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鑭傳》正在熱播,劇中的趙王丹也有時帶領著劇情,表面上是昏庸君主,其實背後是一隻老狐狸。由王志飛飾演的趙王丹,演技也吸引不少注意。然而,歷史上與劇中的趙王,雖有點偏差,歷史卻把他送到一個關鍵性的位置,帶領著趙國國運轉折。

趙王丹的歷史原型為趙孝成王 (《皓鑭傳》截圖)

劇中的趙王丹,歷史原型是戰國時期趙國趙孝成王,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實在不多,甚至連他在哪年出生也不得而知,這對於一位大國之王來說比較罕見。他的祖父及父親都相當出名,祖父趙武靈王被視為一代雄主,實行「胡服騎射」開疆拓土。父親趙惠文王看似中庸,卻能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麾下更有「戰國四公子」之稱的弟弟平原君趙勝(劉恩尚飾,即是《延禧攻略》中的大太監李玉),也有藺相如、廉頗及趙奢等名將,趙國國力在這時也穩步上升。

影視中的國相平原君趙勝 (《皓鑭傳》截圖)

但到了《皓鑭傳》的趙王丹,即趙孝成王,在他身上卻很難找出閃光之處,但歷史卻把他送到一個關鍵性的位置,即使祖父輩及父輩留下了豐富的人力及物力資源,趙國在「長平之戰」被秦國完敗。事實上,也與趙孝成王的兩大致命缺陷是分不開。

《皓鑭傳》劇照。

 

「長平之戰」中,秦國的大將白起,大敗趙國的趙括,並且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這場戰爭直接讓白起聲名大噪,同時也讓整個趙國都籠罩著悲痛的氛圍,後世都認為責任與趙孝成王分不開。「長平之戰」的起因,是於一個叫「上黨」的地方引起。秦國打敗韓國後,韓王讓上黨郡的郡守投降,並把土地獻給秦國換取和平。可是,上黨郡守不願歸降暴秦,想利用臨近的趙國來和秦國抗衡,就派人去告訴趙王,說自己願意將土地送給趙王,求趙王保護。

趙王丹的歷史原型為趙孝成王 (《皓鑭傳》截圖)

此時,年輕的趙孝成王本意是想納這有如「天上掉下來」的大餅,只是有些猶豫,在這關鍵時刻,他問了兩人意見。他先是問的叔父平陽君趙豹,趙豹認為做法引火燒身,建議不要取。趙孝成王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於是又問另一位叔父,就是平原君趙勝。趙勝建議他取之,說就算發百萬之軍,也未必能取得一城之功,現在一下子能取得十七座城池,不能輕易放棄。這次,貪念的趙孝成王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決定接納上黨。不過,他的父親留下的名臣武將藺相如及廉頗等,他一個也沒問。

趙國議事堂 (《皓鑭傳》劇照)

趙王這個舉動,自然讓強秦不滿,決定對趙國發動戰爭。長平之戰初期,趙王任用平原君推薦的廉頗作主將。廉頗雖有小敗,在後期轉為守勢,以逸待勞。在廉頗的嚴防下,秦將王齕未佔有多大的便宜。之後,秦軍用反間計,在邯鄲散布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本來已經惱怒廉頗領軍傷亡多,屢次戰敗卻堅守不敢出戰,謠言四起下等於於火上加油。即使當時藺相如百般勸諫,趙王也力排眾議,臨陣換將。

影視中的廉頗 (《皓鑭傳》截圖)

秦國成功令趙孝成王改用趙奢之子馬服君趙括,換下廉頗,趙括最終轉守為攻。這樣,戰爭完全按照秦軍劇本展開:秦軍詐敗,將趙軍主力誘入死地,然後切斷其餘輜重糧草部隊,徹底圍困,趙軍斷糧46日而降。

趙王面對長平戰敗 (《皓鑭傳》劇照)

趙孝成王在位期間兩件大事:長平之戰令趙國精銳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之後的「邯鄲之戰」,雖然最後趙國取得勝利,但只是苟延殘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