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撕逼文:为设计同质化辩护

这两篇Medium上的文章分别陈述了不同观点:同质化还是个性化?个人觉得不能极端化考虑,不同领域适用不同情况,另一篇文章里提出的「小步快跑」式的创新值得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发生了几件事:

1.我参加了一个设计活动,发现我不但是在场唯一的女性(直到更多的人出场前),而且还是唯一的既没有穿著黑色、灰色或蓝色服装、戴5-Panel 帽,也不是亚裔或者白人的与会者。

2.我在 Twitter上关注的一些人开始讨论」「西方设计」是如何成为了「好设计」的代名词?「这样的许多对于设计判断的固有特权和偏见。

3.一个好友定期向我发送Dribbble的推荐作品邮件——那些作品无聊透顶却被广泛推崇。

4.好几个人坦诚地建议我不要「迎合」那些设计社区,但在大家看来他们自己却总是这样做。

所有这些事让我意识到:

我们到底TMD在做什么?

而且,

我们到底TMD以为自己是谁?

让我们详细说说吧。

一.我们到底TMD在做什么?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做这样一件事:设计「Dribbble化」。

一些Dribbble上的作品

上图是我在撰写本文时随机抽取的一些Dribbble上的作品。可以看到大量插图都拥有相似的风格:线性、极简、几何化、对称化;一些移动端设计被精心包装过,看起来流畅而完美;许多作品使用了蓝色——漂亮而安全的颜色。

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项目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革命性的。但这样一看,没有一个能从中脱颖而出。然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好设计」。

当然,设计应该遵循基本范例以提高可用性。就像所有的剪刀在结构上都是一致的——这样才能被正常使用。

但数码设计——无论是PC端设计、移动端设计、VR设计、游戏设计或其它——还相对年轻,我们并不知道最佳解决方案,顶多可以预测到一个局部最大值。如果我们就此满足于这种可预测的设计,那永远不可能取得突破。

图片来源:http://www.90percentofeverything.com/2011/01/06/local-maxima-and-the-perils-of-data-driven-design/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我们可以指责把这些千篇一律的设计作品置顶的Dribbble;我们可以指责各种赞美这些平庸之作的设计公司、机构组织;我们甚至可以指责那些期待设计自有定式的非设计群体……但最终应该被责备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二.我们到底TMD以为自己是谁?

当提到设计「Dribbble化」时,我们必须记得Dribbble并不是一个人,并不是Dribbble要展示那些几何风的插图,是我们自己这么做的。

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大多数这样的设计师:

-工作稳定

-受过良好教育

-衣著考究

-性别为男

-欧裔或亚裔美国人

-年轻

-或者虽然不年轻却坚持认为「我还只有20多岁」

我把这种人统称为「设计师Dave」:

旧金山设计师制服

平心而论,「设计师Dave」并没有错,他的经验与审美和其他设计师一样有效。问题在于,整个行业都充斥著「设计师Dave」们,而这种人假装对所有人都拥有同理心。

在我们继续之前,让我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我讨厌设计中的「同理心」。

同理心意味著你可以真正理解别人的经历。例如:我曾有一个亲密的朋友自杀。因此我理解失去某人的感觉,真的。 但我从未体验过无家可归。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可以猜想,也可以同情,但因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并不能产生同理心。 所以,整个设计都是「同理心」的产物吗?难道所有设计师都拥有相同的背景、造型与风格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同理心」设计并不仅仅意味著为边缘人群设计,它还意味著为那些拥有不同美学和世界观的人群设计。

让我们看看波兰吧,波兰航空局最近公布了他们的新logo:

许多人很讨厌这个设计,尤其是这个俗气的渐变色。他们建议改用更适合矽谷初创公司风格的设计。

就我个人而言,我爱这个设计。尤其是考虑到东欧对野兽派和复古科幻建筑风的长久推崇。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美国设计师喜不喜欢并不重要,这是为波兰设计的,在波兰人眼中,这个设计就是有意义的。

日本的网页设计同样让美国人感到困惑。《Big in Japan: Web Design in the Land of the Rising Sun》(webdesign.tutsplus.com/)中详细介绍了更多细节,虽然在我们看来它非常丑,但同样是有意义的。

这些例子可能有些极端,毕竟这些设计来自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学与需求迥异。但即使是在美国设计师的小圈子内,也有潜在的多样化趋势。

看看这些网站吧:

edouard.us/

bysusanlin.com/

jon.gold/

bduvall.com/

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好设计」(我们的意思是「西方设计」),但风格完全不同。你可能对其中的某些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在试图突破网站的固有样式和交互方式,每一个都提供了与通常意义上的Dribbble美学完全不同的美感。我不了解这些设计师的背景,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每一个都不是「设计师Dave」。

现在想想吧,如果整个设计行业都像这四位设计师一样多样化,那我们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呢?

三.同质化下的孤岛

也许同质化的最大问题在于:当你想要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时,你会感到分外孤独。

是的,我很严肃的加了一个Pepe表情包,想干一架吗?

两个朋友分别和我说过,他们觉得自己不能迎合设计社区。然而这两个朋友多少都有一些「设计师Dave」的刻板风格。如果他们都觉得自己处于孤岛,那其他人要怎么办呢?

当只赞美那些具有定式的设计时,我们其实是在暗暗贬低其他设计。问题是,即使你是「设计师Dave」风格的,你也可能对「好设计」有独特的想法。可惜这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人们乐于见到的。长此以往,我们再也看不到原创作品了。

设计是地狱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

也许我们可以雇佣更多非「设计师Dave」风格的设计师;

也许我们可以研究探索更多的设计风格并在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也许我们可以不再为Dribbble的推荐作品点赞…或者自行发布更多异想天开的作品;

也许我们可以为所有设计师创造一个成长空间,而不是让他们止步不前;

也许我们可以停止那些供权贵自行选择的高价设计会议;

也许我们可以享受过程,并意识到探索、失败和实验才能让我们真正实现革命性设计;

也许我们应该消灭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设计之神(请意会)。

最后一张图片

感谢阅读,作者(原文作者)Dribbble:dribbble.com/morgane_sa

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

业余翻译,连猜带蒙;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原文地址】The Unbearable Homogeneity of Design – Morgane Santos – Medium

medium.com/@morgane/the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