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

嚴寒漸濃,

何以暖心?

一壺好茶!

好山育好茶

鳳凰單叢,屬烏龍茶類,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鎮鳳凰山,因鳳凰山而得名。鳳凰山地處潮州市潮安區北部,是畲族公認的民族發祥地和始祖居住地。

鳳凰山,一座大自然贈予人類的瑰寶,這裡常年氣候涼爽,年均氣溫20度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具有山高日照短,雲霧雨量多,冬春不嚴寒,盛夏無酷暑的天氣特點。這裡土壤肥沃深厚,富含多種有機物和微量元素,現保存有山地茶園、常綠闊葉林、鳳凰天池等自然風景資源。獨特的山地自然環境,加以潮汕人巧手匠心,孕育出鳳凰單叢別具一格的茶樹品質

好茶有故事

「好山出好茶,好茶有故事。」鳳凰單叢茶,在充滿神祕的單叢茶故里,經過漫長的歷史與歲月的變遷,一直流傳著一些傳奇而動人的故事。

傳奇

傳說,高辛帝(公元前2367年)時期,畲族始祖盤瓠原是海龍王的孿生子青龍,他羨慕人間生活,投胎太耳婆而孵化為龍犬,因幫帝打敗番王有功,娶高辛帝第三女為妻,並攜家眷到鳳凰山興家立業。烏龍(青龍之弟)聞知後來到鳳凰山尋找哥哥,半路上,恰好看見青龍變的駙馬槃瓠,正追捕一隻老山羊,烏龍變成一條古藤伏在路上,想與哥哥開個玩笑。誰知槃瓠一心只想逮住老山羊,不慎被古藤絆了一腳,掉下萬丈山崖死亡。烏龍無意中害死了自己的兄長,悲痛欲絕,但已無法挽回。為了撫養青龍的後代,烏龍願化為茶樹供青龍子孫享用。玉帝準其所奏,並特意賜其以獨特韻味,造福人類。

起源

鳳凰單叢茶,種植歷史悠久,據宋代《潮州府志》記載:「鳳凰山名茶待詔茶名為貢茶。」距今有900多年歷史。相傳南宋末年,宋帝衛王趙昺,南逃路經烏崬山,口渴難忍,侍從識得茶能解渴,便從山上採得新鮮茶葉,讓昺帝嚼食,嚼後生津止渴,賜名為「宋茶」,後人慕帝王賜名「宋茶」名聲,爭相傳種。

得名

至清同治、光緒年間,為提升茶葉品質,人們通過觀察鑒定,實行單株採摘、單株製茶、單株銷售,將優質單株分離栽培,並冠以樹名,當時有1萬多株優異古茶樹均行單株採製法,故稱「鳳凰單叢茶」。如今,鳳凰單叢已聲譽遠播。鳳凰單樅主產地潮州,也成為我國三大烏龍茶產區之一。目前,鳳凰山已有茶園7萬畝,100年以上的古茶樹15000株,200年以上的有400株。

好茶有講究

單叢茶,系鳳凰水仙羣體品種中選拔優良單株茶樹,經採摘、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焙7道工序製成。一般採茶於午後開始,加工在當晚進行,經過茶農10餘小時的匠心製作,製成窈窕鳳凰單叢茶。

好茶有神韻

鳳凰山上鳳凰舞,特產單樅冠四方。

宋帝南奔親口嚼,一杯細品頓心涼。

邊紅腹綠蒂凝碧,色翠味甘香繞廊。

送禮迎賓茗極品,聞名遐邇烏龍王。

出自 鄔夢兆《鳳凰單樅》

鳳凰單叢,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為世人所推崇。其成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硃砂紅點;賦予優雅清高的自然花香蜜韻,清澈透亮的湯色,飲之濃鬱、爽口,絲絲甘甜喚醒每個味蕾,沁人心脾;其滋味有紅茶之醇厚甘甜,亦不乏綠茶之清香四溢。

好茶合時宜

喝茶養生是流傳幾千年的傳統。近年來,有關茶葉的健康功效研究也越來越多:美容養顏、抗癌、降血壓、調節心情等成為多數人選擇喝茶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喝鳳凰單叢還有暖胃、減脂、抗衰等養生功效。

暖胃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人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單叢茶屬於半發酵的茶類,刺激胃部的咖啡鹼已在發酵中減少,不會對胃腸產生刺激。此外,單叢茶還富含茶黃素等溫性物質,因而喝單叢有很好的暖胃效果,有助於身體抵禦嚴寒。

減脂

相對而言,冬季是人體運動量較為少,肉類進食量有所提升的時期,單叢茶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還能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分解肉類食物和脂肪,調整人體的糖、脂肪和水的代謝。加之,人在冬季不僅食慾大增,還會將物質儲存在體內,容易長胖。多喝單叢,不但能夠消除油膩、清理腸胃,有利於降脂、保護血管,還能防止肥胖。

抗衰

單叢茶中含有的茶黃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富含複雜類黃酮,擁有很強的活性,能夠清除人體內多餘的自由基,減緩細胞衰老,起到美容的效果。

寒冬已至,氣溫偏低,防寒神器千百種,喝一杯鳳凰單叢茶,享受自然山韻的同時,讓身心沉醉於溫暖濃鬱的人情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