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直租元年?

鷂石週一直不太苟同這種觀點,2017年是汽車融資租賃直租的元年,畢竟早在6年前就開始接觸和操作過直租業務。雖然早期業內從事汽車直租的企業相對較少,南京東匯和贏時通等企業都在大潮中退卻。

2017年的國內汽車金融市場,直租業務雖份額極小,但依舊星光閃耀。下圖來自於公眾號:森林學苑,通過對直租新零售頭部公司的融資分析,體現出行業熱點芳華。

TOP5 模式淺析

到了2017年底,汽車直租市場(有時也彷彿是汽車新零售市場),雖然沒有哪一家敢說自己是熱門詞「獨角獸」,但是頭部公司已經顯示,這裡單從直租業務的流量獲取、落地模式以及門店數量等三個緯度來分析TOP5的公司。

【圖片來源:鷂石周分析整理,部分數據來自於官網】

2018,直租洗牌?

到了2018年,更多的集團、資本、公司、企業甚至個人,都開始投入到汽車直租的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看似門檻低,風險低,概念好,前景大,面對一班「腐朽」的4S店老炮汽車人,感覺分分鐘都能將其顛覆。

於是,汽車直租市場,資本開始追捧,車企開始佈局,經銷商集團躍躍欲試,還有更多的綜合二網憋屈了這麼多年,也勢必將汽車新零售進行到底,看似這個市場一片繁花似錦,熱鬧的背後,自然也醞釀著更多的風險和危機。

洗牌一:直租流量

汽車新零售也好,汽車直租也好、汽車金融也罷,其實玩來玩去還是2888萬的新車用戶+1200萬的二手車交易流量。2888萬其實已經進入一個穩定值,1200萬雖然飽含水分,但是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大,潛力無限。

回歸到新車直租新零售,最終還是這2888萬的購買力,體現出來的是3000萬+的購買流量是從哪個入口來的,

1線下4S店是主流渠道;

2線下全國幾十萬家的綜合店,俗稱:二網;

3電商平臺線上流量:如車秒貸、汽車之家、易車網等;

以上三者之間有高概率數據交叉,最終的王者是如何有效消化和轉化,最終實現真實的客戶購買。那麼,問題來了,新車直租平臺的流量機會在哪裡了?

上圖來自:華泰證券研究所的PPT報告,雖然內容是汽車金融主體佔比分析,但從側面可以分析出來,新車銷售的流量比例,因為新車車貸是銀行(含信用卡)和金融公司的天下。

前期,資金成本低,客戶基盤好;後者,主機廠的親兄弟,搞點貼息明算賬。好了,蛋糕的95%就沒有了,剩下的5%就是融資租賃公司、第三方金融類公司的機會所在。

對TOP5的分析,其實流量也無非來自2、3項外加一個自身直營集客。到了2018年,縱然汽車新零售口號再響亮,直租模式如何便捷,佔比終究不會太高。小直租公司流量何來?只有各安天命。

TOP5流量問題上,鷂石周亂彈如下,歡迎隨評:

線上流量排名:易鑫、彈個車、大白、毛豆、花生

線下流量排名:易鑫、花生、彈個車、大白、毛豆

流量質量排名:彈個車、易鑫、花生、大白、毛豆

流量轉化排名:花生、大白、易鑫、彈個車、毛豆

【PS:希望毛豆不要投訴,因為沒有數據,都是鷂石周主觀臆斷,僅僅一人之言,不具官方權威效應;細節在此不做詳細展開】

洗牌二:直租利潤

前一陣子,網路上出現不少詬病直租暴利的帖子,暴利二字一向讓人眼紅,嫉惡如仇的鷂石周也隨大流的在《車貸週刊》上轉了一篇,於是收到了公眾號近一年來的的第一次投訴。原本有點惱火,準備懟回去,仔細一想,確實文字有所偏頗,彷彿專門針對阿里系直租,鷂石周對阿里的仰慕。

【圖片來自於:鷂石周第一次參觀阿里西溪園區】

直租的高毛利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息差、集採和增值利潤(如手續費、保險、貸後等);同時,直營的直租模式高額成本對應三個部分:門店、流量和團隊;

SP的直租模式相對成本較低,但也同時要在車源、流量和利潤上給SP分杯羹。就在一週前後,鷂石周已經看到了大白開始招募SP的內容,這一次不是讓人詬病的高價格,而是讓對手不寒而慄的價格戰。

洗牌三:直租團隊

關於直租團隊,一方面,行業人才匱乏,培養需要時間,鷂石周不太看好大白的地推團隊,因為門店擴張過快,門店運營和人才匱乏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也不是985、211管培生所能提供的;

另一方面,行業進入者越來越多,挖牆腳的事情時常發生,加上又是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所以給錢、給期權的挖人方式,誘惑確實很大,這一點花生好車應該深有體會。

洗牌四:逾期貸後

首先,第一批1+X的客戶在2018年面臨選擇:全款?+3?還是放棄?這個問題看上去不難,但是對一家公司的貸後管理和處理能力還是有相當大考驗的,別的不說就說交通違章這個小兒科。

其次,都說彈個車做的都是垃圾客戶,這一點不敢苟同,都說直租模式的租賃公司牌照風險很小,這一點也不敢苟同,但是逾期問題應該還是現實存在的,沒有人公佈數據,說明沒有想像中的那般美好,再說了,貸後收車還打著黑。

最後,當年花生做直租,是因為看到回租沒有利潤,所以選擇直租,假如TOP5其中任何一家,在2018年上半年開打價格戰,相信其他4家都會跟,那麼問題來了,還有千千萬萬的小直租們怎麼辦?不規模就沒有經濟,加上今年資金慌,於是洗牌洗掉一批,洗掉不可怕,可怕的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案例】上上週,一個浙江車商朋友給鷂石周說,前年做的一個直租客戶到期了,現在找不到過戶的公司了,不能過戶就算了,戶是人家的,保險都出不了,說得鷂石周後背一涼。

洗牌五:直租車源

廠家車源部分TOP5中,短期最看好易鑫,雖然近期他們資源車似乎也有些喫緊,大概驗證了那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吧?樹大總是要招風的;

長期最看好大白,因為大白的流量相對乾淨,其他家多少有和4S店搶食的嫌疑,大白的流量是現金貸和阿里的,人家是挖掘消費升級潛力,既沒有搶二網流量,也沒有拿二手車商。

鷂石周看來似乎更合乎汽車新零售的流量類型,如果4S店有意見,廠家領導只需一句:人家自己的流量,管你屁事?就懟回去。最新消息大白和上汽通用總對總了。

還是那句話,價格戰只要一開打,中小直租品牌集採沒有優勢,就很難獨善其身,於是資金和車源都成了問題。

尾聲:這裡不說直租模式客戶接受不接受,這裡不累述多少家直租公司,這裡不再戲說人傻錢多速來,直租市場相對中國整個汽車市場,又好比一隻小盤股票,月半小夜曲終於告一段落,鷂石周亂彈幾句收尾,

這正是: 直租盤面不大,洗牌再所難免;頭部前五已現,貸後杞人憂天?

來源:車貸週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