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航天技术作为引领人类二十一世纪科技潮流的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必将会从武器装备、作战手段、作战空间、作战方式及至作战思想等诸多方面,对现代战争产生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现代战场的「透明度」

《孙子兵法》讲:「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西方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在战场上,指挥员最想知道的就是山的后面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对方情况、掌握战场态势,自有战争以来就一直是困绕指挥员的重大难题。夜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我们说现代战场已经没有白昼和黑夜,但你看到的还是山的这边。正是由于军用侦察卫星的加入,从而为全方向、多维立体的监视战场动态,掌握战场情况创造了条件。例如:车臣非法武装头目杜达耶夫,为了躲避俄军追捕可谓是费尽心机。但是由于一时疏忽,使用卫星电话的时间稍微长了几秒钟,就让电子侦察卫星逮个正著,两枚导弹从天而降,让卫星电话送掉了性命。因此,我们说因为军事侦察卫星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战场的「透明度」大为增强,从而使得指挥员可以随时随地地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

(二)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美军在总结分析海湾战争时认为: 胜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军事高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了说明这个观点,美军自己举了一个例子。海湾战争中,一架运用卫星导航的F-117飞机出动一次投掷一枚用GPS制导的炸弹的效果,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17轰炸机出动4500架次投弹9000枚的效果。作战效能差别竟是如此之大!而卫星导航和GPS制导,就是军事航天技术在现代战场上的具体运用。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在军事航天技术的参与、支持和配合下,已经增强并还将继续增强。

(三)增强了现代战场的指挥控制能力

军事航天技术增强战场指挥控制能力,实质上就是通信卫星的广泛运用,从战略战术两个层次上构建了覆盖全球和整个作战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真正实现了横向联通三军、纵向直呼单兵的现代指挥通信网。2003年1月26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星22号」通信卫星。这颗卫星主要就是为飞机、船只、车辆等机动中的物体建立相互之间的移动通信。从对现代战争影响的角度来讲,它的成功发射,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军的运动中通信难题,为构建三军一体、独立自主,实时准确、保密不间断地指挥通信创造了条件。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看,它对于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向信息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而信息利用的前提是信息的传输。军事通信卫星则为实时、保密、准确、不间断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说军事航天技术对于增强现代战场指挥控制能力有著重要的影响。

(四)扩展了军事斗争的新领域

战争的发展曾经经历了由陆地到海上,再到空中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是人类活动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早在人类航天事业起步之初,太空就出现了军事斗争的身影。但,真正把太空作为军事斗争新领域进行理性归纳的是《美国政策声明》。《美国政策声明》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批极力主张「星球大战」的人草拟的,它对太空权利的主张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对于宇宙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份政策声明的核心意思是两个方面:一是美国要不失时机地抢占太空这一新的处女地;二是要用军事手段争夺和保卫美国在太空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就是制天权。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什么是制天权,美军在1998年8月颁布的空军条令第2-3号中进行了具体的明确。它将制天权定义为一种手段,目的是夺取和保持太空优势,以确保已方部队使用太空环境并阻止敌人使用太空环境。对这一条目,用美国航天司令部前司令埃斯蒂斯的话说就是「制天权就是保护已方航天能力,剥夺敌方航天能力。」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航天大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太空。至此,一个崭新的军种----「天军」就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美国在打造天军方面已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美军专门成立了太空作战中心,研究太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成立了武器学校的空间分校,专门用来培养航空航天部队人员;成立了第一个用于太空攻击的第527太空攻击中队。到目前为止,美军已经形成三级太空战指挥和作战组织机构,拥有1个航天师和近百名军事宇航员和太空战人员,初步具备了进行太空作战的能力。俄罗斯是组建「天军」的最早的国家。早在前苏联时代的1967年,就组建了一支专门用于太空作战的新的兵种「导弹-太空防御兵」。俄罗斯在继承前苏联太空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外层空间军事斗争的新形势,于1992年8月组建了直属国防部的航天部队,在此基础上于2002的6月1日组建了一个新的独立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围绕著「制天权」的争夺,新一轮的太空军事斗争已经露出了端倪。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太空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军事斗争的焦点,外层空间已经成为军事对抗新的战场。

(五)催生了新的作战样式----太空战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太空战的萌芽。1961年夏季,苏美两国在解决「柏林危机」中上演了一场「太空情报战」。前苏联为提高在解决危机中的主导权,宣称已拥有400枚洲际弹道导弹。美国为了弄清真相,掌握底数,于同年7月7日发射了「萨莫斯-2」号照相侦察卫星,经侦察发现前苏联其实只有14枚洲际弹道导弹,戳穿了赫鲁晓夫虚张声势的恐吓,美国利用军事侦察卫星在这场核讹诈中反败为胜。上世纪九十年代爆发的海湾战争,被热衷于太空战的人认为是初级阶段太空战典型战例。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它几乎所有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还征用了部分在轨商业卫星,构成了航天侦察监视、航天通信、航天导航定位和航天气象服务四大系统,为海湾地区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全面的支援和保障。尽管目前对支援保障算不算太空战尚存在争议,但美国军方许多人认为:海湾战争中的太空支援保障战是初级阶段太空战的典型战例。在可以预见的不久的将来,以太空为基地的天基武器系统将直接参加军事角逐,从而拉开完全意义上的太空战序幕。到那时,参战士兵将乘坐空天飞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到达世界各个战区;反卫星航天器与各种应用卫星将在太空激烈碰撞;天基武器系统从太空发射高能激光束把正在空中飞行的导弹扯成碎片。太空反导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信息战、太空平台战、航天地面基地攻击战等新型的太空作战样式,将会逐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太空战也必将和信息战、网路战、电子战一样,引领著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和方向。因此,可以说,在未来战争中,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谁在太空处于优势,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现在美国发展一小时攻击全球任何一点的武器,主要就是依赖他先进的航天技术。当年里根总统提出来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说只停留在纸面上,把苏联吓得不轻,活活把苏联搞垮的。以太空为基地,攻击地面上的目标,这样敌人躲无可躲,战场变的单向透明,对手将毫无还手之力。就如同当年伊拉克战争,美国打伊拉克一样,美国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未来大国间的争霸将主要在太空展开。


话题太大了,举个例子吧,激光武器完全可以装在卫星上,定点指哪打哪,速度快威力大精确度高,当然现在还是设想,大气就能给挡住,但是这也是未来航空对战争的影响之一了


恐怕航天技术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发几颗卫星看看玉米小麦长的怎么样,看看明天天气怎么样的吧。德国在二战就搞导弹,后来德国败了,牛逼的科学家全都被美帝笼络,从此航天技术在军事上大规模应用。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也是各种军备竞赛。航天领域也是一个打的一片火热。所以我觉得航天技术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军事而存在。其次才是用于民用


航天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科学技术都与现代战争有关系,因为,未来的战争打的就是科技战,人海战已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请记住 未来战争的胜败是制空权在谁手里 谁就有更大可能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要说清楚就是一偏大文章,不是三言两语,你是不是要写论文啊?总之,没有纯粹民用的航天,都有军用,都能够军用。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这就好比战场上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谁就占了先机,对对手的动态了解个清楚,也就是对手对你没有秘密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