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官話套話的怪圈圈
日期:2013-03-16 12:07:00   作者: 來源:山東宣講網
  

劉春鵬

所謂官話套話,指的是一種程式化的話語方式,其突出表現是語言文字的表達中「重複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通用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虛偽的好話多」。這種話語方式多年來蔓延滋長、大行其道,以至形成了怪圈圈,使一些人囿於其中,自覺或不自覺地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這種話語方式在某些「會議主持詞」中表現得頗為集中而經典,其慣用套路大體如下:

一是褒揚領導人。君不見,機關單位、部門系統,但凡是開大會就常有「重要講話」、「重要報告」、「重要精神」什麼的。於是,大會就必定有個主持人,而主持人則往往是朗聲宣讀其主持詞,隆重地推出講話領導並對其褒揚一番。其中常用的言詞有:「重要會議」、「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批示」,「××親自到會看望大家」、「××作重要講話」、「××百忙之中親自授課」,「大家鼓掌,熱烈歡迎、衷心感謝」,等等。

二是讚美領導講話。領導講話結束後,主持人再次宣讀主持詞。無論講話效果怎麼樣,哪怕是又長又臭、味同嚼蠟、令人昏昏欲睡,主持詞的官話套話還是照說不誤。譬如,首先就來上一句「剛才××作了一個很好的報告,發表了重要講話」,接下來就因人而異地運用以下套話對領導講話大加讚美:什麼「全面回顧總結過去工作」、「科學分析闡述當前形勢」、「具體研究部署工作任務」啦,什麼「高屋建瓴、論述精闢、貼近實際、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啦,什麼「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理論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都很強,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啦,等等。

三是代替聽眾談體會。對領導人及其講話的褒揚讚美都弄完了之後,某些會議主持詞還常常代替聽眾談點體會。例如,會議和講話「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大家感到受益匪淺」;再例如,「我們很受教育、很受啟發、很受鼓舞,感到視野開闊了、方向明確了、方法掌握了、心裡有底了、信心決心更加堅定了」,等等。

四是「再強調三點」。這是最後一個程式,即某些會議主持詞還得再補充幾點意見,提出幾點要求。對此,主持詞常常以「下面,我再強調三點」引起,而後就一點、二點、三點地強調起來啦!

以上這類會議主持詞,主持人只管照本宣科就行了,目前我們耳聞目睹的各色會議主持詞,似乎都是這麼出現的。這一現象背後的簡單事實是:眾多機關單位、部門系統的會議主持詞,雖然文字不多,但同會議「重要講話」、「重要報告」一樣,也是由「祕書代勞」的。「筆杆子」們早就琢磨著寫好了,會議開始時講什麼、中間「休息5分鐘」時講什麼,結束時講什麼,多是程式化的,哪個主持詞不這麼弄,反而好像不正常。從以上某些「會議主持詞」來看,它一般沒有什麼長篇大論,也沒有多少寫作難點,但是卻把諸多「重複的老話、正確的廢話、漂亮的空話、通用的套話、違心的假話、虛偽的好話」都囊括其中,實在可謂官話套話集中而經典的表現。剖析這些官話套話,它貌似鄭重其事、有板有眼,其實是華而不實,寡淡無味,並且危害多多。

首先可以說,官話套話冒著「八股」氣,其程式化的表達脫離實際、脫離羣眾,久而久之會把老百姓忽悠成為「老不信」。譬如,當前程式化的話語方式在一些機關部門和領導幹部那裡已是根深蒂固,習以為常,他們只要是講話為文,就情不自禁地搬出一大堆「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現場指揮、充分肯定、高度評價、圓滿完成」的官話套話來應對。對此羣眾是不買賬的,早就在民間調侃道:「會議沒有不隆重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決議沒有不通過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問題沒有不解決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從中可見,脫離實際、脫離羣眾的官話套話,人們聽得多了不但膩歪,而且還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這樣下去危害很大,不但達不到宣傳羣眾、凝聚人心的效果,反而會惡化幹羣關係,使黨的執政主張在羣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親和力。

其次可以說,官話套話助長了庸俗作風,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與活力。一方面,官話套話的盛行在許多場合營造了「媚上」氛圍,使庸俗作風得以張揚。譬如,不知從何時起下級對上級領導的文章、講話、意見、看法等,都善於冠以「重要」二字;對上級領導參加基層某一活動,都樂於稱之為「關心、支持、愛護、信任、鼓舞、鞭策」;在大大小小的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報告會、交流會及各類論壇上,只要請個上級領導往中心位置一坐,諸多主講者、彙報者、交流者、發言者,常常是言必稱「尊敬的××」、「我很榮幸地……」,「請領導給予指導和批評指正」,彷彿不如此則無以表現對領導的尊重和對其講話、活動的重視。於是,褒揚稱讚、謙恭迎合、恭維奉承以及撒嬌忽悠的「媚上」話語,花樣翻新,不絕於耳。這看似鄭重其事,實則庸俗不堪。另一方面,官話套話多年來在許多地方相沿成習成為一種固定套路和模式,甚至成為一些人思維和行為的習慣方式,相當的機關部門和領導幹部在這種套路模式的圈圈裡左右逢源,自娛自樂,因此就越來越人云亦云、不思創新;越來越誇誇其談、文過飾非;越來越明哲保身、不敢越雷池一步。這不僅損害講話為文者自身形象, 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活力。

再次可以說,官話套話將導致有關人員思想認識和實踐能力的退化。對一些講話為文者而言,現成的官話套話和文稿模式,有時只需換一個會議名稱或是報告標題,適當做點改頭換面便可以拿來通用,因此拿過來用就是了,既省事又省心,這比講真話、講實話、講新話要輕快得多並安全得多。對一些領導幹部而言,他們聽慣了、說慣了官話套話,張羅起來挺順溜,應付大大小小的場面已是得心應手,似乎也不願再去「標新立異」,沒事找事;同時,又習慣於祕書和下級提供文稿、方案,就連幾頁紙的會議主持詞也不願自己去動腦想、動筆寫。這樣下去將會懶惰成性,難免會失去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也難免會導致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退化。

綜上官話套話危害可見,走出官話套話的怪圈圈,十分迫切。可是,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官話套話表面看是個文風問題,但背後是作風問題。從根本上說,官話套話之所以盛行,一些機關部門和領導幹部之所以樂此不疲,是因為他們在思想作風上脫離實際、脫離羣眾。正因如此,黨中央有的放矢,十八大之後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八項規定。讓我們重溫一下這八項規定的主要內容吧:第一,要改進調查研究,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第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第三,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第四,要規範出訪活動。第五,要改進警衛工作,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第六,要改進新聞報道。第七要嚴格文稿發表。第八,要厲行勤儉節約。這八項規定,項項扭住作風問題,件件與羣眾關聯,實打實地明確了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體現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有助於將作風建設真正化為實際行動。行文至此可以這樣說,既然八項規定對當今作風建設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那麼,我們各級機關部門尤其是領導幹部,就應當結合自身實際不折不扣地按照八項規定的精神要求辦。這對於走出官話套話的怪圈圈,對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等,真真是勢在必行!(文章來源:《理論學習》2013年第2期/作者系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