不是男生對女友的回憶。而是講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那不勒斯,兩個女孩的成長故事。「儘管她外表看上去很脆弱,但是任何禁令在她面前都會失去效力。她知道如何跨越界限,但又不會真正承擔後果,最後人們會做出讓步。儘管很不情願,人們還是不得不贊善她。」這個她就是我的天才女友,莉拉。

這並不是一本好讀的小說,人物眾多且名字難記;明明也沒有特別的衝突和情節,但是就是不由自主被吸引,想要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想要知道莉拉和「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故事的開始是莉拉的兒子給身在都靈的「我」打電話說兩周前,他母親失蹤了。對於莉拉的失蹤,「我」認為「她的目標不是這些,而是別的:她想從人間蒸發;她想讓自己的每一個細胞都消失,讓關於自己的一切都無跡可尋。」然而,這次莉拉消失得有些過火了,她誇大了「痕跡」在整體中的比重,她不僅僅想自己消失,還想把過往生活留下的一切都徹底抹去。生氣的「我」寫下了我們的一切。

「我」和莉拉的童年充滿了暴力,我們的城區傷害就是一種疾病,四處蔓延。莉拉從一年級開始就是一個「壞女孩」,她當著老師的面也十分淘氣。然而,莉拉確是一個天才,她三歲時,就從大她九歲的哥哥的識字課本上學會了讀書,甚至比哥哥學得快;她可以心算很複雜的數學題;她聽寫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一個錯誤;她能夠運用很難懂的辭彙。對於任何人來說,莉拉都太過強大,而且她會毫不客氣的大獲全勝。莉拉的頭腦反應太快了,她能捕捉到非常細微的東西,給人致命一擊,她總是勇往直前,銳不可當。儘管「我」也很優秀,然而,大家都知道「我」的優秀是因為「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五年級快結束的時候,老師說我們是可造之材,可以繼續學習,並把「我」的父母和莉拉的父母輪番叫到學校,告訴他們一定要支持我們繼續學習。「我」在父親的支持下得以繼續上學。莉拉的父母卻堅決不讓她繼續上學。「我」和莉拉的人生河道似乎就在此時開始分流。

莉拉一開始並沒有完全放棄求學,她用家裡每一個人的名字在流動圖書館登記了借書卡,利用有限的閑暇時間閱讀。在「我」需要拉丁語補考時,莉拉已經通過自學,懂得了很多拉丁語知識,比如她知道所有詞尾的變化,也會很多動詞變格。在她的幫助下,「我」的拉丁語翻譯變得非常容易,口試時也能回答所有問題。在「我」即將進入高中學習之前,「我」發現莉拉已經開始在學習希臘語,她在短短几天時間內,就讀完了《埃涅阿斯紀》這部史詩。如果按照這樣的軌跡,莉拉或許可以依靠自己的天賦自學成才。然而,在一九五八年年底的煙花較量的那天,莉拉感受到了「界限消失」,此後她變得慵懶,對「我」在學校的學習徹底失去興趣,也不再去圖書館借書。莉拉還是留在了她生活的世界並受制於那個世界的生活方式,她成為了緋聞的中心,在眾多追求者中做出了一個最好的選擇,她盡情地展示著她的美。那些關於未來的夢想,就像是一雙雙精美的鞋履,最終不過被人踩在腳下。至此,「我」和莉拉各自的人生河道分岔越來越多。

「我」和莉拉的命運會為什麼會變得截然不同?無法輕易地得出知識改變命運的結論。」為什麼「我」可以讀書從而獲得一個改變自身的機會呢。因為「我」比莉拉幸運一點。「我」的母親哪怕再不願意,仍然屈從老師的建議送「我」去補習,為「我」去海島縫製泳衣;「我」的父親會帶著「我」穿越城市熟悉上學路線,順便看海;「我」還有奧利維耶羅老師。與「我相比,莉拉在學習上比我更加有天賦,也更具有決心,但是,在一個沒有遠見充滿暴力與衝突的家庭,她的才華無法得到施展,日積月累的爭吵,父母兄弟的日常,都在一點點腐蝕她的意志,關於未來的想像全部都褪色了,她無法再相信,自己可以像《小婦人》的作者一樣發表書,獲得財富和聲譽,還有裝滿金幣的保險箱。「青春期的財富,充滿天真幻想的景象,那些別人來沒有見過的鞋子,到後來具體表現為裏諾的不滿和暴躁,他希望像闊佬一樣花錢。財富體現為電視、馬爾切洛的麵條和戒指,他想用這些收買一份情感。最後一步一步地,財富體現在那個年輕、彬彬有禮的斯特凡諾身上,他靠賣香腸賺錢,有一輛紅色的敞篷車。他花四萬五千里拉,眼睛都不眨一下。他給那些圖紙撞上鏡框,除了賣乳酪,他還想做鞋子的買賣。他投資買皮子,僱人,好像非常確信自己能開啟一個和平富裕的新時代。總之,這就是財富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一點光輝、一點榮耀都沒有了。」莉拉一直在以一己之身和這個世界對抗直至放棄。

入學考試前,莉拉讓「我」把她寫的小說《藍色仙女》交給奧利維耶羅老師看。老師第一次談到了庶民。她說:「假如一個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孫子,都會命苦若草芥,不值一提。你不要管賽魯羅了,為你自己考慮吧。」老師是不是在莉拉和家人放棄繼續上學時就預知了莉拉的一生。很多年後 ,在莉拉十六歲時,她向老師發出了婚禮請柬,老師卻連門都沒有開,她甚至刻薄地說:「賽魯羅小時候頭腦的聰慧沒有找到出口,格雷科,最後她的美麗展現在臉蛋和胸上,還有大腿和屁股上——那些美在這些地方都會曇花一現,就像從來沒擁有過一樣。」 作為一個老師,看著天才一步步走向平庸與墮落卻無能為力,之前有多欣賞,之後就有多心痛和冷漠。所以,老師更加竭盡所能地幫助「我」,將「我」推向遠方,讓「我」放棄莉拉。奧利維耶羅老師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著一個甚至比母親更為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老師,或許「我」就和一起長大的其他朋友一樣,成為泥瓦匠、技工、售貨員,在這個混亂貧窮地城區了做一個平凡的庶民。然而,經過六年的初高中教育,在開向賀拉斯街的那段路上,「我」開始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和一起成長的其他人格格不入,「我「知道他們的做法非常正常,他們充滿暴力的語言也屬於我的世界,但」我「的日常生活卻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和他們在一起,「我」必須剋制自己、降低我自己來適應他們。在莉拉盛大的婚禮上,「我」比幾年前奧利維耶羅老師問「我」時更加清楚什麼事庶民。我們就是庶民,庶民就是爭搶食物和酒,就是為了上菜的先後次序、服務好壞而爭吵,就是那面骯髒的地板——服務員正在上面走來走去,就是那些越來越粗俗的祝酒詞。庶民就是「我」的母親,她喝了酒,現在整個背都靠著「我」父親的肩膀上。「我」父親一本正經,「我」母親張著大嘴在笑。

「我」在回憶莉拉時已經六十六歲了,而故事截至在莉拉十六歲的婚禮,最後的懸念是馬爾切洛竟然穿著莉拉和丈夫定情的鞋子出現在婚禮現場。故事會如何繼續,「我」在完成高中學業後是否會繼續升學,莉拉該如何繼續她的婚姻生活,已經分流的我們是如何維繫長達半個世紀多的友誼呢。這只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精彩未完成。


關於《我的天才女友》,也許你可以看看該書中文編輯索馬利亞的解讀。


義大利著名作家埃萊娜·費蘭特享譽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在我眼裡,它就是當下少有的具有革命精神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是 21 世紀最重要的長篇小說。英國最著名的文學雜誌《格蘭塔》評價說,「如果你還沒讀過費蘭特,就好比你在 1856 年還沒讀過《包法利夫人》」。連大眾媒體也看中了它,HBO 電視臺把四部曲的第一本《我的天才女友》,拍攝成了 8 集的電視劇,於 2018 年 11 月 18 日開播。而包括希拉里·柯林頓、喬納森·弗蘭岑等等的名人與作家,都公開表達過對四部曲的喜愛。


這本書最精彩、同時也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它對女性不同人生階段的慾望所作出的真實而深刻地揭露。它可以在極度流暢、有如過山車一樣驚險的閱讀中,讓讀者完成「女性意識」的啟蒙——女性不再是男性的物化對象,而是獲得了自己的聲音。這種清晰、複雜、不那麼討喜的聲音,對於我們理解兩性關係和家庭關係,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我們今天之所以有必要閱讀費蘭特,從主題上講,是因為之前的文學史裏對這一塊的探討實在太少也太扭曲了;從社會現實的角度說,雖然四部曲寫的是義大利那不勒斯的故事,但讀者完全能在書中找到與自己的生活和心理高度契合的地方。女性為什麼要走出家庭?又該如何踏入社會,依靠知識和勇氣改變自己的命運?書裏所有人的命運,其實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


至於作者費蘭特,可以說不僅是當今義大利,更是世界文壇目前最神祕的作家。費蘭特是一個筆名,從她出版自己的第一篇文章開始,就堅決要求匿名——她認為,書一旦寫出來就不需要作者了。另外一方面,她也非常抗拒現在流行的那種,出版社將作家包裝成名人,讓作家拋頭露面推銷自己的公關行為。她認為那樣的作家是被「發明」出來的,是一種虛構。2015 年,《時代週刊》將她評為 「最具影響力的全球 100 位藝術家」時,根本找不到她的個人宣傳圖,所以只有她的照片是作品封面。 上面介紹完了這部小說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接下來,我就為你詳細說一下這本書的內容。

費蘭特曾經在郵件採訪裏說過,四部曲不是四本單獨的小說,而是一部完整的作品。這部超過 1600 頁的小說,以萊農和莉拉持續 50 多年的友誼為主要線索,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味,可以被歸納為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女性友誼的規則和權力。萊農和莉拉持續 50 多年的友誼,讓我們看到,這種友誼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善惡是非」可以描述的。 第二個要點是:女性和她所處的環境、社會的複雜關係。小說的核心矛盾是知識和生活的矛盾,或者說,像萊農或者莉拉這樣的的庶民,通過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可能性。 第三個要點是:女性和自身的起源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她面對性、婚姻、愛情的態度。其中,費蘭特對母女關係的尖銳探討,可以說是四部曲在文學史上非常具有顛覆性的突破。


首先,我來給你講第一個要點,也就是關於女性友誼既互相依賴又競爭的部分。 我們不妨先跟隨兩個女主人公的人生故事,簡單瞭解一下小說的敘事結構。小說一開始是倒敘結構,已是著名作家的萊農,接到好朋友莉拉的兒子裏諾打來的電話,說到他母親,也就是 66 歲的的莉拉消失了。萊農其實知道這一天一定會來,她開始坐下來寫下自己和朋友的故事,當然她寫這個故事的初衷是,「讓我們看看這一次誰會贏。」 我們也可以把整部小說視為萊農的回憶,我們完全是跟隨她的視角,進入她記憶裏的那不勒斯社區,所有的人和往事因為回憶而有一種栩栩如生的力量。萊農是門房的女兒,母親是一個粗暴瘸腿的家庭婦女。莉拉則是修鞋匠的孩子。兩個人的友誼誕生於一場惡作劇。有一天,在院子裏玩的時候,莉拉突然將萊農的布娃娃扔進了地窖——那個地窖屬於整個街區最令人恐懼的屠戶堂·阿奇勒。莉拉為了要回娃娃走上了通往阿奇勒家的那層樓梯,萊農也帶著恐懼跟了上去。也是從那一刻起,萊農決定,「你怎麼做,我就會怎麼做。 」 在後面幾十年,這幾乎就是她們友誼的模式。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本內容來自講書

講書

那不勒斯四部曲

索馬利亞

《那不勒斯四部曲》不是四本單獨的小說,而是一部完整的作品。這部超過 1600 頁的小說,以兩個義大利貧困街區的女孩萊農和莉拉持續 50 多年的友誼為主要線索,概括性描述了二戰後的義大利社會。&

¥0.00 會員免費


轉一個我在豆瓣上寫的書評

女生之間的友誼很奇怪。不是簡單的「我喜歡你」或者「我不喜歡你」,更多的是我嫉妒你但是我又要和你在一起。

從小學開始,你一定有一個你「對標」的女朋友吧。你模仿她的一切,她寫字的方式,她買的鋼筆,她跑步的姿勢,她扎頭髮的樣式,她說話咬字的語調。

你暗中和她較勁,如果她的人緣好,你一定要在成績上超越她;如果她先和學校裏最受歡迎的男生曖昧,你也會不甘落後。

你們也會吵架,也會互相奚落,這樣的奚落,是你人生中最尖酸的時刻,你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壞,對別人都不會表達出的壞。

可是你們又是閨蜜。我不知道現在「閨蜜」這個詞是否已經黑化,暫且就用閨蜜代替。雖然不是生死之交,但是你會和她分享成長的祕密,很多身體的體驗,都不曾和自己的母親說過——月經的不適,發育期胸部的疼痛,第一次接吻/初夜的感受。

你們也會互相欣賞,這樣的欣賞會讓成長期的少女備受鼓舞。她喜歡你寫的文章,但是她寫得比你還要好;你暗暗模仿她,但是她卻無比欣賞你。

有些東西隨著時間的變化在慢慢生長。你想趕上她的步伐,但是發現你好像趕不上了;你認為值得為之努力的東西,她已經開始不在乎了,不懂了,也看不上了。你驚訝的發現,她有了比你更值得傾訴的朋友;她的生活沒有你,可是比你倆在一起時有意思一千倍,她很早就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於是,你覺得你無論如何都不能在她的方向上超過她了。你要擺脫她,你要和她不一樣,你要另闢蹊徑,你要跳出她的陰影去尋找自己的價值。你想要證明些什麼,你不是要證明你自己,而是要證明,你比她有成就,你有你自己的才華。

在青春期,你是希望更受歡迎,還是希望自己更有才華?

————————

以上是我看完《我的天才女友》時所想到的。腦中像萬花筒一樣閃過不同時期好朋友的臉。小學時的好朋友後來在同一個公司成了同事。之後每一個階段,好像如大浪淘金一般能留下幾個能說話的人。有的有我比不上的才能,比如理科思維一級棒,也有的自己明明很厲害卻不斷欣賞我。

《我的天才女友》的編輯是@索馬利亞 。由於在媒體工作過,她編輯的書炒得都很火,各種推薦,各種評論。我一直對這樣的推薦十分謹慎。後來下了免費版的電子書,看了幾頁,沒看下去。故事講的是莉拉和埃萊娜這兩個女人長達50年的友誼,背景設在50年代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平民區。於是書的開端,是各種記不住的人民:費爾南多,農齊亞,佩魯索,薩拉託雷,馬爾切諾...

後來微博上繼續有人安利,甚至說是「每個女生都推薦讀一讀」,於是不死心買了紙質版。

並不是我想像的《七月與安生》那樣的狗血故事。莉拉和埃萊娜都成長在貧困區,莉拉很聰明,在學校裏第一個認字,可以看很多書,算數最棒,在「我」還不認得拉丁文和希臘語的時候可以自學。不僅如此,她勇敢,也有勇氣,城裡的惡霸欺負她們,是莉拉直接懟回去。

小學之後,莉拉就沒讀書了。讀書也沒用。就回去到自己家的鞋鋪幫忙。埃萊娜在一位老師的幫助下,得以繼續上學。幫助她的老師說:「看到莉拉就想到庶民,父親是鞋匠,兒子也是鞋匠,女兒也是鞋匠,反正讀書沒什麼用。」

上到高中的埃萊娜後來發現,莉拉的才華,其實沒有得到好的指引,就荒廢了。

書寫到莉拉結婚就結束了,4月會出第二部,整個系列一共四部。

說實話,不是一本很好讀的書。斷斷續續看了4天,書排版得很緊密,300多頁,曲曲折折,都是細節。

儘管這樣,還是無比期待下一部!


不服輸的庶民成長之路

在1940年,在那不勒斯的貧民區,兩個相互欣賞,相互羨慕,相互激勵,甚至相互嫉妒的靈魂成長故事。

多年難得一遇的精彩小說,竟然讓焦慮浮躁的我一口氣讀完。絲毫沒有過去那些女性小說裏小資產階級的矯揉造作,也沒有大文豪們故弄玄虛的高深,甚至沒有一點漂亮的修飾,通篇的真實、生動和被觸動。

終於明白為什麼天才都是極端敏感的,不是有如此敏銳的感覺,對生活細膩的觀察力,並有超凡的記憶力,根本寫不出如此真實細膩的兒童及青春故事。我甚至都記不清自己的青春期是什麼樣的心理,有過哪些困惑,只是看到這裡兩個少女的相互仰慕和暗暗嫉妒較勁,才感受到自己消逝而去的青春。

這部小說僅描繪到16歲,但是其中對女性的苦難,對貧窮和短視,對無力選擇的命運的描繪異常沉重。

女主角從來都以自己最好的朋友莉拉作為自己成長的目標,時時刻刻暗暗較著勁。莉拉,這個天才兒童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在一個不懂如何愛的家庭,從不訴苦,一直挑戰自己無法掌控的命運。從兒時的不斷挑戰內心恐懼,到後來不甘心無法繼續讀書的命運,再到青春期艱難的拒絕了所有人都逼著她要嫁的街霸有錢人。

在那個女性缺乏機會和選擇權,社會環境異常艱難的同時,不斷感受到這兩個庶民年輕姑娘不言敗的蓬勃生命力。

從小聰明的莉拉擁有非凡的學習能力,超越年齡的冷靜和決心,最難的是透過成年人表現看本質的洞察力。即便如此,她也對抗不了強大的環境,她沒有像女主角一樣能繼續學業,深深受制於那個世界的生活方式,在16歲就嫁為人婦,改變了兒時的夢想。而女主角在莉拉影響下,努力讀書,培養了莉拉一樣純凈、栩栩如生的語言能力(正如這本小說),最後成為這個讓全世界為之側目的作家。可是,這也僅僅是因為在女性社會地位崛起和時代高速發展的20世紀。即使如此,本書的作者還是匿名的。

社會環境對我們的限制超乎尋常,即使是天才,也難以掙脫。但是,總是有些人,不斷直面和挑戰的勇氣,讓我們感受到力量,哪怕是無用的掙扎,也帶來一絲光亮。

難得好書,真實敏銳簡潔,本人感覺超越很多所謂的經典。


《我的天才女友》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只想說,如何讚譽埃萊娜的作品都不為過。今年的諾獎文學獎獲得者是石黑一雄。我喜歡他的作品,但他的作品,並沒有那不勒斯四部曲好。

每個人從那不勒斯四部曲中都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其他答案裏說的都確實在書中。埃萊娜這個系列震撼了我,這絕不僅是兩個女人間的角力,它讓我看到了太多自己不曾預料的世界,而且我曾數次想組織語言想評價一下卻深感能力不足。我已經看完了四部曲,如果重讀一遍,我大概會收穫更多吧。

剛剛讀完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字裡行間都感覺埃蓮娜的痛苦,自己一直喜歡的男孩子明明有了仙女女朋友了,但還是沒有忘記那個贏了競賽的莉拉,即使她已經嫁為人婦,打算生個寶寶。而小時候沖她表白也只是希望能和莉拉在一起玩……太難受了吧……


很久之前讀完那不勒斯四部曲,感覺作者把兩個主人公的一生都描寫出來簡直太不容易了,並且深深震撼到我的是作者描寫的生活細節竟是那麼的真實,內心世界描繪的如此細膩,深感於作者竟如此瞭解一個女性從童年到少年、青年再到中年甚至是老年的內心想法,在讀這部書的過程中,我時不時的會感覺自己曾經也有過那樣的想法。

莉拉和埃萊娜從小便的好朋友,她們的一生錯綜交匯,可以說誰也離不開誰,誰也無法將彼此從腦海中消除對方的存在,將對方從自己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在小學時,作為乖乖女、好勝心強的埃萊娜慢慢的注意到了莉拉,因為自小學起莉拉就表現出不同於一般小孩的對知識的理解天賦以及在算術方面表現出的超出同齡的超能,莉拉經常被老師表揚,這多少引起了埃萊娜的嫉妒於與不快。埃萊娜於是便更加的關注莉拉,放學後,悄悄地跟在莉拉身後,有一次,班上的一個男孩子帶著自己的小跟班欺負莉拉,因為莉拉比他聰明並且讓他在全班面前出醜,男孩向莉拉扔石頭,但莉拉一點都沒有退縮,倔強而英氣的反擊,但對方終究人很多,躲在一旁的埃萊娜看不過去(其實我覺得當時埃萊娜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是有一點害怕的)上前幫助莉拉,就這樣她倆從一次「作戰」中成為了好朋友。

書中很多認識莉拉的小夥伴都覺得莉拉脾氣古怪,不愛說話,沒有一般小孩的活潑,但其實莉拉只是有著不同於一般小孩的成熟。埃萊娜與莉拉成為好朋友之後,埃萊娜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敢,只有莉拉做什麼她就會做什麼,但通常莉拉不會像一般小孩那樣玩過家家,她喜歡挑戰,喜歡去冒險。莉拉幹每一件事,埃萊娜都會跟著她,如此,倆人間的感情變得更深,無話不談,她們之間有個約定,將來一定要變得有錢,逃離這個破落的小鎮。其實逃離這個主題一直貫穿於整部小說。

莉拉的個性中有著濃濃的反叛色彩,加上她的倔強與成熟,她總是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面,莉拉從小就感覺到不安,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中不定焦慮的情緒甚至佔據了莉拉整個大腦,她越來越想逃離這個灰色無光的居所,但生活的條條藤曼束縛著她,使她無法掙脫。

莉拉即使與普通人多不同,她也要按照一般人的生活軌跡走下去。莉拉比埃萊娜不幸很多,為了家庭,在現實面前低頭,嫁給了城區裏的肉鋪商人,但就在結婚那天,莉拉發現眼前的丈夫在精神上背叛了自己,將自己最討厭的人邀請在婚宴上,甚至為了金錢利益,將莉拉用智慧與激情傾力所做的鞋賣給了城區了裏的黑幫兄弟,並且黑幫兄弟穿著莉拉設計的鞋出現在婚禮上,這無疑是對莉拉巨大的侮辱,此刻婚禮上的一切讓她承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的難以忍受的痛苦,眼前的世界在她眼裡變得扭曲變形,支離破碎,她對眼前即將成為丈夫的那個人失望透頂,原本就是對現實的妥協,她已經決定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可現實再一次將她的內心擊潰的一塌塗地。

結婚的那晚,莉拉如同被強姦般被丈夫撕碎、蹂躪,但這反而使莉拉回當初的模樣,充滿著鋒芒,她一再地囑咐埃萊娜要好好學習,並邀請埃萊娜來自己家裡,給她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並自費給埃萊娜買學習資料。也許,當時,莉拉是羨慕埃萊娜的,她能夠一直學習下去,不會被許多現實問題所纏繞,但她又不想讓埃萊娜看到她生活的痛苦,每次埃萊娜來家裡學習,莉拉回提供很多好喫的,並將自己打扮地很迷人,簡直像一個貴婦。她不讓自己的傷痕被他人所窺探,甚至是埃萊娜。

這時的埃萊娜其實是羨慕莉拉的,莉拉所承受的折磨埃萊娜是後來才知道的。上高中的埃萊娜開始對未來感到迷茫,她開始懷疑學習到底是否有用,看著莉拉過著那麼幸福,生活富足,彷彿小時候的夢想已變成現實,而自己還要忍受待在學校這種無聊的日子,更加使埃萊娜不堅定了。其實這時,埃萊娜是極度喜歡尼諾的,但她卻和另一個城區裏的男孩談戀愛,作為學生的她只能和男朋友偷偷幽會,每次的廝磨只能淺嘗輒止,學習也更加地喫力,這讓她更加地困惑、迷茫。一邊與男朋友祕密約會,一邊又想著暗戀已久的尼諾,兩邊的感情使她搖擺不定(我覺得在埃萊娜眼中,男朋友只是一個替代品,確切點說應該是陪伴品,莉拉的結婚促使她不甘落後,她需要身邊有個男人陪伴,她渴望那個人就是尼諾,可是埃萊娜不敢向尼諾告白,在她眼裡,尼諾是無比的優秀,渾身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在他面前,她是自卑的,她擔心所得到的回應是否定的)

今天就寫這一點點吧

總之作者真的非常瞭解女性,目前好像作者還沒有公開性別,按照我普通人的理解我猜是女性,如果是男性的話,那我是真的驚了!


讀過。很期待接下來的三部。

我還在疑問怎麼這麼突然就結束了,微博好友說還有三本。

所以莉拉,這個貫穿作者一生的天才女友,只是第一階段。

作者的敘述方式我很喜歡,通過對莉拉的描述我更期待看到莉拉會是怎樣的寫作方法。

暗暗有個期待:會不會像《七月與安生》?其實整個系列都是莉拉在寫的?


剛剛看完第一部,寫的真的很好,尤其是對於女孩之間那種帶點嫉妒攀比,卻總充滿依賴和信任的友誼的描寫。

就是書名有點讓人誤會啊,同學們都以為是什麼言情(se qing)小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