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司马中原疑似失智受骗,导致其子女跳出来说话,虽然真实情况外人不清楚,但是失智症比例越来越多,长辈失智后,财产以及各方面事务都成了子女反目的导火线。

根据台湾失智症协会案例调查显示,74名失智者在发生财务损失时,有34位尚未被诊断为失智症,65位还没有辅助或监护宣告,财务损失常常就发生在不知不觉中。

先生失智症被骗上亿财产 法官却不接受失智诊断结果

疾病家属刘慧芳表示,10多年前,她的先生开始出现怪异的行为,个性大幅改变、易怒,甚至被拐骗离家,被诈骗组织移转了上亿元的资产。让刘慧芳更害怕的是,诈骗组织不断的恐吓,半夜的无声电话,让她的生活饱受煎熬,到现在还在看精神科医师。

「当时我并不知道,先生其实是血管型失智症,」刘慧芳语带哽咽,当时她下定决心提出法律诉讼,然而,过程非常艰难,法官连台大、荣总的诊断证明都不接受,法律判断结果,财产只拿回了一成不到。

家人反目在失智门诊成常态 医师建议2招保护自身权利

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科医师刘慕恩也表示,随著失智症比例越来愈高,在老年门诊中,几乎天天都上演著跟失智者相关的纷争。「常看到手足间,哥哥说妹妹谎称妈妈失智转移财物,妹妹反咬哥哥未尽照顾责任,等妈妈失智才回来争财产,」这一类案例之多,精神科医师也常常被要求出庭作证,证明当事人是否有失智问题。

刘慕恩表示,看了那么多临床案例,他建议尚未失智的人,首先可以透过信托基金的方式,在心智尚清楚时,就先对自己的财产做出处置。第二点,失智者除了无法自理财产,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治疗意愿,《病主法》于今年初开始实施,想要决定自己的重大医疗决策,也可以趁早安排。

iStock-460413101

台湾失智人口每年增万人 法规要加速跟上

不过,立法委员吴玉琴表示,即使是用信托的方式,如果相关把关没有从严,诈骗者还是可以用「监察人」的身分,以监察的方式更动不动产。所幸,今年立法院对法律进行调整,未来当事人可以在失智前,指定不只一名的议定监护人,代为管理自己的资产。

台湾失智症协会法律顾问郑嘉欣表示,台湾失智人口在107年底已经超过28万人,估计未来每年会增加1万人,所带来的财务安全议题不能忽视。监察委员江绮雯表示,除了财产安全,各个单位都跟失智症息息相关。举例来说,社会新闻常可以看到有驾照的失智者,逆向开车上高速公路,危害公共安全。

「交通部其实已经针对卫福部104年所提供的重度失智症患者案例,进行其驾照的安全处理,但是在104年之后,因为个资法的问题,没有新的名单可以取得。」江绮雯指出,未来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仍需要个单位以及法律条文的配合、调整。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识不错过!

延伸阅读:

全台4成长者耳不聪 听不清更会失智 大脑退化速度快40%

抗失智要趁早!20万人国际研究证实这6招可以有效防

文/林以璇 图/何宜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