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知乎提問,因為儘管《那不勒斯四部曲》只看到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此時我已經有強烈的情緒想要對萊農接下來的人生一探究竟。

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莉拉就如故事裡一樣迷人,在故事之外,也都是大家熱烈討論的對象。我為此不平衡,萊農的存在真實得就如現實中的人物,幾乎每一次關於萊農內心的剖析都令我感同身受。比如萊農問自己為什麼尼諾和她在一起時總是很嚴肅?總是喜歡討論嚴肅的話題?我也有這種困擾。

作者任由讀者窺探萊農的心理,毫無保留地展示陰暗和虛偽的一面,作為局外人的讀者,如何評價萊農的個性、經歷以及心理?也歡迎從其他角度分析。


很抱歉我沒有看電視劇,只看了小說,而且目前也只看了前兩部。

就我現在的理解來看,埃萊娜是個很矛盾的人:聰明,自卑,自私。她的聰明不亞於莉拉,但不是同一個維度的聰明:莉拉是學習能力、參透事物本質的能力很強;埃萊娜的聰明讓她能夠掩飾自己的一切情感、不將真心付與人,並且讓她能夠專註於自己的「光明前途」,用實際行動(拼盡全力地學習)來逃脫命運,而不是固步自封地在那不勒斯反抗。

【自卑】

可以看到作者時常提及「母親」,並且是用一種負面的、鄙夷的語氣提起的:

「唯一一個我帶著憂慮研究過的是我母親一瘸一拐的身體,只有她才能對我產生威脅,我擔心自己忽然變成她那個樣子。」(23章)

甚至在我做夢夢見莉拉還未出生的孩子時,看到的也是一個肥胖、「比我們還老」的女人的形象——我將其理解為萊農對於自己母親的恐懼,因而把母親的形象賦給了那個可能帶來麻煩的嬰兒身上。

到比薩之後的自卑則更加明顯了,埃萊娜對所有人謙卑、但也會在被羅馬女孩污衊偷了錢時適時地反擊:

「我狠狠地甩給她一個耳光,然後用方言破口大罵。所有人都嚇傻了,我被認為是那種好脾氣的人「。(84章)

甚至到了最後一年時她也對比薩沒有任何歸屬感:

」我經過了初到這個城市所經受的衝擊,那就像要面對一場激烈的鬥爭,我經過了每場考試不安的心跳,還有每次考滿分的喜悅,我糾正自己的聲音、動作還有穿衣服和走路的方式,就好像我參加了一個演戲比賽,看誰演得好。那張面具戴久了,差不多已經成了我的臉。

我的恐懼就像我第一天來到比薩時的感覺,我害怕那些真正有文化的人,那些從容自在的人。「(107章)

埃萊娜在愛情方面也是非常糾結,她暗戀著尼諾,因為尼諾在當地人家的孩子裏算是有文化、有教養的形象,而且長得還不錯,雖然其他女孩都稱他為書獃子。埃萊娜在尼諾面前非常卑微,甚至在知道了他不喜歡文學戲劇之後從來沒想過在他面前提起這些埃萊娜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東西,而是刻意去讀尼諾讀的、寫的那些關於政治、黨派、經濟方面的書籍和文章。所以當莉拉在尼諾面前大談文藝、並成功引起尼諾的興趣之後,埃萊娜處於一種瀕臨崩潰的嫉妒狀態:莉拉又一次在魅力和自信方面超越了她,甚至將要搶走她愛的男人。

【自私】

埃萊娜很明顯的一個自私表現是她去加利亞尼老師家的聚會時,因為受寵若驚而根本沒有顧及到莉拉的在場,她甚至在去之前擔心莉拉會過分地出風頭:

「我擔心她會說方言,會說一些不得體的話,暴露出她只有小學畢業的文化水平。我很擔心假如她開始說話,所有人都會為她的聰明感到震驚,伽利尼亞老師會被她迷住。「(34章)

其次是她同意陪莉拉到海邊度假的理由:尼諾也會去伊斯基亞島,所以她捏著莉拉的軟肋——她不想獨自面對農奇亞以及皮諾奇亞——使莉拉改變度假的目的地。

但我不得不說埃萊娜的利己主義是幫助她過上更好生活的有力武器:

」 但我馬上抑制住了我的這種想法,因為我想遵守我和自己的約定:我要過自己的生活,把他們排除在外,並不再為此痛苦。出於這個目的,我開始了一種自我心理訓練,對於她的出現基本上不做出任何反應。我學會了控制和淡化自己的情感:假如書店老闆的手伸向了我,我會心平氣和地推開;假如那些來賣書的顧客非常不禮貌,我也會不露聲色,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甚至是在我母親面前,我也能做到柔聲細語。每天我都想:我命該如此,我要聽天由命,接受現實。我出生在這個城市,說這種方言,我沒有錢。我付出我所能付出的,獲得我所能獲得的,忍受那些該忍受的事情。「(77章)

這段話真的很讓我感動,她承受了來自家庭背景、來自從小長大的城區裏過多的壓力和瑣碎的、卻足以惹惱一個人的事情,暴力、性侵、出軌等等這些都是她憎惡的。但是她懂得如何內化自己的憤恨,內化成一種對待外界的冷漠和自主性極強的學習動力——這是她唯一抓得住的、逃離那不勒斯的方法。她不會試圖去拯救任何一個人,包括莉拉,她為身邊人們的生存狀態感到悲哀,但她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不可能改變人們,而只能改變自己。

【虛偽和掙扎】

在那不勒斯,人們認為萊農是個穩重的好姑娘;她在節假日從比薩回來時,聽到人們向她講述那些發生在莉拉、斯特凡諾、艾達、帕斯卡拉等等人身上的事情時,她表現得與眾不同,不是莉拉那種叛逆型的與眾不同,而是一種高貴的、受人尊敬的獨特:

「這就是歷史考試、古典文學、教育學還有我訓練自己做的那幾千張讀書卡片的作用:讓他們平靜幾個小時。他們覺得我高高在上,不偏不倚,那些過激的情感和想法通過學習已經升華了」(104章)

事實上這種伎倆在她同尼諾談話、甚至在高考的口試時都已經用過了,拿著非常老練的偽裝來掩蓋自己的恐懼,並表現得沉穩、自信:

「我感覺到我應該小心一點,我要說他(尼諾)期望我說的話,我不但要掩蓋我的無知,而且要迴避那些我知道但他不知道的東西。我就是這麼做的,我感覺很驕傲。」

但是萊農對於回那不勒斯感到強烈的痛苦,因為她的根在這裡,她小時候承受的一切磨難在她的心裡都是無法抹去的陰影。譬如去莉拉家之前:

「我很擔心,她一下子就能讓一切恢復我們之前的情況,讓我失去自信,讓我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的。」(106章)

在比薩的埃萊娜是一個成績優異、沉穩謙卑的好姑娘,但回到那不勒斯就會喚醒她曾經被與莉拉之間暗地裡的較量、嫉妒、愛和恨,這些都會成為永久地折磨她的東西。因此她願意接受莉拉給她的那個裝著日記本的盒子——是出於對莉拉的愛,但也承受不了這些記錄帶給她的壓力,承受不了自己身上無時無刻不顯露出來的莉拉的印記,因而把盒子扔下阿爾諾河。


萊農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類人,內心的自卑是永遠無法磨滅的,但為了能夠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不得不在很早就學會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可以攀附權貴,可以掩飾自己的怯懦。萊農是真誠的,但她絕不會輕易將真心付與人。「萊農們」愛的人只有自己。甚至連自己有時候也是討厭的,因為自己身上有著那些討厭的人、討厭的地方的痕跡。


在萊農身上,我總是看到太多的自己,那個要比萊農平凡很多的自己。

-非常幸運的是,有這麼一個天才女友-莉拉

受到「莉拉」野性的吸引和天分的刺激,乖乖的萊農得以有效的利用了天賦,通過堅持上學這麼一件事,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

回過頭來,我不知道萊農自己是否覺得幸運又脆弱。因為每一個關鍵節點,稍微一個念頭,此後的人生都有可能會被改變。

能夠繼續讀書,一是,一直來父母在經濟上的支持,雖然父母沒有長遠的計劃,但是老師去勸說,父母再不願意,到最後也還是堅持給自己的小孩去讀書。

二是,自身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朋友們」的刺激和鼓勵。從認識莉拉開始,被莉拉具有的天分深深吸引,夾雜著羨慕和不甘,一直不放棄這種「競賽式」努力,也許他們不知道前方還有什麼,但是,至少在這奔跑的路上,我不能太過落後於你。

當萊農在大學後期,遠離「那不勒斯」,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差不多」的人生時,才開始覺醒,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從來不是為了獲取什麼,而只是在逃離。於是,她開始鼓起勇氣,決定回到那個她一直以來都想要逃離的地方,去面對屬於她的人生和責任。我想,這裡更主要的是,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

-愛情,是自我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和尼諾的那一段婚內出軌,在很多人眼裡是無法認可的。但是「天知道」尼諾對萊農的意義,那是她從小學到少女時代就一直渴望擁有的男生。而對方,一直到自己婚後,才開始意識到萊農的存在,對萊農展開了追求。這個時候的她,和感情基礎並不牢固的「彼得「在一起,又怎麼可能拒絕呢?

當讀者站在上帝視角,我們很容易通過片段和事件作為單一緯度來評價或產生情感,可是,主人公的心力和體驗不只是一些個別事件,更是經年累月的情感積累。站在萊農的角度,她思考成熟之後,想要和尼諾在一起,不正是促使她走向自我真實感情的第一步嗎?

雖然到了後來,她認清了尼諾的真面目以後,被噁心到分手了,也是通過這件事,她開始重新和莉拉相處到一起,開始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所有人,關於女性的生活獨立和經濟獨立。

尤其可貴的事,當萊農跟自己相處的那段時間,她才認識到彼得和尼諾這兩個不同類型男性之間的區別。不僅僅是自身性格和追求的區別,更體現在他們選擇與這個世界其他人的互動方式,他們對待他人和子女的方式。哎,人與人的區別真的是太大了。也許這一次,萊農也終於看到了事物的本質。

-與自我相處,纔是生命的終極意義

很喜歡萊農,因為無數個歷史節點上的相似交融,支持我們走到現在的,從來不是一種準確清晰的理想和目標,而是一份「差不多」的堅持,一份「遊離」式的逃避,和一種「懵懂「的渴望。

回首自己的求學經歷,每次升學,身邊的同行者總是越來越少,而自己一直努力,卻一直沒有目標。即使是讀研,按理說應該是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了吧,其實也不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是為了彌補自己高考的遺憾,和曾經學歷上的不完美。

而當自己選擇工作不是繼續讀博,除了印證考研的那份虛榮理由之外,也是直接戳穿了曾經的偽裝,內心蠢蠢欲動的,是想要通過經濟實力來證明自己能力的野心。受著焦慮的驅使,工作起來格外賣力,卻應付般對待自己的生活,逃避面對自己人生的終極意義這個命題。

只有面對自己的真實慾望,人生才能更好的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非常喜歡「萊農」視角講述的這部作品,也向每一位朋友推薦,她讓我看到人生最讓人「感動」的一種存在:真摯的友誼。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份感動。


莉拉的迷人只是萊農的主觀臆想,萊農一直是非常不自信的一個人,即使很美貌也十分優秀上進。我個人十分感謝費蘭特如此描寫萊農的心理,我們每個人都有她心中般洶湧的浪潮、疑惑、欣喜和絕望,不是嗎?

即使萊農把每個人都包裝得精美,這也只是從她的思考角度折射出的世界。這本書的主角一直是萊農自己,無論她把自己想像得多不堪,別人有多神化。


剛剛看到有人說覺得萊農很噁心 提問問題是你覺得哪部劇女主很噁心(大意)

所以我才搜這個問題來回答的

目前在看劇 書等看完劇再看 所以只說劇版

為什麼有人會認為萊農青春期平庸又醜陋 被尼諾的父親猥褻了 就認為她在嫉妒莉拉呢? 明明他們倆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反抗 反抗那個男性世界和貧窮的街區 只不過一個是尖銳的抵抗 一個是潛意識的反對 一個女孩子如果在青春期的時候從來不媚好 是拒絕那些男孩子的吧

這一切和莉娜一樣啊 莉娜在第三集說:因為醜 所以不會被騷擾 一旦被騷擾(她有刀子) 萊農沒有刀子 她看起來很溫柔 但她不再打扮 開始布滿灰塵 所以很奇怪嗎 那不是萊農墮落和嫉妒的證據 那是不在乎的態度(你看 你們在乎的一切我都不在乎)

她在乎的只有莉娜 只有莉娜和她三觀合拍 精神世界同步


埃萊娜,她是個機會主義者,她知道怎麼討好又不讓自己太難堪。雖然無法愛上弗朗科和彼得羅,但她知道自己需要從他們身上獲取「力量」,就像小時候她被莉拉影響一樣,這種力量不只是物質和地位的幫助,更多是思想上的推動。


正是因為在那不勒斯的成長一直受到壓迫,從而得到「那不勒斯最貧窮、最暴力的城區的生活體驗」,埃萊娜才會創造出這樣的小說故事。那不勒斯成為埃萊娜的根基,無論生活面臨多大的動蕩、界限消失的情況,她也會鎮定自若的找到方法解決。

埃萊娜的人生也像莉拉的公司「Basic Sight」那樣,是這個貧窮、暴力和落後的那不勒斯的一個令人意外的產物。因為寫作,埃萊娜更加的認清自己,學會接受自己的過往,但她的自我懷疑到老年還是沒有停止,甚至愈發明顯,曾經的成功因為晚年的孤獨顯得不再重要,沒有意義。

若努力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跳出既定的圈層,為了名利,為了社會的認可,迎合他人,而把生命的意義拋諸腦後,那這場人生就像埃萊娜結局所說的,「我的整個生命,只是一場為了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

◆ 其他回答推薦 ◆

我的天才女友:無論婚姻或是愛情,沒有絕對的純粹與忠貞不渝

如何評價蓋婭·吉拉切在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 第二季》中的表現?

《想見你》的知乎評分為什麼可以打到 9.2 的高分?

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當志願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現在的兼職旅行,義工旅行?(特別對於大學生)


看完了美劇《我的天才女友》兩季,又去看了《那不列顛四部曲》的後兩部書籍的人來答一波~

萊農這個人物是很複雜的,她是聰明的、努力的、幸運的、勇敢的;同時又是無聊的(前半生是)、自私的、固執的,陰暗的,善於隱藏的。

1.

首先說聰明和努力:從貧瘠混亂的那不列顛走出去到巴薩,到都靈,到米蘭,放到今天相當於從某不重視教育的農村多子女家庭考上省會雙一流學校、克服原生家庭的語言陋習、在畢業後留著北上廣一線城市並被這座城市接納的難度吧。她的努力是貫穿一生的,在和前夫彼得羅離婚後她一個人帶著2個孩子(後來加上尼諾的孩子一共3個)回到那不列顛,再次融入動蕩又瑣碎的生活,寫書、鬥爭、照顧孩子。在艱難的局面下還取得了出版界不小的成就,雖然莉娜的影響很大但不可否人萊農自身的優秀。

2.

再說幸運和自私:書中說萊農的每一步都彷彿要跌倒了,但是最後終於實現了階級跨越,並且她和她的女兒以後再也不會跌落了。在第四部《失蹤的孩子》中,萊農和母親在臨終前的日子裡和解了,母親向她打開了心事:萊農是她第一個也是最愛的孩子,她把全部的愛給了萊農以至於一直對其他孩子充滿愧疚,她覺得生活已經給了自己懲罰。萊農很幸運,在成長環境中一個人汲取了全家全部的養分、在小學和中學都遇到了貴人、在大學更是遇到了高几個階級的艾羅塔家族的彼得羅,並通過婚姻跨越了階級,直接躋身於上流社會。

但是反觀這個過程她給幫助過她的人回饋過什麼?對原生家庭的回饋經濟上幾乎沒有,感情上的也是當原生家庭發生重大事件(妹妹要嫁給馬爾切洛、母親患重病)後纔去關心。放到現代社會來說其實可以理解,當一個人依靠婚姻脫離了原生階層,如果再分不清大家和小家的界限,一股腦反哺原生家庭,那確實是不合理的。

如果說萊農最自私的時刻,應該是為了尼諾拋棄彼得羅,也完全不考慮兩個女兒會受到傷害的時候吧。

3.

接著說說勇敢和固執。

從小時候起,萊農就喜歡尼諾,喜歡了40多年。這點不因為尼諾愛的是別人改變。無論是尼諾一開始和老師女兒在一起、和莉娜在一起、還是後來和銀行行長的女兒結婚了,只要尼諾一出現,就會掀起萊農心底的漣漪。哪怕後來萊農和彼得羅離婚了,一年後知道了尼諾沒有真正和妻子離婚,她還是願意以一種奇怪的身份和尼諾同居,依賴尼諾分給她的每週3、4天。如果最後不是撞見尼諾和家裡的老女傭做愛,她也不會主動結束這段感情。在感情上,萊農是相當勇敢和固執的,她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做法,儘管這傷害到了很多人。

4.

最後談談萊農的無聊、陰暗、善於隱藏。

作為一個出生環境非常糟糕的人,能突破種種侷限跨越了階級已經很不容易了,不應該太過於苛責人物的性格。這裡只是客觀評價下:彼得羅和萊農結婚生子後評價過萊農,說她沒什麼興趣愛好,只有一個隱藏著的往上爬的狂熱。萊農從小拚命到學習讀書,是恐懼和逃離的慾望而不是正向的能量驅使她的;她參與政治、革命、女權運動,一開始也只是因為彼得羅的家庭或者尼諾或者莉娜在其中,她是被環境薰陶或捲入,自己並不是真的好奇和有信念。「萊農的一生就是一場為了提高社會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

美劇中把萊農很穩的性格還原得很好,萊農站的時候總是筆直、走路不緩不急、說話經常隱藏內心的想法只說簡短的單音節詞。在第三部她回到城區後,城區人對她的看法也是她是權威、公正、值得尊敬的。「萊農的生活是凝固的,莉娜的生活是動蕩的。」穩是萊農的性格,裡面參雜著長達半生的壓抑和隱藏,所以中年危機的爆發是也是必然。

—————————-

萊農的性格,有好有壞。每個人都是天賦和環境結合的產物,萊農放到現代社會,應該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傳奇人物了。


萊農太噁心了,明知道尼諾這麼渣還要為了他放棄自己的婚姻和孩子,還跟自己的家庭關係破裂?這不是犯賤是什麼,前兩部小說主人公作為旁觀者知道了尼諾這麼多垃圾的行為,婚外情到處留種,你他媽是撒種地樁機嗎??腦子還不清醒,一看到尼諾就想跟他做愛,請問萊農你是被尼諾下蠱了嗎,這麼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身邊有個對她這麼好的安東尼奧還不懂得珍惜,失去才知道後悔,還去回味在池塘邊曖昧的感覺。越看越氣憤,看到最後一部開頭我真的看不下去了,為了一個渣男值得嗎為什麼不好好愛惜自己啊!!氣到肝疼!


「彼此的藍色仙女——埃萊娜·格雷科拉/法埃拉·賽魯羅」 讀《那不勒斯四部曲》隨筆莉拉真的什麼也沒留下,任何屬於她的東西都找不到了。 記得年少剛讀紅樓、讀蕭紅、讀餘華、讀中國的紀實文學的時,感興趣的是那些所謂的故事,所謂的語句,所謂的因果關係,所謂的結局。之後再讀,似乎能感受出一點「咬文嚼字」的味道,但總覺得讀不盡。今…1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彼此的藍色仙女——埃萊娜·格雷科拉/法埃拉·賽魯羅」 讀《那不勒斯四部曲》隨筆


通過進一步努力讀書提升了自身階級,後代也擺脫了那不勒斯的底層,跟前夫生的兩個女兒都在美國大學裡教書,三女兒也在巴黎上了大學,自己離婚私奔也沒有受太多苦,不像莉拉還要去屠宰場上班,前夫給了贍養費,加上自身的稿費生活還能很滋潤。總而言之非常勵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