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要发挥竞合力,关键在运用社会资源,对寿险业来说,最庞大的社会资源、就是人力

 

富邦人寿总经理陈俊伴认为,台湾社会潜在人力资源,除了待开发的学生族群之外,50到60岁、没有太大经济压力的准退休族,其实可考虑来保险业「二度就业」。

劳动部调查,台湾劳工平均「实际」退休年龄,比许多欧美及亚洲国家都要年轻,许多军公教人员也是50岁出头就退休;这些退休人士理论上仍算是劳动市长中壮年族群,还不到银发阶段。

陈俊伴说,从事保险行销,不一定需要最年轻的人力,台湾有许多退休人士,经济压力不大、不太计较职场福利,但却很需要有一个「类工作」的归属感,让自己活得更充实;他认为,保险业其实可以开大门,提供这些退休族二度就业的可能,保险业将多出一批生力军,闲置人力也可善用,各取所需,发挥竞合力。

有很多寿险公司已瞄准新兴潜在人力,针对念大三、大四学生,提供建教资源。陈俊伴说,对企业来说,大学时期是很好的人力养成阶段,保险业除深入校园提供资源之外,还会提供学生寒、暑假实习及辅导考照,透过这个管道,有些学生在学时,就开始从事行销工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为公司所用。

陈俊伴说,运用社会资源,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必须配合政策走向;金管会近期开放的「实物给付」保单,让寿险业可在现金之外,给付「健康管理、医疗、护理、长期照顾、老年安养、殡葬」6大类服务或货物,也是让寿险业可创造更多竞合可能。

陈俊伴说,传统上,保险业运用社会资源,有一块是健保医疗资料,像健保署定期发布的罹癌排名、重大疾病发生率等,都可做为医疗险商品研究基础;若未来保险业能开发出「医疗类」的实物给付保单,例如保户买保单后,从住院到出院,可获得完整医疗服务,一毛钱都不用再出,保险跟医疗资源的合作空间会更紧密。

陈俊伴认为,保险业可以跟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以银行为例,台湾「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已稳定达到全体新契约保费收入的5成以上,对银行来说,有足够的人力(理专)可行销保险,客户买保险,银行还有手续费收入、可提高获利,而保险业透过银行提供保险商品,可扩大客户获得保险机会,这就是银行保险两大产业共同营造竞合机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