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不僅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萬物生長的時節。人應四時,所以清明時節的養生也應順應這一規律。

中醫認爲,“春與肝相應”,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清明養生藥膳應選擇一些有清肝、疏肝、柔肝、養肝作用的草藥或食品,而菊花正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味佳品。

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傳統文化中“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起源於中國,據經典記載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也達到3000以上,是我國種植最廣泛的一種傳統名花,除了做園林觀賞外,以藥用菊花和茶用菊花佔較大比例。《本草綱目》中有“菊之品九百種”的記載,其中以杭菊、亳菊、滁菊、懷菊最爲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稱。

關於菊花最早的記載見之於《周官》、《埠雅》。《禮記·月令篇》說“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

到了唐朝,人們就開始有喝菊花茶的習慣,即將鮮花采摘、陰乾、生曬蒸曬、烘培等工序後泡茶飲用,菊花泡龍井稱之“菊井” ,泡普洱稱之“菊普”,菊與茶合用,相得益彰,十分受人歡迎。明清時代菊花茶就作爲清涼茶飲用,到清朝已廣泛應用於民衆生活中。

菊花也爲常用的中藥,能入藥治病,中醫認爲菊花味苦、甘,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散風清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的功效。古人稱菊花爲“延壽客”,漢朝《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宋代詩人蘇轍也有“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的名句。

三款藥膳

1.菊花粥

【配料】鮮菊花30克,決明子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鍋燒熱後放入決明子稍炒後,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鐘後去渣,再加水適量和粳米一起煮粥,待粥熟時加入菊花再煮開,加入油、鹽或冰糖調味食用。

【功效】具有散風熱、清肝火、降血壓等功效。

2.杞菊決明子茶

【配料】枸杞子10克,菊花6克,決明子20克。

【做法】將上三味同時放入較大有蓋的杯子中,用開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後便可飲用。當茶頻飲,一般可衝3--5次。

【功效】具有清肝瀉火、滋陰明目、降壓降脂的作用。

3.菊花豬肝湯

【配料】鮮菊花60克,枸杞子15克,鮮豬肝300克。

【做法】先將豬肝洗淨切片,放入熱油鍋內略煸,加水1000毫升,加菊花 (用紗布單包),武火燒沸15分鐘,取出菊花紗布袋,然後放入枸杞,武火煮沸,15分鐘後改用文火,熟時放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具有滋補肝腎、清熱明目之功效。

專家介紹

張向羣,航天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醫學碩士、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臨牀和教學工作20餘年,師承名家,主攻溫病,擅長對老年病、消化系統疾病、男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的診斷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努力鑽研,致力於醫藥知識普及,主持或參與編輯多部醫學專著和健康科普讀物,發表醫學論文數篇。曾在北京電視臺《健康生活》欄目做專題講座,在航天科工大講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屬單位做健康養生講座,受到好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