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格式:打卡+错题号

1.“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

A.《论语》 B.《道德经》

C.《墨子》 D.《韩非子》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选B材料的关键信息: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上善若水”体现了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

2.“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

A.厉行赏罚 崇尚法治 B.奖励耕战 与民休息

C.仁者爱人 尊君爱民 D.崇尚贤能 厉行节俭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选A结合题干信息“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可知该派别主张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主张加强君主和中央的权力,据此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学派,A项正确。

3.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

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思想,压制其他学说的发展,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之后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逐渐与儒家思想融合,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兼容道家、法家等学派思想的正统思想,“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导致墨家思想销声匿迹,故选C项。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并未减少,排除A项;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思维升华]

诸子百家思想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变动的阶级关系

(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社会有序,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希望通过“仁爱”“德治”等手段,维护旧的社会秩序的愿望。

(2)老子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面对社会动荡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如第3题)。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社会安定,建立公平社会的愿望。

(4)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希望统治者争取民心、维护统治的愿望。

(5)韩非子主张“法治”,要求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愿望(如第4题)。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

《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于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概括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

答案示例: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官”。

认识: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出于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官员往往爱民如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民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称之为“父母官”,表达了自己对官员的肯定和爱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官民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这种界定也强化了官民的不平等性,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END

▌声明:高中历史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