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阿提拉的馬蹄踐踏過的地方,草也永不生長。

在匈奴帝國時期,東方有華夏文明,中亞有波斯文明,而西方除羅馬文明外,其他地區都處於野蠻時代。在所有野蠻人中,阿蘭人是讓安息和羅馬都十分頭痛的兇悍民族。然而突然有一天,阿蘭王國悄無聲息的滅亡了。這一震驚的消息迅速傳至羅馬、波斯以及西方野蠻世界。大家都驚恐萬分,這是誰幹的?這個讓遠西、中西世界各個王國包括文明的、野蠻的所有人心驚膽寒的民族,正是被漢朝打跑的匈奴人。

匈奴人怎麼跑到這來了?原來,第二呼韓邪時期,匈奴劃分成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歸順漢朝,北匈奴西遷到準噶爾盆地定居,後被鮮卑驅逐,其中最勇敢最強悍的一支再次選擇西遷,直到他們滅了阿蘭人為止。兩百年來,這支匈奴人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雖然容貌已改,卻習俗不變,仍過著馬背生活,他們始終稱自己為「匈奴人」。最為重要的是,西遷隊伍中有第一呼韓邪時期的一個重要分支:郅支後裔,由此誕生了影響世界格局的匈奴偉大人物阿提拉。

我先捋一下早期匈奴人的征服西方之旅。巴蘭勃爾率先匈奴人在南俄羅斯草原收服阿蘭人;越過頓河,收服東哥特人;然後帶領阿蘭人、東哥特人,繞過層層設防的德涅斯德河,突襲西哥特人,迫使西哥特人遷入羅馬帝國;一場貪污式壓迫,導致哥特人動搖了羅馬根基,羅馬妥協與之同盟。之後是:匈奴、哥特、日耳曼、東羅馬、西羅馬、波斯各種混戰,匈奴人、羅馬人、波斯人、汪達爾人、阿蘭人、法蘭克人、瑞維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輪番上陣……最終的結果是:打破羅馬獨大、重建歐洲格局,從此西方不再安寧,而且是相當熱鬧。

匈奴三大帝王之第三位:「上帝之鞭」阿提拉。阿提拉王朝開國三君之一蒙杜克之子,歐洲人眼中的魔鬼和神,拉丁人、日耳曼人、冰島人、匈牙利人的共同傳奇,保加利亞人祖先。阿提拉的匈奴軍與密友阿契斯的羅馬軍(基本帶領所有歐洲人種)決戰在加泰隆尼亞之野,雖阻止了阿提拉深入高盧,卻絲毫阻止不了他的霸業。最終,阿提拉建都匈牙利平原之上,其帝國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東岸,北到波羅的海,南抵多瑙河,地域之大,種族之多(除羅馬之外的歐洲人種),超過之前的任何一個帝國(非集權)。然而,帝王卻突然暴死在新婚之夜,帝國也隨之倒塌。

歷史的巧合也是必然,歷史的長河永遠都是那麼清晰而又讓人驚奇。誕生於蒙古草原的華夏重要分支——匈奴從東方打到西方,貫通了東西方的通道,成為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推動了世界格局變化,對東、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有人說,秦始皇的萬里長城開啟了匈奴人的西征,並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崩潰。這句話,我是深信不疑。

那麼,我們可以在腦海里描繪出發生在歐亞大陸上這一動人的歷史畫面:位於歐亞大路中央位置的蒙古草原,是整部歷史的發動機,它不斷產生出強悍和劫掠的力量,而高原西部的亞洲草原、歐洲草原、匈牙利草原,則是這種動力的傳送帶,而這種動力的載體,便是蒙古高原之子——匈奴人,而傳送帶的另一端是歐洲,是羅馬帝國。這種不斷向西傳送的強大動力,在摧毀羅馬古典文明的同時,為之提供了邁向近代的能量。如此說來,匈奴從不過是這種動力的載體,在完成他們的使命之後,隨之退出,似乎就是必然的宿命,如此,也就不用為匈奴帝國的崩潰感到奇怪了。(摘自原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