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烤三国  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时,是依附在刘表这的,当时的刘表,其实已经是一个国中国,虽然看上去是个诸侯,但基本上是独立的,在荆州这块土地上,刘表就是真正的皇帝了。当时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小儿子刘琮。刘琦是刘表的大老婆生的,刘琮是刘表最宠爱的蔡夫人生的,刘表特别喜欢小儿子,而且蔡夫人的兄弟蔡瑁,统领荆州兵马。这样的情况,对于刘琦的威胁是很大的,随时存在生命之忧,刘表的继承人,要落到刘琦手上无疑是极端困难的,而且蔡氏家族可能会为刘琮上位扫清道路,这样的话,刘琦就是第一个要被清扫的对象。所以,刘琦很担心,请诸葛亮给出个保命安身的主意。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诸葛亮被刘琦请到家中,刘琦再三请求,诸葛亮坚决不出主意,最后刘琦没有办法,把诸葛亮骗到阁楼上,去了梯子,在诸葛亮没有办法撤退的情况下,诸葛亮才出了一个主意。让刘琦去父亲这请求,带兵去守江夏,远离是非的漩涡,还可以拥兵自保,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办法。  这个故事看到这,我们可能会觉得诸葛亮确实有智谋,能出好主意,除处之外,很多人也许就没什么别的想法了,故事也就看完了。但问题是,作为诸葛亮来说,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搞的这么复杂?如果刘琦不把诸葛亮骗上阁楼,诸葛亮能说出他的好主意吗?刘琦当时是和刘备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应该算得上是朋友的关系,按我们一般的常理,诸葛亮给刘琦出主意,应该是很积极的,而且不需要搞的这么复杂的,大可以一边喝酒,一边诸葛亮告诉刘琦该如何如何就行,诸葛亮需要买这么大的关子吗?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谋士来说,这些家常问题,是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给出最好的主意。诸葛亮的态度是不想说,不肯说,不愿说!当然诸葛亮不说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认为不值得说!诸葛亮因为不轻易开口,他才是诸葛亮,如果刘琦一问诸葛亮这个问题,诸葛亮马上眉飞色舞的给刘琦上了一课,这就不是诸葛亮了。可能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经天纬地的才能,要被大打折扣。  因为,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言九鼎,有的人人微言轻,在社会中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而人的价值,不是自己身上能体现的。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般的人可以在两个方面得以考究,就是朋友和对手。一个每天和贩夫走卒在打交道的人,不管他的言论多么动听,我们都知道,全是空话,不会有任何意义的。一个经常在和扫地的大妈在怄气的人,当他说自己有多大的本事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笑一笑了。比如我们看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的能量,是韩总给体现的;诸葛亮的能量,是他的对手周瑜和司马懿体现的。我们看历史上成功的谋略家,给这些谋略家体现价值的,都是历史上的伟人,而绝非一般的贩夫走卒之流可以体现价值的。比如楚汉的张良,如果没有刘邦的雄才,张良的计谋,会变的一分不值;李善长如果没有朱元璋的成就,那么李善长的计谋,也是毫无价值的;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只有刘备能实现这个宏伟计划,于是诸葛亮就成了神机妙算的化身。诸葛亮如果不是给刘备出了三分天下的谋略,即便给一百个刘琦出主意,诸葛亮也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的。所以,鲁肃开始在袁术这,后来离开了;荀彧开始在袁绍这,后来也离开了。因为他们无法体现出一个谋士的价值,继续呆著,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计谋本身是没有大小,轻重之分的,而是看这个计谋用在谁的身上。同样的一个计谋,用在刘备身上,就可以三分天下,用在毫无价值的人身上,可能是招来一顿白眼,或者是把自己的性命丢掉。比如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袁术是分派粮草的,孙坚在前线作战,袁术的谋士给袁术出了一个主意,认为孙坚是江东猛虎,不可给孙坚提供粮草,到时候把虎养大,是个麻烦事情。这个主意出的多好啊,可后来孙坚来质问袁术的时候,袁术没有理由可以说,把这个事情推到了谋士身上,斩杀了自己的谋士。试想,以后还有谁再敢给袁术这种鸟人出主意?这不是找死么!所以袁术的灭亡,也就是肯定的事情,鲁肃的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  诸葛亮,三国的一代谋略家,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刘琦这样的人,自然不值得诸葛亮出谋划策的。因为对于诸葛亮眼光来说,这一切是毫无意义的。而助人为乐,可能只是适用社会最底层人群的一个词,很多的词语,存在适用的群体,不是谁都可以体会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