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介绍的两艘舰艇算得上是日俄战争中沙俄舰队的精华了。可惜他们最终没有折戟大洋,而是被高地上从天而降的炮火击沉在锚地。

丹后Tango:

在旅顺港被打捞起的前沙俄战舰波尔塔瓦号加入IJN后更名为丹后,1907年初次到达舞鹤港的她没有任何武装

原沙俄海军战列舰波尔塔瓦号,塞瓦斯托波尔号和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的姊妹舰,原属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1894年11月6日开始建造,1898年建成入役,1904年11月5日下午14点45分在旅顺港(Port Arthur)被日军设在203高地的11英寸榴弹炮命中,引发弹药库爆炸并坐沉港内,旅顺港陷落后于1905年1月2日落入日军手中,于7月21日更名为丹后,1909年被定为一等岸防舰并作为海员和炮手的训练舰服役。1916年3月被归还给俄国,于4月5日重新命名为波尔塔瓦,1917年更名为切什梅(Tchesma),1923年被废弃(BU1923,据中文资料显示1924年被正式除籍拆解)

装甲:采用哈维镍钢装甲,甲带15英寸-3.9英寸,装甲甲板2.75英寸,炮廓及副炮塔5英寸,主炮塔10-6英寸,装甲司令塔9英寸

火力:4门12英寸40倍径火炮(首尾各一座双联主炮塔),12门6英寸45倍径速射炮(8门位于两侧4个副炮塔中,其余4门位于炮廓中),16门47㎜火炮,12门37㎜火炮,6具15英寸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

波尔塔瓦时期

IJN丹后

注:1908年在舞鹤港(Maizuru)改装了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的火炮,船首的47㎜和37㎜火炮,首尾的鱼雷发射管被拆除,并装上了6门3.1英寸的速射炮,舰员编制增加到750名

动力装置:双轴推进,立式三胀蒸汽机(数量不详,中文资料显示2台),14台圆炉(有资料显示为贝勒威尔锅炉,1908年舞鹤港大修更换为16台宫原式水管锅炉)煤仓可载700吨最大1050吨燃煤,输出动力10600ihp,最高航速17节(中文资料显示设计航速为16节...)

注:波尔塔瓦号初次海试动力输出曾达到11255ihp,航速16.3节

肥前Hizen:

原沙俄海军战列舰列特维赞号,1900年10月23日于美国费城的克莱普兄弟船厂(Wm Cramp&Sons)开始建造,1902年建成进入俄海军服役,1905年在旅顺港锚地被日军的11英寸榴弹炮击毁坐沉,随后于1月2日落入日军之手,同年9月22日被打捞出水,历经三年左右的修复后于1908年11月更名为肥前并作为战列舰服役,1921年9月被划为一等海防舰,1922年在佐世保军港被解除武装,1923年9月20日退役,并于1924年7月在丰后水道(Bungo Straits)作为联合舰队的靶舰被击沉

原沙俄战舰列特维赞号,是当时唯一一艘美国船厂为外国海军承建的战舰,在旅顺被击沉并打捞后,可见原装的凸起烟囱罩被移除了

装甲:采用克虏伯钢装甲(由俄国工厂制造),甲带9-3.9英寸,炮廓及副炮塔5英寸,装甲甲板3-2英寸,主炮塔10-9英寸,装甲司令塔10英寸

火力:4门12英寸40倍径火炮(首尾各一座双联装炮塔),12门6英寸45倍径速射炮(分列于两层炮廓),20门75㎜速射炮,24门47㎜火炮,8门37㎜火炮,6具15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在水上,2具位于水下)

美国造,真漂亮啊...

注:1906年1月到1908年11月在佐世保军港的修理过程中改装了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的武器(英日同盟期间,日军大量采购英制军火及舰船、设备)更换了4门12英寸主炮,12门6英寸45倍径速射炮,20门3.1英寸速射炮,20门47㎜炮,8门37㎜炮和4具水上安装的18英寸鱼雷发射管,人员编制增加至741名

动力装置:双轴推进,立式三胀蒸汽机(中文资料显示2台),24台尼克劳斯锅炉(佐世保大修期间换装了宫原式水管锅炉)煤仓可载1016吨最大2000吨燃煤,输出动力16000ihp,航速18节

注:初次海试列特维赞号的动力系统最高输出达16120ihp,航速约18.8节

下期预告:

佩列斯维特,博罗季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