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IGP 学程中,有机会和来自 36 国的外籍同学交流,并使用中研院的尖端仪器。上课讨论为全英文授课,师资除了中研院的研究人员,也包含与学程合作的国内各校老师。(图片来源│2017-09-12 TIGP Welcome Party)

国际研究生学程 (TIGP)

在国际化浪潮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希望到国外留学,开拓眼界、体验跨国风情,但其实台湾就有一个仿佛置身国外的学习环境!那就是中研院于 2002 年创立至今的国际研究生学程 (Taiw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 TIGP)。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外国人要来台湾读这个学程?台湾人就读又有何发展?

本文专访两位分别来自法国的 Lauriane 、来自德国的刘书凯,聊聊就读 TIGP 遇到哪些困难和乐趣。另外,中研院周美吟副院长也将分享, TIGP 同学们未来职涯有哪些挑战与机会。

Lauriane:「我想保护垦丁的珊瑚礁」

2014 年进入 TIGP 就读生物多样性学程后,指导教授陈昭伦研究员让 Lauriane 自由选择研究题目。 Lauriane 的博士论文以垦丁国家公园为研究场域,调查人们各种经济行为、陆地活动干扰,对海中珊瑚礁生态系造成的影响。

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拥有非常高的生物多样性,也可比拟为人类的城市,每种生物在其中各司其职。

除了生态考量,珊瑚礁也为人类带来庞大的观光经济效益,如何保育珊瑚礁是台湾正在面对的重要挑战。

Lauriane 在课余时间,会扛著各种检测装备、带著潜水装,跟著同伴一起搭车到垦丁海岸进行田野调查,包含众多的检测工作:例如采集海水、海岸线拍照、测量珊瑚礁起伏等等。

进行潜水作业时,会因突如其来的激流而晃动、被海中礁石刮伤,有一次还被海流冲到遥远的地方。甚至需要在台风将近或刚走的时候潜水调查,才能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珊瑚礁生态系的变化。尽管听来辛苦, Lauriane 觉得台湾的珊瑚礁非常美,能够为保护珊瑚礁贡献一份心力,一切都很值得。

以往大家对保育生态系的想法,是把人类视为最大的破坏因素,所以采取禁止人类进入的保育政策。

Lauriane 的想法是:其实人类也应视为生态系的一部分。

因此,除了田野调查, Lauriane 也跟其他实验室合作,请教垦丁当地居民及游客,了解大家如何运用垦丁自然资源的经验与建议。希望能协助找出兼顾当地观光经济发展、又能对珊瑚礁保育有益的规范,以免强硬、难以遵守的规定,最后却无助于任何一方。

Lauriane 也观察到台湾的过渔现象 (overfishing) 非常严重,也就是捕捞过度。她说,以台湾的地形而言,中央山脉占了大量的面积,可供农业耕作的用地其实并不多,应该要好好保护海洋,因为那也是台湾赖以为生、相当珍贵的自然资产。

Lauriane:「台湾城市离大自然非常近!」

在中研院 TIGP 读书的空闲时间, Lauriane 喜欢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甚至曾经南港山纵走,一路走到象山,这对她而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研究压力大时也会打橄榄球,借由运动来放松。

被问到台湾学生和外籍学生有哪些不同? Lauriane 笑著表示,台湾学生非常用功,连吃饭时间也都坐在电脑前,边工作上网、边吃便当。但她无法,一定要趁用餐时间出去喘口气、喝杯咖啡,和朋友聊天交换想法后,回来工作精神会更好、也更有效率。

另外,她觉得台湾的交通太方便了!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大众交通工具可以到达,想去淡水、阳明山、太鲁阁都很方便。「我有时候会带著潜水装备,搭火车、跳上公车,就到了北海岸可以潜水。而这车费还不会太贵!」 来自法国的 Lauriane 略感惊奇地说。

被问到中研院是否为适合做研究的地方,Lauriane 提到,这里拥有一般大学无法媲美的丰沛资源。研究珊瑚礁生态系,需分析比对不同时间地点采样的数据,就能使用同栋研究大楼的超级电脑,比起用一般电脑运算,研究流程快上许多。也能借用不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甚至想问什么领域的资讯,这边就存在各领域的专家,而且非常乐意帮忙。

最后,Lauriane 建议想要申请中研院 TIGP 的学生,一定要慎选研究主题,特别是像她要到户外进行田野调查的研究生。因为上课时间会跟田野调查时间冲突,需要在选择题目时就想好如何分配上课、田野调查、写论文的时程,才能如期完成毕业的目标。

刘书凯:「我在德国出生,回台湾挑战自己」

现正读于 TIGP 永续化学与科技学程,德籍留学生刘书凯的父母是台湾人,但从小就移居德国,并接受德国教育。大学时期得知台湾中研院有 TIGP 国际研究生学程,决定换个学习环境挑战,并好好练习自己的中文能力。他也小声地说,到亚洲国家玩,从台湾也会比较方便。

刘书凯参与实验室团队研究 Carbodicarbenes (同碳双碳烯),结果发表至化学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被问到能否用白话文说明自己在研究什么?刘书凯表示,指导教授王朝谚研究员的实验室是在研究「有机金属化学」。而自己主要负责寻找有什么新的化学方法,帮助合成出新的金属催化物,再给实验室成员试验能否产生新的金属反应、或优化原本的金属反应。目标是让化学材料的合成步骤更简便,减少合成的时间与成本。

刚回台进入中研院就读 TIGP 时,刘书凯表示有一点不适应环境,虽然他懂一点中文,但是发现大家讲话都飞快到听不懂。有时候和家人还要讲台语,会产生错乱。

learning by doing. 不管中文是讲错讲对,直接开始讲。

「台湾人知道我是在外国长大,都蛮愿意直接跟我讲中文哪里说错了」刘书凯说,现在中文也进步到能轻松地聊天。另外也提到,中研院的助理们很热心地帮忙各种事,让他能够渐渐适应台湾生活。但也有他无法适应的挑战,例如天气、台湾开车的方式,还有每次看台湾新闻也都会摇头。

刘书凯提到,曾和实验室老师成员一起烤肉、泡温泉,但最近这一年很少出去玩,因为自己跟朋友现在都忙著做实验、准备博士班的口试。「现在已经来这边第三年,我老板(指导老师王朝谚研究员)说四年内要毕业,不然要把我踢出去,赶快赶快!」刘书凯笑说。尽管如此,他觉得顺其自然,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待或压力,而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眼前的事情。

周美吟副院长:「TIGP 提供扎实的学术训练」

中研院周美吟副院长表示,当初设立 TIGP 的目的,是运用中研院不输给国际、甚至有些还好过国际的仪器和师资,透过学生自己实验、处理问题、和不同国籍的同学交换想法,培养出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

由于全课程皆为英文授课,并且有八成的学生为外籍生,对于想留学国外的台湾学生,先来中研院熟悉这种国际环境、训练好基本研究功夫,再出国延伸不同领域也是一种选择。

毕业后,除了会拿到该学程合作学校的学位毕业证书,还会获得中研院的结业证书,目前共有 12 个学位学程,而合作学校共有 10 所。现阶段学程多为数理与生科领域,未来将会视产业发展,新增更多的学程,如有跨校合作的机会,也会发展人文领域的学程。


有些人会认为,中研院偏重于基础科学研究,可能工作出路较窄。周美吟副院长说明,到了业界,要解决的不会只有单一面向的问题,有时需要跨领域的知识,有时要和不同团队合作。如何运用扎实训练的先备知识、快速切换思维,这是 TIGP 透过课程与实作可以培养的灵活能力。

当然,求学培训过程需要时时注意产业动向。为此,定期透过就业博览会与业界人士接触、到育成中心参访了解环境。学生们票选想听台积电张忠谋董事长的演讲,也如愿邀请到张忠谋先生来分享产业的思维与经验。

近年政府及业界积极提倡新南向政策,其实历年来 TIGP 也有许多来自东南亚的同学,带来了充满热情的文化、与各个国家多元的智慧。

玩乐是人之常情,被问到中研院有哪些娱乐活动,周美吟副院长笑著说,中研院就坐落在捷运南港展览馆附近,并且有直达台清交、中央、阳明等大学的免费接驳车,到市区不会太远。

除了不定期有免费的音乐会、电影放映,近年健身运动风气盛行,院内有设施完善的综合体育馆,不乏切磋心肺与肌耐力的伙伴。还有瑜珈社、潜水社、宝可梦社等,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中研院就读国际研究生学程 (TIGP),除了学术交流,也让兴趣成为跨国交流的语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