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话文 ── 什么是中医(3)

文:林志杰

       一开始要介绍一本很重要的书,或许平时常看养生文章的朋友都曾看到过这本书里面的词语,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治已病治未病 」都是出自这本书。

       上一篇说到了古代人是在怎样的因缘际会之下逐渐累积对抗疾病的经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呈,社会动荡,而在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道、儒、法、兵、阴阳等诸家学说,古代医学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及哲学思想影响下,将医学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撰成了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这本著作的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到现在,中医体系里的理论基础、对人体生命的探讨、诊断治疗疾病的原则与方法,以及现在许多养生保健的观念,都是出自于这本书,古人的智慧很伟大,三四千年前流传下来的保健养生理念一直到现在都很实用,坊间许多养生保健的书籍也都是在讲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观念和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D5171CB6-1DFF-4250-883C-F2FA9E6F22D0.jpg

Untitled design.jpg

    今天要介绍中医理论体系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整体观念,其中又包括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或许大家可能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西医治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治病是整体调理身体,那这个整体是什么意思呢?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以下为大家说明。

    五脏一体观

       五脏一体观指的是人体的各个器官、形体、官窍(眼、耳、口、鼻、舌)各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不是孤立的,所以就以五脏(心、肝、脾、 肺、肾)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形成了五个整体系统。比方说如果眼睛干涩去看中医时,医生问了问你的症状,看看舌头摸摸脉,然后会说你肝火旺,应该没有医生会说你眼睛火旺,这是因为把眼睛归属到肝负责的系统里了。而不同系统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会互相影响的,比方说慢性的气喘去看中医,医生诊断后可能会说你肾气虚了,这是因为肺和肾之间有所关联,肾气虚影响到肺了,所以出现气喘。

   形神一体观

      指的是人的身体与精神是一个整体,这里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等,身体的情况会影响精神,比如女生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情况,但这个时候脾气会比较烦躁,就是情绪受到了荷尔蒙的影响。另一方面,精神的异常也会影响身体,或许大家有过这种经验,在焦虑的时候就胃口不好吃不下饭,或是紧张的时候就胃痛,这就是精神活动影响到身体,所以出现了症状。

   内外一体观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内部的情况会反应在身体的外部,这也就是看舌头、把脉的原理,身体的内脏出现了变化,舌头、舌苔和脉搏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此外大家应该都做过脚底按摩,有的时候按摩师按到某个部位会特别痛,按摩师会说:你的心脏不好哦或是你的胃不好哦,这也是身体内部的情况反应到身体外部的脚。由于在中医的体系里面,并没有西医的抽血、检查仪器,所以主要是靠透过身体外部局部的情况,来判断身体内部整体的情况。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体和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正常情况下人的身体会随著自然界的变化而做出调整,而当自然界的急剧变化则会导致人的身体生病。

003fb7bd.jpg

   四季

      随著四季的气候不同,人的身体反应也会不一样,比如夏天炎热,尿比较少,汗比较多,而冬天寒凉,则是尿比较多,汗比较少;夏天需要的睡眠比较少,早起比较容易,而冬天需要的睡眠比较多,时常爬不起来;在夏天容易发生肠胃型感冒而拉肚子,而在冬天则是容易犯支气管炎而咳嗽,这些都是因为人体随著四季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反应。

   日夜

      不只是四季,一天当中日夜的变化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比如早晚温差比较大的时候,大家就比较容易感冒,这就是因为人体的调节作用跟不上自然界的变化,所以就生病了。不知道大家感冒时有没有发现一个情形,就是白天咳嗽会比较轻,痰会比较少,而到了晚上咳嗽就加重,痰比较多,而且白天不鼻塞到了晚上就鼻塞,这是因为白天的阳气比较旺,所以对人体的邪气有驱逐的作用,症状就会比较轻,而晚上阴气比较旺盛,人体的邪气聚集,所以症状就会比较重。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和人也是密切相关的,比方说住在海边的人,体质容易呈现偏湿的情况,而住在高山上的人则是比较燥;住在北方体质偏寒,住在南方体质偏热,这些都是人体适应地理环境的结果。如果到了另一个地方,由于气候、水质、温湿度的剧烈改变,超出了人体能够调节的范围,就是生病,也就是【水土不服】,可能会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而水土不服往往过了几天就好了,这是因为人体已经调节过来了,所以身体就恢复了正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