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過資料,好像說趙國只有三四百萬人口。


趙軍在長平投入兵力有40萬或45萬之說,來自於秦廷在戰後公布的斬首及俘虜數據,其可信度十分有限。

我之前認識一個是有乾貨但腦迴路不是太正常的朋友,認為有這個數字就是「石錘」。

那麼,在長平古戰場的範圍內,塞進去大致400.000*2數量的龐大集團軍,這個部署密度還能實現25. 000人和5. 000人的奇襲,可見秦軍大概具備了類似直升機部署的技術,這個「石錘」起來難度確實比較大。

當然,也有人提出這裡面有後勤運輸人員湊夠的40萬,不過從趙括突進、白起迂迴包抄的過程看,一口氣包抄數十萬後勤部隊也屬於高科技。

綜上所述,四十萬或四十五萬之說更有可能來自於秦廷數據的注水。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但是趙軍的部署並不僅限於長平,在上黨最西端的皮牢、上黨中部的伊是也有規模不可能很小的軍團。

所以,當時趙軍的集團軍也有分散部署、就地取食的因素,長平地區的趙軍只是當時的主力部隊而非全部。


不是四十萬人前線作戰,後勤的肯定是大頭。大概都是不批甲也不如戰鬥部隊吃得多,也許會補充減員部隊,但主要還是保障性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運送和派發糧草、箭支等都是大事。

作戰能力別做太大指望。甲胄重,這部分人應該不批甲,但要是沖陣,沒甲怕箭。甲士不開好路,這些輔兵沖不上去的。

同樣秦兵結構也差不多。可能極少數職業部隊,一定比例甲士,大量輔兵。所以幾千、萬把人就能把趙軍包圍、分割。


直接作戰的戰兵沒有40萬人,四十萬人裡面包含輔兵與當地的民夫(上黨百姓),輔兵與民夫就是保障後勤的。

趙國前線如果真有40萬戰兵,白起能用5000奇兵分割趙軍,25000部隊斷趙軍後路?


長平之戰前的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後的秦滅周之戰,動用主力部隊都在十萬左右,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長平之戰中秦軍的主力在十萬左右,即使多也不會多多少。

其他的,就是民夫一類的了。

以此類推,趙軍也不會相差太多。


1,秦軍一貫有誇大殺敵數量的傳統,但可以確定的是趙國把主力數量的軍隊賭上了

2,這裡面還有上黨的韓國駐軍以及一部分被抓壯丁的本地居民

3,需要注意的是,趙國的補給線由於沒有水路而且山路多,所以成本高而且運輸部隊佔比多,這也是後來趙王把廉頗換掉尋求主動出擊的原因之一,真的耗不起了


40萬數字可能不準確,即便真有40萬,裡面80%就是後勤保障人員,古代分的不是那麼清楚的。


其實是保持不了長期的軍糧供應的。保障不了前線作戰,是趙王換下廉頗換上趙括的原因之一。


史記里並沒有說有四十萬人在長平前線作戰,後人杜撰的。

趙國缺糧,缺糧就無法進行戰爭動員,無法徵兵,趙國是募兵制,缺糧狀態下能派出的,只有部分常備兵力。據歷史學家楊寬的研究,趙國當時的人口大約230萬(具體數字大家自行核對),230萬人口,即使按現今中國人口壽命計算,兵役人口不過四分之一,據此推算,趙國當時的兵役人口總數能不能達到45萬人都不好說,而常備募兵兵力,20萬,頂天了,能派到長平的不會超過一半,十萬人已經是理論極限了。

解放戰爭,百萬雄師過大江,動員了兩千萬民夫,根據後勤保障消耗推測,趙國投入長平的理論最大兵力在五萬到十萬之間,算上上黨軍,兵力總數大約是十到十五萬,實際的糧食消耗少了許多,勒褲腰帶,短期還是能撐下來的。

趙括的打法,過去叫「冒然出擊」,現在叫「閃電戰」,或者「突擊戰」,昭襄王出征之前,趙軍是一路吊打秦軍的,直至七月中旬趙括「被圍」,再此期間趙括先是全殲了丹河以東的秦軍,否則無法渡河作戰,然後又擊潰了丹河西岸的秦軍主力。短時間的高強度強攻,趙軍的兵力消耗也會很大,兵力迅速減員,加上繳獲的糧食,糧食很快就有了富餘,被圍之前是不存在缺糧的,後勤供應幾乎用不上,被圍之後也沒有供應,所以實際上趙括是自帶了部分糧食打的突擊戰,這些糧食,可以來自部隊的戰備儲備,所以實際上趙括是沒有糧食供應的。


古代人啥事都想得簡單,認為人數越多力量越大,根據我們對古代戰爭的了解,40萬人得有一大半都是運糧的,然而按照他們人多力量大的眼界,戰端一開,為數眾多的運糧隊也都要被投到前線作戰了,這就是趙國40萬大軍的由來。

當然了,自此又過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後,統治者和戰略家們才逐漸明白參戰的人數並不是越多越好的,只要練兵水平上去,少量職業化軍人可以無懸念干翻一大群烏合之眾。


畢竟是守城站,供給通過動員當地百姓來提供運輸後方的物資(注意,不是單單運輸當地的物資,是當地民眾動員)。這也是為什麼把廉頗換掉了,趙王撐不住了,需要儘快決出勝負。


一開始趙「韓」軍30多萬廉頗統領,之後換趙括帶著一波高層與幾萬,號稱40萬,趙括還將高層大換血

廉頗時損失五萬左右

所以趙軍廉頗加趙括時期的實際損失人數不會超過35萬

秦國預計趙國極限有60萬,也就是估算長平後還有15萬,但實際上趙國長平之戰損失卻最多35萬,也就是趙軍最少還有25萬,而秦軍邯鄲出戰是趙軍的一倍也就是30萬,好玩的是這時趙國軍民一體,糧食自然充足

為什麼長平要換趙括,糧食頂不住,不出擊沒外援,征糧與軍民一體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前線士兵和後勤人員比例是一比三,一共四十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