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应四时,所以清明时节的养生也应顺应这一规律。

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应”,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清明养生药膳应选择一些有清肝、疏肝、柔肝、养肝作用的草药或食品,而菊花正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味佳品。

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起源于中国,据经典记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也达到3000以上,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名花,除了做园林观赏外,以药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较大比例。《本草纲目》中有“菊之品九百种”的记载,其中以杭菊、亳菊、滁菊、怀菊最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称。

关于菊花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说“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唐朝,人们就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即将鲜花采摘、阴干、生晒蒸晒、烘培等工序后泡茶饮用,菊花泡龙井称之“菊井” ,泡普洱称之“菊普”,菊与茶合用,相得益彰,十分受人欢迎。明清时代菊花茶就作为清凉茶饮用,到清朝已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

菊花也为常用的中药,能入药治病,中医认为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的功效。古人称菊花为“延寿客”,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宋代诗人苏辙也有“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的名句。

三款药膳

1.菊花粥

【配料】鲜菊花30克,决明子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锅烧热后放入决明子稍炒后,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去渣,再加水适量和粳米一起煮粥,待粥熟时加入菊花再煮开,加入油、盐或冰糖调味食用。

【功效】具有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等功效。

2.杞菊决明子茶

【配料】枸杞子10克,菊花6克,决明子20克。

【做法】将上三味同时放入较大有盖的杯子中,用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便可饮用。当茶频饮,一般可冲3--5次。

【功效】具有清肝泻火、滋阴明目、降压降脂的作用。

3.菊花猪肝汤

【配料】鲜菊花60克,枸杞子15克,鲜猪肝300克。

【做法】先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热油锅内略煸,加水1000毫升,加菊花 (用纱布单包),武火烧沸15分钟,取出菊花纱布袋,然后放入枸杞,武火煮沸,15分钟后改用文火,熟时放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明目之功效。

专家介绍

张向群,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师承名家,主攻温病,擅长对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男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努力钻研,致力于医药知识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曾在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做专题讲座,在航天科工大讲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属单位做健康养生讲座,受到好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