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报道】(星岛日报报道)根据路透社取得的欧盟白皮书,欧盟正考虑暂时禁止在公共场所如火车站、体育场馆、商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为期三至五年,好让他们有充裕时间研究如何避免这项科技遭到滥用。

人脸识别技术近年逐步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手机解锁、门禁管控等,还有些国家在火车站、商场等公众场地使用人脸辨识系统来进行身分认证,代替人手核对,但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却引发个人私隐和数据保安等忧虑。根据路透社取得欧盟委员会一份长达十八页的人工智能白皮书草案,欧盟计划暂时禁止在火车站、体育馆、购物中心等公众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以回应民众对个人私稳可能遭侵犯的担忧,建议禁令期限为三至五年,在这段时间内,欧盟将开发可靠的研究方法,以评估这项科技带来的冲击,并制订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

官员表示,欧盟希望先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反应,才决定是否颁布这项禁令及何时开始生效。欧盟数码专员韦斯塔加料会于下月向各成员国正式提出相关建议。最终版本文件仍可能有改动。

若禁令落实,可能会导致欧盟若干成员国的当前人工智能项目无法进行,包括德国打算于一百三十四个火车站和十四个机场,推出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计划,以及法国拟立法允许视像监控系统内置人脸识别技术的计划。

现时环球各地正积极讨论有关人脸识别在政府部门和商界的应用,但要求加强保障个人私隐的社运人士指称,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不准确、有侵扰性,并且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最近美国政府一项研究便显示,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白种人脸部的能力较佳,识别黑人和亚洲人脸部时准确性则差得多。有研究人员宣称,人脸识别的潜在错误层出不穷,而这些错误可能导致无辜民众入狱。另外,这项科技若被用来建立成资料库,可能被黑客入侵或被不当使用。

欧盟白皮书包含了欧盟在人工智能(AI)领域追赶美国和中国的广泛目标。中国是积极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为一个明显例子,最近便在上海推行在药房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欲购若干药品者作身分鉴别。

但欧盟白皮书据称还追求以某种方式促进保障用户隐私一类的欧洲价值观。尽管长期以来一直有批评指,像欧盟这样对数据保护的严格法律可能会阻碍有关人工智能的创新,但欧盟官员认为,协调整个地区的法规将促进发展。

  欧盟委员会称,可能必须推行新的严格规定,以加强保护欧洲民众隐私权及个人资料的现有规范。

欧盟文件表示:「建立在现有规定上,未来监管体系会更加完善,包括一项有时限的禁令,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辨识科技。」但文件还表明,若用作安全项目,又或者研究开发用途的人脸识别系统,则不受禁令所限。

去年五月,在科网公司云集的美国三藩市,市监督委员会以八票对一票,通过禁制当地警方及市政府其他部门(如交通部)采购及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开了全美先例。禁令支持者指这种技术侵犯公众私隐,且现时的技术水平仍不可靠;反对者则批评禁令妨碍打击罪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