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话甚是犀利,在自我考量后于事态严谨情况下毅然开阔的胸襟及难言的处事之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利必有弊,在泽被后代长远的考虑下,不应畏惧与提前斩杀或打压对世界有益的人或新事物及人造事物这类新生命新创造的蒙芽与成长及兴起,在自身不足的前提下应持平常心以对顺其自然。当然,于当事人而言,事件无大小在自己反复再三斟酌自身利弊后在决定自己对此事此物此人此状态的干预程度,是好是坏这其中的过程及结果只能是尽人力看天意,于前半句的于有于利而言平淡是福。在则于后半句而言,好言好语好人好的事物或反之相应不理想不良的人或事物上,于人而言凡事不应做的太绝自断生路。另看似无用之地的人与事物上,只需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都将成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于后则而言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只是个人命定如此,又何必自寻烦恼强求那些不属自己的东西呢?更何况现今的生活甚好,自食其力各种滋味都是自己人生中最好的美味佳肴,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嘛,所以有时看开了也没有什么。只是现今文明这么好,只希望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家大业大,难免家务不断,家亦如此,国亦如此,只望党中央和天下所有人才共同捍卫这来之不易的文明社会。


此语出自《老子》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说白了,车要做成空的,里面才能装人装货。碗要做成空的,里面才能装饭菜。房子也要做成空的,里面才能住人。

意思是,空才有用,实心的就没办法用了。但什么都没有,也就没有车的空,碗的空,房的空,还得有实的东西做成空的范围和承载、包容。在这里,实就是「有「,空就是「无」。有实有空,就有利用价值。

老子的学说,人称玄学。不具体,很恍惚,不直接说事物。所以只能联想、联类。或者用法国哲学家的话说:异延defferance,这是德里达造的一个词,用延续和不同两个词合成。

异延什么呢?比如说,我现在学数学,学的时候没什么用。但将来或许有用。关键是我现在就有个数理思维的头脑了,可以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莫名其妙的用处。得先有车 ,有碗,有房子,才可以驾驶,吃饭,住房子。

又比方说,你想当校长,但是校长的椅子有人坐著,没空。你得想法子,把校长赶走,让位置空出来,然后你才可以坐上去。

再比方说,你今天想去钓鱼,可是又要赴约。你只好空一边,不能又钓鱼又赴约。

还比方说,你自己去说。说太具体,太多,就不是玄学了。留许多许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你去自己想 ,或者不想,才是玄学。


古代哲学为什么叫做朴素的辩证思想,就因为它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有平常就有玄妙,角度不同理解不同。

体用关系,有无共存,形而上来说,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关系,无为是体,要达到无不为这个用的目标途径是无为。与民间常说的「不争是争」表意完全一致,这个道理,在《道德经》里的叙述是升级版,民间的土语是通俗版。

就形而下来说,轮船中空才能漂浮,大致事地上走的靠肺,水里游的有嘌才能生存,有些事两套设备,因为有了这些实体的「空无」,才赋予了使用功能。

哲学不是玄学,是很实在的朴素道理,你看到也罢,看不到也罢,他一直在,静静的等待著有缘人的慧眼。


利人方为利已,用智才能用人。


出自老子 《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意义很深刻的。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在讲那出非物质形态的事物的「存在」方式,或其「存在」价值。

我们通常认为的「有」,就是依托于物质形式的「有」,脱离物质形式以后,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就变得难以理解了。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物质形式的实物,我们可见的是它的「利」,也就是「利用价值」;类比于非物质形式的「虚物」,我们要想感受到,就要通过研究它的「用」,作用,来间接的去了解乃至触及。


大师也解释不出来你满意的利用问题


一切事物都有存在的必然,不要看眼前利益。有些有利有用,有些无利也有用。


比如一件器皿,中间掏空了才可以作盛具之用;又比如你有钱,钱不花的时候它就是纸,花出去的时候才是钱。作者这里还是强调的「无」,主张不执著于「有」,不执著于拥有,要懂得放舍,放舍的作用其实还要大得多。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要默默的补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