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视频精彩内容

无界空间

创 始 人:万柳朔(CEO),韩昕锜(COO)

前 科:康奈尔大学+美资公司

门 派:海归+90后

公司愿景:做有中国特色的WeWork

说 人 话:让创业者像入住如家一样轻松入住无界空间

出招背景:风口来了,『猪』没地儿睡了

融资情况:Pre-A轮

投资机构:经纬、梅花、艾想等

融资总额:近2000万人民币

请接招

1、大家都在做联合办公空间,无界的特色是什么?

2、为何说现在的办公空间很像多年前的经济型酒店?

3、创业以来,做过哪些感到后悔的决定?

对于万柳朔(Randy)来说,创业是条不归路,有著特殊的意义。去年中国股市最疯狂的时候,他在里面的收益超过百万,心想创业之后的生活费应该有著落了,没想到不足一个月,不仅赚的100多万全没了,连本金都所剩无几。

被一个风口闪了腰,却在另一个风口挺起腰板。他和韩昕锜一同创立的『无界空间』是最早一批得到VC眷顾的联合办公空间之一,并且半年之内先后获得两轮投资(春节前刚刚完成千万Pre-A融资,投资方为艾想基金、创业最前线)。

万柳朔和韩昕锜,可能是中国做联合办公空间最年轻的创业者了,都是很小就出国深造(一个八岁,一个初中),都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都在知名美资企业工作过,回国之后居然一头扎进了传统地产行业(当然,也可以说是新兴的的创业服务行业)。

『这一两年兴起的联合办公空间,很像多年前的经济型酒店,需要有人来做出标准,』万柳朔说,『无界空间就是要让创业者像入住快捷酒店一样,简单便捷的提供服务,实现创业者的链接。』

Q:为什么选择联合办公空间的创业方向?

万:我个人对做区有很高的热情。大学期间做的一个中文学习的社区叫全球中国联接,联接了全球60多个高校。另外,商业地产不景气,在核心位置拿地很简单,再加上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等几个因素都是很好的创业机会。联合办公最核心的不是地产,不是酒店管理运营,而是社区,其精髓是人跟人的连接,几十家公司在一起可能方向不一样,但联合办公把他们的资源都互相互补起来,让他们取长补短。

Q:你之前对联合办公空间是什么样的概念?

韩:第一,在纽约的很多朋友创业,对联合办公有一个侧面了解。第二,2014年底的时候WeWork被推到风口浪尖,当时也去类似WeWork的联合办公空间参观过,当时是看热闹。回国后,再回去参观WeWork等比较成功的案例,觉得他们的确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再回来做的时候发现,客源、策略、竞争趋势等跟国内市场完全不一样。

Q:国内联合办公空间竞争很激烈,怎么判断未来走势?

万:联合办公的发展轨道特别类似当年的经济型酒店。当年经济型酒店的大量出现也是因为商业地产不太景气,通过经济型酒店提升物业坪效,一开始有几百家,每个城市都有很多,最后做成全国连锁的也就5-7家。同样,联合办公70-80%的是地产生意,不会一家通吃,很大市场份额会留给别人。

我认为2016年是最关键的整合年,大资本会支持5-7家或者7-10家富有联合办公基因的公司,剩下的几家不会死掉,但扩张会非常慢,变成很小的生意。

Q:决定明年几家竞争态势的要素是行业地位、地点,还是拓展速度?

万:我觉得三个指标最核心:第一、扩张速度;第二、入驻率;第三、盈利情况。

Q:现在无界空间的工位费能覆盖掉成本了吗,比如百子湾?

万:可以了,百子湾空间从第一个月就开始盈利了,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做过管理咨询财务。每做一个项目之前都会做财务预算。如果85%的入驻率还达不到盈利的话,就不做这个项目。

Q:你们的服务特色在哪里?

韩:第一、其他联合办公有的,我们也都有,工商注册、财务、法务等软硬体设备都具备。第二、主打更强的社区感。可能同行里面,还没有哪一家主打这块,或者做得比较好。

现在全球联合办公做得最好的是WeWork,国内比较大的是优客工厂,其实就是讲社区的故事。我们更希望我们的社区公司之间有更深层次的合作,让大家业务上有关联。社区运营专员80%的精力是组织活动,比如搞联欢舞会、撕名牌、万圣节主题等,让大家跨团队交流,让他们越来越习惯在这个氛围中交朋友。

Q:有没有人才被挖角到了另外一个团队?

韩:我们严禁挖角员工,相当于有君子协议。目前还没有相互挖角的问题。但也有一个案例,一个员工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我们当时还抓著那个公司的CEO说你怎么去别人家挖人,他说没有啊,这个小朋友在跟另外一个团队相处的过程中更喜欢另外一个团队,然后写了一个特长的申请信,后来大家都没什么好说的了。

Q:你们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了?

万:去年11月结束了这一轮。领投方是艾想基金,属于一家地产起家的家族企业上市旗下。跟投方是创业最前线,一个科技媒体,再加上两个个人天使,融了大概1000万。在这之前,我们的天使融了400多万,因为早期投入大,这些钱只够开1-2个店。第一个空间开完后,赶紧融A轮,11月份到账。

Q:截止春节之前开了多少家?2016年打算开多少家?

万:我们在春节期间会开4家空间,一家在国贸百子湾附近,有两家是在望京附近,还有一个在三元桥。另外还有两家在装修,一家在朝阳大悦城,一家在天津。

我们一般不是按照开几家来算,而是按照多少工位数来算。毕竟你开一家100个工位的和开500工位的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预计今年的扩张数在6000-8000工位。

Q:如何评价你的合伙人?

万:非常好。在这方面我运气非常好。相识7年,个人感情比较好,彼此100%信任,且共事过,有默契。她正好弥补我很多的短板。我的强项看整个大的格局,控制扩张速度,她个人能力非常强,做事情非常非常细,正好弥补我的短板。

Q:之前你在美国工作,工作很体面,回到帝都创业,没有那么高的薪水,没日没夜的操心,你觉得Randy哪里打动了你?

韩:其实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我并没有觉得Randy给我骗上船的感觉,因为在这个项目之前我们还一起做了一个旅游类的公众号,后来觉得时机不成熟、资源有限,项目搁浅,所以找新方向。

我很喜欢跟Randy一起工作。毕业后,我们跟闺蜜一样三、五天打一个电话。很多人都说不要跟好朋友一起创业,因为创业就没得朋友做了。我是觉得我们很幸运,我很信任他,做事的风格也比较一致。

第二,我对地产创业方向很感兴趣。做传统的地产,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很难切入。刚好这里有创新的机会。

第三,我希望回国。这个项目可以让我认识很多人。我比较幸运的是父母支持我创业。我的确放弃了高薪回来,但是这件事情更有意义,我愿意拿著最低的工资来做事情。

Q:如果有一次可以修改创业决定的机会,你想修改哪一个决定?

万:不拿望京西的一个物业。那个物业当时已经签约,付定金、打款也设计好了,但是一直没能进场装修。因为业主在财务上有纠纷,有黑道上的人拿这个物业来找他麻烦,虽然最终退款,但耽误了2个月时间。

韩:修改更多的可能是一些装修细节。我一开始对马桶、瓷砖等装修不是很懂。比如,以前不重视马桶,后面会发现冲力不够、size等一堆这样哪样的问题,它的维护成本很高,这些需要慢慢学习、摸索。真不像做互联网,发现bug,下载个补丁这么简单。

Q:如果可以采访一位创业者或者投资人,你想采访谁?

万:之前非常想采访毛大庆,跟他交流完后,更想采访潘石屹。SOHO3Q算是拿自己的物业转型,想了解下他们转型中的经验和教训。

韩:最想采访扎克伯格三个问题。他应该是社区的颠覆者,因为有了Facebook,才有的后来的social network。第一,想跟他探讨,怎样把群体聚集到一起。第二,他如何做管理的?第三,在工作非常忙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每年设定的一个目标,实现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接招微信号:itakethat』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