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官话套话的怪圈圈
日期:2013-03-16 12:07:00   作者: 来源:山东宣讲网
  

刘春鹏

所谓官话套话,指的是一种程式化的话语方式,其突出表现是语言文字的表达中「重复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通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虚伪的好话多」。这种话语方式多年来蔓延滋长、大行其道,以至形成了怪圈圈,使一些人囿于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种话语方式在某些「会议主持词」中表现得颇为集中而经典,其惯用套路大体如下:

一是褒扬领导人。君不见,机关单位、部门系统,但凡是开大会就常有「重要讲话」、「重要报告」、「重要精神」什么的。于是,大会就必定有个主持人,而主持人则往往是朗声宣读其主持词,隆重地推出讲话领导并对其褒扬一番。其中常用的言词有:「重要会议」、「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到会看望大家」、「××作重要讲话」、「××百忙之中亲自授课」,「大家鼓掌,热烈欢迎、衷心感谢」,等等。

二是赞美领导讲话。领导讲话结束后,主持人再次宣读主持词。无论讲话效果怎么样,哪怕是又长又臭、味同嚼蜡、令人昏昏欲睡,主持词的官话套话还是照说不误。譬如,首先就来上一句「刚才××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发表了重要讲话」,接下来就因人而异地运用以下套话对领导讲话大加赞美:什么「全面回顾总结过去工作」、「科学分析阐述当前形势」、「具体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啦,什么「高屋建瓴、论述精辟、贴近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啦,什么「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理论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啦,等等。

三是代替听众谈体会。对领导人及其讲话的褒扬赞美都弄完了之后,某些会议主持词还常常代替听众谈点体会。例如,会议和讲话「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大家感到受益匪浅」;再例如,「我们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感到视野开阔了、方向明确了、方法掌握了、心里有底了、信心决心更加坚定了」,等等。

四是「再强调三点」。这是最后一个程式,即某些会议主持词还得再补充几点意见,提出几点要求。对此,主持词常常以「下面,我再强调三点」引起,而后就一点、二点、三点地强调起来啦!

以上这类会议主持词,主持人只管照本宣科就行了,目前我们耳闻目睹的各色会议主持词,似乎都是这么出现的。这一现象背后的简单事实是:众多机关单位、部门系统的会议主持词,虽然文字不多,但同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报告」一样,也是由「秘书代劳」的。「笔杆子」们早就琢磨著写好了,会议开始时讲什么、中间「休息5分钟」时讲什么,结束时讲什么,多是程式化的,哪个主持词不这么弄,反而好像不正常。从以上某些「会议主持词」来看,它一般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也没有多少写作难点,但是却把诸多「重复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通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虚伪的好话」都囊括其中,实在可谓官话套话集中而经典的表现。剖析这些官话套话,它貌似郑重其事、有板有眼,其实是华而不实,寡淡无味,并且危害多多。

首先可以说,官话套话冒著「八股」气,其程式化的表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久而久之会把老百姓忽悠成为「老不信」。譬如,当前程式化的话语方式在一些机关部门和领导干部那里已是根深蒂固,习以为常,他们只要是讲话为文,就情不自禁地搬出一大堆「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圆满完成」的官话套话来应对。对此群众是不买账的,早就在民间调侃道:「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从中可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话套话,人们听得多了不但腻歪,而且还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这样下去危害很大,不但达不到宣传群众、凝聚人心的效果,反而会恶化干群关系,使党的执政主张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其次可以说,官话套话助长了庸俗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活力。一方面,官话套话的盛行在许多场合营造了「媚上」氛围,使庸俗作风得以张扬。譬如,不知从何时起下级对上级领导的文章、讲话、意见、看法等,都善于冠以「重要」二字;对上级领导参加基层某一活动,都乐于称之为「关心、支持、爱护、信任、鼓舞、鞭策」;在大大小小的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及各类论坛上,只要请个上级领导往中心位置一坐,诸多主讲者、汇报者、交流者、发言者,常常是言必称「尊敬的××」、「我很荣幸地……」,「请领导给予指导和批评指正」,仿佛不如此则无以表现对领导的尊重和对其讲话、活动的重视。于是,褒扬称赞、谦恭迎合、恭维奉承以及撒娇忽悠的「媚上」话语,花样翻新,不绝于耳。这看似郑重其事,实则庸俗不堪。另一方面,官话套话多年来在许多地方相沿成习成为一种固定套路和模式,甚至成为一些人思维和行为的习惯方式,相当的机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在这种套路模式的圈圈里左右逢源,自娱自乐,因此就越来越人云亦云、不思创新;越来越夸夸其谈、文过饰非;越来越明哲保身、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不仅损害讲话为文者自身形象, 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活力。

再次可以说,官话套话将导致有关人员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的退化。对一些讲话为文者而言,现成的官话套话和文稿模式,有时只需换一个会议名称或是报告标题,适当做点改头换面便可以拿来通用,因此拿过来用就是了,既省事又省心,这比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要轻快得多并安全得多。对一些领导干部而言,他们听惯了、说惯了官话套话,张罗起来挺顺溜,应付大大小小的场面已是得心应手,似乎也不愿再去「标新立异」,没事找事;同时,又习惯于秘书和下级提供文稿、方案,就连几页纸的会议主持词也不愿自己去动脑想、动笔写。这样下去将会懒惰成性,难免会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也难免会导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退化。

综上官话套话危害可见,走出官话套话的怪圈圈,十分迫切。可是,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官话套话表面看是个文风问题,但背后是作风问题。从根本上说,官话套话之所以盛行,一些机关部门和领导干部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作风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正因如此,党中央有的放矢,十八大之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让我们重温一下这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吧:第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第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第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第四,要规范出访活动。第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第六,要改进新闻报道。第七要严格文稿发表。第八,要厉行勤俭节约。这八项规定,项项扭住作风问题,件件与群众关联,实打实地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有助于将作风建设真正化为实际行动。行文至此可以这样说,既然八项规定对当今作风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那么,我们各级机关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不折不扣地按照八项规定的精神要求办。这对于走出官话套话的怪圈圈,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真真是势在必行!(文章来源:《理论学习》2013年第2期/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