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烤三國  劉備和諸葛亮在荊州時,是依附在劉表這的,當時的劉表,其實已經是一個國中國,雖然看上去是個諸侯,但基本上是獨立的,在荊州這塊土地上,劉表就是真正的皇帝了。當時劉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琦,小兒子劉琮。劉琦是劉表的大老婆生的,劉琮是劉表最寵愛的蔡夫人生的,劉表特別喜歡小兒子,而且蔡夫人的兄弟蔡瑁,統領荊州兵馬。這樣的情況,對於劉琦的威脅是很大的,隨時存在生命之憂,劉表的繼承人,要落到劉琦手上無疑是極端困難的,而且蔡氏家族可能會為劉琮上位掃清道路,這樣的話,劉琦就是第一個要被清掃的對象。所以,劉琦很擔心,請諸葛亮給出個保命安身的主意。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諸葛亮被劉琦請到家中,劉琦再三請求,諸葛亮堅決不出主意,最後劉琦沒有辦法,把諸葛亮騙到閣樓上,去了梯子,在諸葛亮沒有辦法撤退的情況下,諸葛亮才出了一個主意。讓劉琦去父親這請求,帶兵去守江夏,遠離是非的漩渦,還可以擁兵自保,這確實是個很好的辦法。  這個故事看到這,我們可能會覺得諸葛亮確實有智謀,能出好主意,除處之外,很多人也許就沒什麼別的想法了,故事也就看完了。但問題是,作為諸葛亮來說,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搞的這麼複雜?如果劉琦不把諸葛亮騙上閣樓,諸葛亮能說出他的好主意嗎?劉琦當時是和劉備站在一條戰線上的,應該算得上是朋友的關係,按我們一般的常理,諸葛亮給劉琦出主意,應該是很積極的,而且不需要搞的這麼複雜的,大可以一邊喝酒,一邊諸葛亮告訴劉琦該如何如何就行,諸葛亮需要買這麼大的關子嗎?  對於諸葛亮這樣的謀士來說,這些家常問題,是非常簡單,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給出最好的主意。諸葛亮的態度是不想說,不肯說,不願說!當然諸葛亮不說也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認為不值得說!諸葛亮因為不輕易開口,他才是諸葛亮,如果劉琦一問諸葛亮這個問題,諸葛亮馬上眉飛色舞的給劉琦上了一課,這就不是諸葛亮了。可能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經天緯地的才能,要被大打折扣。  因為,每個人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一言九鼎,有的人人微言輕,在社會中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而人的價值,不是自己身上能體現的。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一般的人可以在兩個方面得以考究,就是朋友和對手。一個每天和販夫走卒在打交道的人,不管他的言論多麼動聽,我們都知道,全是空話,不會有任何意義的。一個經常在和掃地的大媽在慪氣的人,當他說自己有多大的本事的時候,我們也只能笑一笑了。比如我們看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的能量,是韓總給體現的;諸葛亮的能量,是他的對手周瑜和司馬懿體現的。我們看歷史上成功的謀略家,給這些謀略家體現價值的,都是歷史上的偉人,而絕非一般的販夫走卒之流可以體現價值的。比如楚漢的張良,如果沒有劉邦的雄才,張良的計謀,會變的一分不值;李善長如果沒有朱元璋的成就,那麼李善長的計謀,也是毫無價值的;而諸葛亮的三分天下,只有劉備能實現這個宏偉計劃,於是諸葛亮就成了神機妙算的化身。諸葛亮如果不是給劉備出了三分天下的謀略,即便給一百個劉琦出主意,諸葛亮也無法體現自身的價值的。所以,魯肅開始在袁術這,後來離開了;荀彧開始在袁紹這,後來也離開了。因為他們無法體現出一個謀士的價值,繼續呆著,也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計謀本身是沒有大小,輕重之分的,而是看這個計謀用在誰的身上。同樣的一個計謀,用在劉備身上,就可以三分天下,用在毫無價值的人身上,可能是招來一頓白眼,或者是把自己的性命丟掉。比如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袁術是分派糧草的,孫堅在前線作戰,袁術的謀士給袁術出了一個主意,認為孫堅是江東猛虎,不可給孫堅提供糧草,到時候把虎養大,是個麻煩事情。這個主意出的多好啊,可後來孫堅來質問袁術的時候,袁術沒有理由可以說,把這個事情推到了謀士身上,斬殺了自己的謀士。試想,以後還有誰再敢給袁術這種鳥人出主意?這不是找死么!所以袁術的滅亡,也就是肯定的事情,魯肅的離開,是最明智的選擇。  諸葛亮,三國的一代謀略家,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劉琦這樣的人,自然不值得諸葛亮出謀劃策的。因為對於諸葛亮眼光來說,這一切是毫無意義的。而助人為樂,可能只是適用社會最底層人群的一個詞,很多的詞語,存在適用的群體,不是誰都可以體會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