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3的设计釆用戴维斯发射原理,敞开式平衡抛射方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作无后坐航炮系统。戴维斯原理是通过将反后坐部分后坐到武器尾部来实现无后坐原理,这种反后坐装置的质量与弹丸质量相当。虽然系统的质量稍微大于同等的反坦克武器,以便平衡系统产生的高膛压,但是戴维斯原理使「铁拳」3火箭筒具有3个明显的优势。首先,击发机构允许弹丸口径大于发射管直径;第二,戴维斯原理使火箭筒只需要少量的推进剂;第三,戴维斯原理使火箭筒可以在密闭空间内发射。

「铁拳」3由发射筒组件和发射、击发装置组件以及瞄准具等组成。发射筒组件包括发射筒、发射药、点火具、平衡体、护腮板、提把和背带等,一次性使用。发射筒用浸涂环氧酚醛树脂的玻璃纤维绕制而成,内有铝制衬套,两端有加强护圈和保护盖,前面有火箭增程弹闭锁连接器,上方有瞄准具插座和加强保护套,下方有发射、击发机构连接件。发射、击发装置组件由握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保险装置、前手柄和肩托等组成,可重复使用。

点火具包括1个常用击针和1个备用击针。射击时,若针刺点火功能失效,该备用点火具能在稍稍延长一点时间后,自动点火。发射机构在握把折叠状态下,被强制保险。握把展开后,通过翻转保险装置解脱保险。此外,为了防止意外点火,还备有一个防止事故的保险机构,如果火箭筒突然跌落,跌落杆保险可以防止火箭筒点火。「铁拳」3火箭筒的发射装置及其火箭弹保养维护简便。


说实在的,本人对「铁拳」这东西了解的还真不多。只知道它是纳粹德国军队后期装备的空心装药单兵反坦克榴弹,而且是一次性的。关于它的威力,记得曾经在柏林战役中,有很多苏军坦克与上级失去了联络。当被友军找到时,他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坦克基本是完好的,有的发动机还在运转。但是无论怎样呼叫他们,就是没人应声。而且因为炮塔顶部的舱盖都是从里面锁死的,没法从外面打开。后来,当苏军用焊炬烧开顶部的舱盖,终于发现,里面的乘员早已死了,而且几乎全都被烧成了焦炭。这令苏军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他们在坦克装甲上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仅有手指粗的小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