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4月15日,7:45至8:45

  事件:上海车展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媒体早餐会

  受访人: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

  2020年前,大众还会在中国推出六款SUV新车型

  冯思翰博士:昨晚,我们展示了大众汽车品牌如何在中国不断前行,不断践行承诺。随着我们的“众前行 致未来”品牌战略进入第二年,我们在SUV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2018年底,大众汽车品牌的多款SUV和新能源车型上市,至2020年,我们还会推出在中国六款SUV新车型,其中的五款车型已在昨晚的活动中亮相。

  同样在昨晚,大众汽车品牌的ID. ROOMZZ概念车在中国迎来全球首秀。我们揭幕ID. ROOMZZ电动SUV的原因在于,它将SUV车型和新能源汽车相结合。新能源汽车方面,2019年底,多款纯电动车型都将在中国上市。在SUV和新能源汽车的两股潮流中,ID. ROOMZZ发挥着桥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地将ID. ROOMZZ的全球首发安排在了中国。

  ID. ROOMZZ

  2017年,大众汽车品牌推出了ID.CROZZ概念车。这是我们基于MEB平台打造的一款SUV车型。至2020或2021年,我们将推出越来越多MEB平台纯电动车型,其中就包括SUV。当然,大众汽车品牌也不会忘记轿车,因为这也是MEB平台上的核心产品线。

  得益于“众前行 致未来”品牌战略,以及大众汽车品牌在SUV和轿车方面的规划,我们针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做好了准备,无论是2018年还是今年一季度,我们的市场份额上仍然有所提升。关于2019年的展望,我仍然持乐观态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增值税方面出台了利于提振市场的新政策;另一方面,大众汽车品牌在产品层面,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出新车型。基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我们能够很好地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

  问:目前,大众汽车品牌一方面在加码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另一方面是推出各种各样的ID.家族车型。大众汽车品牌在未来三年或五年以内,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两种路线上,有着怎样的阶段性规划?当许多亚洲车企在考虑燃料电池的时候,大众汽车品牌有没有考虑燃料电池?

  冯思翰博士:您说的一点不错。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的发展方面,市场的趋势以及我们的工作重点最终还是会放在纯电动车型上。但是,近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仍会是我们的阶段性重点之一。预计在一两年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将会和纯电动车型持平。

  至去年底,上汽大众已推出了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分别是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和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而一汽-大众在今年也会推出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口车方面,我们的产品阵容中也将包括新途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所以,大众汽车品牌近期会集中推出一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包括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的SUV和轿车。再往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纯电动车型。

  关于燃料电池,如果我们从整体上能量经济性方面,纯电动汽车还是比燃料电池汽车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大众汽车的重点技术路线还是纯电动汽车。当然,燃料电池车在某些使用场景中可能会有差异化优势。比如,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罐能储备更多的能源,以及在加氢便利性方面比纯电动汽车有一定优势。所以,在某些使用场景中,燃料电池汽车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问:2019年起,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步退出,大众汽车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样的政策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以及对大众汽车品牌而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大众汽车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向第三方开放MEB平台,使MEB平台在扩展性方面有了很好的前景。大众汽车在中国有没有类似开放MEB平台这样的规划?如果有,大概是什么作用?

  冯思翰博士:先来回答您第一个问题关于相关的补贴退坡的问题。确实对于整体新能源车来说,大家仍旧是要靠产品力。一款新能源汽车有着高品质、易用和舒适的使用体验,才是真正有产品力的新能源汽车。

  2019至2020年,增值税退坡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但是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即便是在严格限排限行的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中,很多用户比较关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便利,但用户最终还是会看重产品本身的实力。

  关于MEB平台开放性的问题,也是标准化的问题。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要更有后劲,一定要能够逐渐地实现标准化。比如音乐产业的CDROM,以及视频产业从三个互相竞争的标准逐渐向一个标准整合。

  一方面,从厂商角度而言,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平台;再者,对于各大市场包括中国市场在内,最终也必须要确立一个标准才能使该产业实现更加快速的增长。电动出行和智能互联最终也必须要实现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够确保提升行业的整体体量。只有标准化才能使一个行业往更加具有潜力的方向发展。

  在标准化或者说在开放性方面,我们与两位合资伙伴以及与江淮汽车正在进行相关的探讨。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能够欢迎行业当中的其他品牌加入进来,一起打造开放且标准的平台。

  问:我注意到冯博士长期在中国工作,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都有工作经历,而且是负责品牌方面的工作。我们也是长期关注大众汽车品牌。据我观察,巅峰时期是2011年到2012年,随后品牌形象有一定下滑。当然与此同时,销量是持续增长的。

  冯博士肯定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现在和十年前相比,我们应该怎么跟中国汽车消费者谈品牌?大众汽车品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策略来应对这种情况?特别是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保有量也上来了,而且销量和品牌的纬度也提升了。

  另外,就像冯博士刚才所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这个行业正在向电动化迈进,大众汽车也推出了电动化的SUV产品,所以我特别关心,未来在品牌方面我们如何转变形象,以符合中国市场的情况?

  捷达品牌作为大众汽车品牌的子品牌推出之后,可能在销量上会分掉了大众汽车品牌的份额?它对大众品牌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思翰博士:首先谈一谈品牌建设。确实如您所说,在一段时期内,大众汽车品牌本身的口碑有起有落,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这点。这几年来,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提升品牌的口碑和美誉度。

  中国市场可能有多达110个汽车品牌,对于用户而言,他们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各种产品和品牌。因此所以对于大众汽车品牌而言,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打造和提升品牌,确实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大众汽车品牌不畏困难,正在积极地提升我们的品牌美誉度。

  作为一家大型的汽车企业,每年要向用户交付这么多的车型,一定会在产品、售后或其他方面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无论用户在哪个方面上遇到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介入,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大众汽车品牌正在不断努力,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不断地继续做得更好。

  关于捷达品牌:我们发现中国入门级汽车市场有着极大的需求量,至少占总体市场的1/3左右。入门级市场既包括轿车也包括SUV。用户对SUV也情有独钟。这给予了捷达品牌非常好的契机。

  过去,捷达作为一款车型,在细分市场中不断深耕布局,但是如果成为一个独立品牌,则能更好地耕耘这占总市场1/3的入门级市场。并且,我们也发现在入门级市场中,首次购车者的比例非常之高,这也是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通过捷达品牌,我们可以很好地覆盖这个市场。独立的捷达品牌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符合其价格预期的一系列产品。

  问:第一个问题,2019年,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个运营商已经正式发布5G商用。2019年为试用期,2020年将正式开始。5G时代到来,大众汽车品牌对此做了哪些准备?在车联网架构上是怎么布局的?在中国市场上,大众汽车品牌会以自主研发为主,还是会考虑收购进而展开更多合作?

  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今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在发布新车。有一些新产品将在今年年底交付,今年大多数产品的续航里程在500公里甚至600公里以上。可能大众汽车品牌目前发布的电动车产品跟这些车在续航里程上会有不同。未来,大众汽车品牌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冯思翰博士:先谈一谈5G。因为中国幅员辽阔,5G上马之后,如果要覆盖全中国,这确实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涉及的投资量会非常巨大。另外一点是如何实现标准化。大众汽车品牌也会与中国领先的企业合作,来确保能够尽快地实现车载通信标准化。大众汽车集团内,奥迪品牌主要承担了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续航里程,MEB平台的车型将已经达到500到60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了,并且在此基础之进行持续的更新,进一步拓展续航方面的表现。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来源于车载电池的容量。在中国,虽然各品牌的电动汽车不一样,但电池的提供来源目前大同小异。无论是什么产品,其电池成本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异。

  MEB平台

  如同刚才所说,增加续航里程意味着更大的电池容量,这当然也会涉及到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在更好、更新的电池技术出来之前,续航里程是跟电池数量紧密相关的。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权衡整体性能,并对各方面进行平衡,以向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解决方案。

  实际上,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的整体成本里可能会占到60%以上。所以,如何选择电池容量和电池数量,车型具有多长的续航里程,这些都是车型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大众汽车品牌在未来的MEB电动汽车上,将会提供可扩展的电池组。也就是说,每款车型都会有两到三个版本,取决于用户购车后的使用场景。

  如果是市内上下班通勤,可能不需要那么大的电池组。车辆如果会用来进行长途旅行,那么可能会选择更大的电池组。这也是目前大众汽车品牌在电池方面,未来计划会向用户提供的选择。

  问:虽然我没有参加SUV之夜,但是我持续关注大众汽车品牌的发展。我问两个问题,4月份,国家公布的新政策对我们刚刚推出的四款纯电动车型,看上去会有影响。大众汽车品牌需不需要在这个时间段重新研究一下产品上市的计划?

  第二个问题,最近看到了大众进口汽车的人员变化。大众进口汽车会不会有结构上的变化?

  冯思翰博士:在大众进口汽车的业务方面,人员变化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此前负责进口车业务的施锐德先生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很多年,所以现在要回欧洲,担任新的工作职责。我们后续也会公布他的继任者。所以,大众进口汽车在人员方面的变化是非常自然的。

  进口车大业务虽然占大众品牌整体销量比重不高,但是从战略性意义上而言,我们非常注重进口车在中国市场的标杆的作用。无论是途锐,还是各细分市场中的其他车型,进口车业务永远承担着重要的意义。

  从长期来看,电动车补贴逐步退坡是趋势,大众汽车品牌也继续聚焦产品力本身。上个月在珠海,很多人都体验了我们的几款电动汽车。从各位那里得到了不少反馈,比如车辆的驾驶性能、驾驶感受以及整体感受都是非常好的。

  当然,续航里程很重要,同时整车的驾驶性、易性用,以及对日常生活场景的适应性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我们综合考虑的因素。

  刚才提到MEB,MEB是大众汽车品牌面向未来的平台。我们会在2020年在中国国产基于MEB平台的车型。之前,大众汽车集团在安亭的MEB电动车工厂正式奠基,目前这个工厂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如我刚才所言,根据时间规划,国产MEB车型的生产可能将会在明年秋季启动,那么各位有可能会在明年的广州车展上看到我们的国产MEB车型。

  问:我们在国产基于MEB平台的车型时,怎样降低其生产成本?另外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电动车业务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盈利?

  冯思翰博士:讲到MEB以及我们今后如何来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也就是包括纯电动车要实现成本优化的问题。其中优化的重要着眼点在于,我们如何在供应链中,尤其是在电池供应方面来降低成本。目前,宁德时代主要为我们提供电池包,但我们也与其他一些电池厂商进行相关洽谈。如果符合我们技术规范和标准,它们也会逐渐地进入我们在中国的电池供应链中,这也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成本节约。

  提到电池成本,目前主流的一项技术是锂离子电池技术。大众汽车也在密切地关注新技术,希望能够对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

  关于盈利问题,在产品上市的第一天,就应该实现它的盈亏平衡,因为我们在打造一款新的纯电动车的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了产品各项参数、续航里程及定价,以确保这款车最终实现盈亏平衡。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最新统计数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及两家合资企业在中国销量同比大概下降了6.3%,大众品牌下降了6.9%。刚才您也提到对整个中国市场今年的预期还是比较乐观。想问一下,在这样的开局下,您对于今年整个大众集团,包括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走势会有什么样的判断和预期?您刚才提到今年中国市场政策利好,比如关于购置税下调。除了这项利好政策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您认为对市场有利好作用的因素。

  第二个问题,大概在春节前后,中国出台了刺激消费的政策,很多厂家跟进了汽车下乡政策,想问一下您觉得相关政策对于今年整个中国车市的提振会起到很实质性的作用吗?

  冯思翰博士:对于大众品牌来说,在数据上,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6.9%,但我们在市场份额上却有所增长。因为整体车市的下滑达到9.4%左右。当然,我们希望销量能够实现绝对值的增长,但如果市场出现波动,我们还是希望能继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我们的产品。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这也验证了我们2016年所推出的一些战略的正确性。自那时开始,我们在中国展开了新的产品攻势,通过新产品布局,来确保我们可以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我们对于结果表示满意。

  对于2019年的展望,我之所以还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也和在今年两会上出台的提振汽车市场的新政策有关,包括增值税下调的相关新政策,带来了总体利好。新政策在市场上可能还是需要消费者进一步去消化,相信消费者的信心会进一步地攀升,这对于整体的车市来说,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提振。大众品牌也在根据政府新政策下调了车型的价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