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調查從某些角度來說,是對個人隱私的打聽,容易讓應聘者產生反感和不配合,也是對應聘者誠信的質疑,同時將HR和員工都擺在職場尷尬的位置。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損害應聘者的利益,還會影響公司的形象。

所以,HR在做背景調查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前告知應聘者,獲得允許和理解

背景調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會觸犯應聘者的隱私,為了更全面的進行互相瞭解,獲得互相合作的機會,要在徵得應聘者允許和理解情況下進行。

在做背景調查之前,會和被調查者事先簽訂一份「背景調查授權書」,這樣既保證了對被調查者的尊重,也可以作為被調查者接受詢問的有力授權證明。

提交完授權書以後,可以要求候選人提供可以作為證明人的聯繫方式。在《應聘人員登記表》中設計背景調查一欄,讓候選人提供最近2份工作的單位名稱,以及證明人和聯繫方式,此表需要候選人簽字,並聲明所填寫的信息是真實的。

這樣相當於告訴候選人我們後續可能會進行背調的工作,那麼候選人將會謹慎的填寫信息。候選人也能理解企業謹慎錄用人才的行為,從而不會導致候選人反感背景調查甚至投訴公司。

2、不會向侯選人尚未離職的公司進行調查

如果候選人還是在職狀態,進行背調可能會給候選人帶來不便。因此,不要貿然對還在職的公司進行背調,應先得到候選人的同意,以免給候選人現在的工作造成困擾,亦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瞭解相關的信息。

3、在面試過程中確定背景調查的重點

應聘者很多信息都是通過HR在面試時和蒐集的,通過判斷,對於面試中應聘者提供的有疑點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核實。比如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崗位職責等等,這些地方的疑點,需要在面試的時候進行記錄,作為背景調查的重點。

在進行背景調查時,一般會對最近兩份工作進行核實。如果最近兩次的工作時間都不是很長,而且工作過的公司又比較多,可以重點調查3-5年的工作經歷,因為最近的工作經歷可以更好的反映目前的工作能力。對於經常換工作的應聘者,需要更多的瞭解其離職原因。

4、背景一定要全面徹底

背景調查一定要徹底,決不能草草了事。首先要有調查的計劃,然後確定調查內容和調查方式,通過正式渠道展開調查,調查一定要系統全面。

對於候選人,限定要調查問題的範圍,主要是對求職者工作情況方面的調查,對於無關的個人隱私問題,堅決避免。應該優先選擇候選人的前上司和同事進行調查,這些人跟候選人有最多的工作接觸,對於候選人的工作能力、品行、態度都是很瞭解的。

5、最遲要在決定聘用之前做背調

從背景調查的內容來看,做一個人的背調工作量也是不小的。因此,背景調查最好安排在複試之後,入職之前進行。此時,大部分不合適的人選已經被淘汰,這樣工作量就小了很多。

一定要在發出offer之前進行,如果候選人已經上崗,後因背調發現不合適,讓應聘者在試用期離職,這樣不僅傷害了應聘者的利益,也加大了公司的招聘成本。

6、電話調查時把握重點,禮貌有效提問

調查員在做背景調查時,應簡單的進行自我介紹,要禮貌、語言得體。同時還需要選擇合理的聯繫時間,通常情況下,每週的下半周是個不錯的選擇,一天當中,下午4點左右進行會更好一點。在溝通的時候,要明確本次溝通需要了解的問題,靈活掌握問題的順序,循序漸進。

7、謹慎看待推薦信的價值

利用推薦信所得出的結果對求職者未來的工作業績效果很差,大多數的推薦信或者證明材料都是積極的,利用它們很難對求職者進行客觀的評價,所以要謹慎看待推薦信的價值。

8、謹慎調查求職者的不良記錄

「犯罪記錄」由公安部門掌握,是內控有犯罪前科人員的重要資料。「犯罪記錄」屬於個人隱私,公安部門負責為當事人保密,一般是不能隨便公開的,可以通過第三方背景調查機構進行,比如全景求是,他們有專業正規的調查渠道,得出的結果客觀、真實。

9、要慎用調查結果

通過背景調查可以得到關於候選人的各種情況,這些情況中既有客觀情況,也會有比如關於候選人性格等主觀性較強的內容。所以在決定是否錄用的時候,要慎用這些調查結果,要儘可能的使用事實來進行決策。如果候選人在原工作單位存在紛爭,或者與證明人交惡時,對方可能會出於報復提供不利於候選人的信息。這時候,企業就需要給候選人機會,通過其他的途徑甄別信息的真偽。

So企業開展背景調查只是為了核實候選人履歷的真實性,但是做背景調查的時候都是基於求職者同意的前提下。開展背調的初衷是為了降低用工風險,避免法律責任,如果因為背調侵犯了候選人的隱私,觸犯了法律,就得不償失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