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樓市現在的地位挺尷尬,人人都在唱衰,走勢也確實在回落。

  數據方面就可以看出,今年京滬兩大都市的二手房網籤量創出近幾年以來的記錄,蘇州、福州、鄭州、天津、重慶土拍又異常火爆,杭州、南京、無錫出現了久違的搶房現象。與此同時,根據房產研究機構克而瑞的數據,今年以來房企在三四線樓市的土地購置面積降幅達30%以上。

  問題在於,三四線樓市會不會如大家所願,在棚改貨幣化收緊後出現調整呢?三四線是不是還有機會?我們不妨聽聽專家的看法。

  4月13日,在2019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出席並演講,他認爲,從償債比例的角度來看,居民還本付息的壓力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二線城市的償債比率遠高於三四線。

  伍戈舉例,如果大城市我們買一套房子要20年還清的話,按照現在的收入水平和未來的收入預期,其實小城市10年就還清了。

  要知道,伍戈講這番話的背景,是在今年一二線全面回暖,三四線全面悲觀的情形下說的,他的出發點是居民槓桿承受能力。小城市具備獨有的“性價比”,對購房者來說還貸壓力要小的多,某種程度上甚至是購房的機會。對於返鄉置業人羣來說,在省會城市揹着小兩居上百萬的房貸,還不如在家鄉買套大戶型,房貸可能只是幾十萬。

  這個觀點不能說錯,但至少不夠全面,伍戈的出發點是比較不同地區購房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然而,我們要知道,三四線城市的人均收入必然跟一二線差距不大,答案很簡單,大城市的人口基數太大了,以至於購房者只佔常住人口的極小一部分,三四線城市則不同,一家兩三套房的現象很普遍,也就是說,專家用以比較的對象有問題。

  另外,從房價的絕對值來看,三四線城市現在的風險有目共睹。

  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樑中華髮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3月至今,房價漲幅最大的城市並不是一線大城市,而是中山市,漲幅高達76%,緊隨其後的是東莞,也在70%以上;崑山、廊坊、珠海、惠州、保定、佛山、嘉興的房價漲幅均超過50%,在常住人口只是上百萬甚至幾十萬的小城市,動輒數萬元的房價,又有多少購房者能夠承受?

  如果說環京、環滬、環深周邊的小城市還有炒房客覬覦,中西部的縣城和地市,卻只有一棟棟林立的高樓,這裏薄弱的產業基礎,常年流出的人口結構,很難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對購房者來說,買一套房子只能空置在家鄉,沒有工作機會,沒有資源集聚,上學、就醫、養老都沒有良好的配套,這種情況下,哪怕月供只有幾百塊的房子,哪怕幾年時間就能供一套房,又有什麼意義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