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关于男权与女权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母系氏族社会中,女子占主导地位,女子财产可以传承给后代,男子则不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逐渐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女子所从事的社会领域,男子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也逐步提高,母系氏族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

  如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不再由男人主导,也不再由女人主导,变成了一个男女共同主导的社会。而在由男权社会向女权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惊天地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由一个汉字引起的,主人公是民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他一生只发明过一个字,曾被广大女性咒骂,如今这个字却被广泛使用。

  先来说说刘半农,刘半农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1907年,他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之后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之后又在《小说界》等刊物上发表了诸多作品。随后,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在欧洲深造后,他又担任了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成了文坛上的知名人士,饱受各派文学人士的欢迎。

  也许,这对现代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说出来估计不会有人相信,毕竟学历才是敲门砖,可刘半农却做到了。并且,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成了近代中国文化事业的领导者,为中国文学、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他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字——她。

  在中国汉语史上,原本是没有“她”字的,无论男女都用“他”来指代,直到刘半农发明了“她”字,男女之间的界限才由此划分开来。这不仅是文字的演变,更反映了男权与女权之间激烈的斗争。

  在古代,第三人称通常用“之”代替,因此现代人看古文通常都看不太懂。新文化运动时期,很多人在翻译中国史、中国小说时,往往不能区分得清楚男女,因为无论男女都只有“他”这一个代称,这也给翻译、文学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

  刘半农为了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她”字,但在当时,他的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讨论,各大报社都针对此事发表了观点。很多学生进行游街,公开反对刘半农的造字行为,甚至更有女权主义者咒骂刘半农,说他是男权主义的维护者。她们给出的理由是,既然现代男女平等,为何要把“他”与“她”区别对待,若是女性要“她”来指代,那么所有与女性有关的字是否都要加女字旁呢?

  虽然不少女性都对“她”字嗤之以鼻,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文学中提到了“她”字,久而久之,人们用习惯了也觉得十分方便。如今,她在生活中与文学创作中已被广泛使用,事实证明,刘半农的行为是正确的“他”与“她”的区分,既有助于社会发展,也推动了文学的进步,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