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图/记者陈政录摄)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图/记者陈政录摄)

记者陈政录/台北报导

「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本周三于立法院审查,蓝绿党团共提出6个版本草案,大陆委员会则主张针对「政治协商」部分,应另订新法规范,于监督部分在两岸条例中修法增订高门槛。对此学者李大中直言,不乐见陆委会这「三道锁」,最后变成对两岸各类型协商的封杀机制。

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今(15)日举办「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公听会。17、18日,将举行本会期首次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的询答及审查。

▲▼大陆委员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图/记者陈政录摄)

▲大陆委员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在公听会前受访。(图/记者陈政录摄)

针对两岸协议监督蓝绿各方在前、中、后规范各异,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在会前受访表示,考量到各党团在案内规范非常分歧,仅两版本规范政治议题协商之处理程序,故建议另立新法。

邱垂正进一步在发言时指出,为因应两岸情势急遽变化,中共「习五条」、「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出,应迅速建立应有之民主防卫机制,行政部门已提出两岸条例第5条之3修正草案,于监督上在两岸条例中增订。内容包括两岸政治协商签署协议,应经民主监督程序、国会双审议、人民公投「三道锁」,高门槛程序比照修宪。

但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认为,陆委会针对「政治协议」定义过于模糊,担忧未来若不乐见两岸协商,只要贴上标签,就不可能通过,可能因此成为「封杀条款」,阻止未来两岸各项正常交流。

李大中进一步表示,从「318学运」以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已搁置非长久,各政党不应忘记当初的承诺,认为各项协议在有国家保护机制下,都应一体适用,不并在另订专法,才是比较妥当的做法。

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则说,面对中方统战动作加剧,「一国两制」开始展露对台实施意图,自然引发台湾民众内心担忧,因此对政治谈判有更严格规范,与经贸议题区隔确有其必要性。他认为,虽有人认为陆委会提出修法后门槛过于严格,但对于高度敏感性议题,「门槛本来就会特别高」。

▲▼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图/记者陈政录摄)

▲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图/记者陈政录摄)

中央警察大学公共安全学系教授董立文说,建议朝野可从目前蓝绿已有共识的方向著手,包括对于「两岸洽签和平协议需要双公投」等。不过在对于政治协议如何定义上,则应以「原则上最小范围的定义」处理,辅之交与由台湾人公投认定。

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审查在即,国民党立委、内政委员会召委林为洲表示,修法过程是相当冗长的,星期三、四审查完后,将有一个月协商期,以利对各项不足之处进行完备。

他也提到,目前各版本草案针对两岸协商,均已设有国会监督机制,只是「松紧程度不一」,对全民公投各有主张,但均较现行法案有更多配套和规范。因此,针对是否要另订专法、增定两岸条例去规范「在讨论时就可能因违宪无法生效的两岸政治协商」,是否有其必要性他持保留态度。

▼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公听会。国民党立委林为洲。(图/记者陈政录摄)

▲▼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公听会。国民党立委林为洲。(图/记者陈政录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