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陈秀兰】

笼罩在两岸关系紧张,政府为反制大陆,频打「美国牌」,大陆昨对台苯乙烯祭出反倾销制裁,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讯号,是否有示警意味,值得密切注意;而政府也需慎防一味向美国倾斜,恐让台产业沦为两岸对抗下的牺牲品。

大陆商务部昨天裁定原产于台湾、南韩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存在倾销,这是暌违8年,大陆首宗对台展开的反倾销调查终裁成立的案例。尽管如此,对台湾业者课征的税率最低,仅3.8%至4.2%,相较美国业者被课55%,对台湾业者算是客气。

两岸两会自从2008年恢复协商后,大陆甚少再对台销陆产品展开反倾税调查。

资料显示,目前大陆对台产品采取反倾销案件有9件,但绝大多数都是2008年前被指控的旧案落日再复审,但从去年起情况就丕变。

大陆去年展开两起反倾销调查,除昨天终裁成立的苯乙烯外,另一案是正丁醇,预计在今年底完成最终裁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受到两岸关系恶化拖累。也因此,大陆在陆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敏感时刻,终裁台苯乙烯反倾销成立,其透露的讯息,耐人寻味。

其实今年5月间,陆美展开第一回合贸易战时,美方对中兴通讯祭出7年禁售令,一度令中兴陷入破产,但台湾却急于当马前卒,宣布将中兴通讯列为高科技输出管制对象,此一度也引来向美示好,对陆落井下石的质疑。

再来就是频频向美示好,包括在美国总统扬言加码2000亿美元商品加税清单时,我方却高调由行政院政委率大规模业界访问团访美,响应川普投资美国政策,积极展现亲美行动,还有中油大手笔向美国购买长达20年的天然气采购合约。

昨天蔡总统更在接见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学者时表示,「中国打压力道增加,台湾续与美国合作」,赤裸挑明向美倾斜的立场。在陆美因贸易摩擦加剧,双方经贸关系日益恶化此时,蔡总统这席话,在早已缺乏政治互信的两岸关系下,只会引起北京更大的疑虑与对我报复,苯乙烯或许只是开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