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增加,造成血液中的脂質含量過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膽固醇介紹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都屬於血液中的脂質,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兩種,主要是吃下肚的酯質進入十二指腸後,會由叫做胰脂酶的酵素部分分解,釋出其中的脂肪酸,由肝臟合成成為膽固醇,膽固醇通常能在肝臟與細胞來去,並在必須時經由肝臟轉換成脂蛋白供人體使用;膽固醇不能溶於水,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結合,隨血液運行。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比高密度脂蛋白多出太多,在血液中運行的膽固醇就會多於細胞所需的量,這時過剩的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壁上。這個過程叫做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心臟病。但當膽固醇凝結在血管壁上將阻礙血流,嚴重時形成血栓,可能併發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中風。

        膽固醇若過低,則容易造成出血型中風、憂鬱等疾病;不然就是癌症等重病造成的;不過多數健康人不用擔心飲食會造成此風險,只有純素者會有因為飲食而造成膽固醇過低的風險,飲食中只要有少量的雞蛋、牛奶、魚肉或其他動物性食品,大多不會造成膽固醇過低。

 

        總膽固醇最佳值是在160mg/dl~200mg/dL之間,此時擁有最低的健康風險;低於130mg/dL就需要檢查是否有重病或營養不良、也會增加出血性中風、憂鬱等疾病風險,超過240mg/dL也是不健康到需要治療。

 

三酸甘油脂介紹

   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一樣,都是人體中的脂質。脂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之一。脂質不能溶解於水,在血液中要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脂蛋白,再輸送到各器官組織。

  血清中三酸甘油酯的來源有二,一部份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經過消化吸收後,與蛋白質結合而以乳糜微粒(chylomicron)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再由肝臟、脂肪組織及末梢組織攝取,這一部份稱之為外源性三酸甘油酯;另一部份則經由肝臟合成而釋放入血液,這一部份稱之為內源性三酸甘油酯。

  當抽血檢查得結果血中三酸甘油酯過高時,首先要確定的是檢查結果是否可靠。是否有空腹十二小時以上才抽血?最近有沒有接受藥物治療?有沒有什麼相關疾病引起?造成三酸甘油酯過高的原因可分為兩類,一為原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主要是家族遺傳;另一為續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原因大致可分為代謝性(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肝醣貯藏疾病)、內分泌相關性(如高胰島素血症、女性荷爾蒙或甲狀腺素異常)、飲食影響(如酒精、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疾病狀態(如腎衰竭、腎病症候群)、藥物(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皮質類固醇、女性荷爾蒙治療)等等。

  三酸甘油酯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有爭論,但根據 最近的一項大型研究(Framingham研究)顯示,女性如果有三酸甘油酯過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增加罹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不僅如此,三酸甘油酯過高,造成血液過於粘稠,也容易造成急性胰臟發炎

  究竟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多少才算過高呢?一般而言,小於200mg/dl為正常,200-400mg/dl則為輕度偏高,400-1000mg/dl為偏高,而10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

治療方法包括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

1.飲食治療—在開始以藥物治療高脂血症前,應先實行飲食控制及生活型態改變(如多運動、戒菸等)三至六個月。飲食方面注意少吃醣分、碳水化合物、脂肪過高的食物、限制飲酒,及維持理想體重。

 

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