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头版点赞山东文化:文化自信山东担当2016-08-09 17:04:38来源:评论:0 点击:503   大众网8月9日讯8月8日和9日,光明日报头版与大众日报头版相继刊登文章聚焦山东在文化自信中的主动作为、坚定担当。  光明日报以《山...

  大众网8月9日讯8月8日和9日,光明日报头版与大众日报头版相继刊登文章聚焦山东在文化自信中的主动作为、坚定担当。

  光明日报以《山东:在文化自信中阔步前行》为题,选取三个场景作为切入点:济宁一村中的乡村儒学讲堂、为振兴民族医药而顽强拼搏的沂蒙汉子、因践行传统美德登上了村里「四德榜」的村民,充分肯定了山东文化建设:坚守传统文化之「根」,延续沂蒙精神之「脉」,筑牢核心价值观之「魂」,在文化自信中主动作为,阔步前行。

  大众日报以《文化自信山东担当》为题,从山东立足丰厚的儒学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弘扬传承革命老区沂蒙精神、建设「四德榜」激发向上向善力量三个角度,详细阐释了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礼义之邦,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以及一个以红色革命文化基因著称的省份,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等方面,不断求索实践中坚定著「文化自信」的担当。

  文章如下:

  光明日报:山东:在文化自信中阔步前行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在济南市公交车厢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语句。济南公交公司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做成精美展板、宣传画,悬挂在全市5000多辆公交车内,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体悟《论语》内涵,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筑梦路上文化自信不可或缺。」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山东坚守传统文化之「根」,延续沂蒙精神之「脉」,筑牢核心价值观之「魂」,在文化自信中主动作为,阔步前行。

  守住传统文化之「根」

  「我们最先跟谁学说话?跟谁学穿衣?跟谁学会日常生活的规范?」台上讲者连续抛出几个问题。

  「跟父母学的。」台下听众中有人回答。

  「对。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们永远的老师。」讲者脸上露出微笑说,「父母教给我们的生活知识,来自他们的长辈。而我们还会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子女,子女再传给他们的后代,这样就形成了家教和家风。」

  这有问有答的互动场景,出现在济宁市泗水县官庄村的乡村儒学讲堂上。讲课的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听课的则是村里的农民,其中,既有3岁的娃娃,也有坐著轮椅的老奶奶。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拥有独特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创作工程、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在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对外交流工作体系上,精心打造了乡村儒学、尼山书院、世界儒学大会、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

  延续沂蒙精神之「脉」

  赵志全是地道的沂蒙汉子。为了振兴民族医药,他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把一个年销售收入不到100万元、利润几近为零的小厂,发展成一个年销售收入70亿元、纳税9.2亿元的现代化大企业——鲁南制药集团。

  赵志全是沂蒙精神滋养出的一个典型代表。沂蒙精神诞生于齐鲁大地,是山东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山东人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山东籍人物入选11人;在支援西藏工作中山东堪称楷模,涌现出了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援藏干部;2014年、2015年,山东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人数分别为66人、124人,上榜人数全国第一。

  铸牢核心价值观之「魂」

  在泰安市东平县八里湾村,提起王炳兰,没有人不说好。王炳兰从17岁嫁到婆家,先后照顾过婆家的爷爷、奶奶、姑奶奶、公公、婆婆、丈夫6位亲人,54年无怨无悔,用最普通的行为践行著中华民族敬老尊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王炳兰成了八里湾人的道德标杆,登上了村里善行义举「四德榜」。

  2007年以来,山东实施了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建设,一位位百姓身边楷模登上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目前,全省建立「四德榜」9万多个,3000多万人次好人好事上榜,唱响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时代旋律。

  「这些平日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或敬老孝亲,或见义勇为,或乐于奉献,或诚实守信,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山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融入家风家训、各行各业,使其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有效汇聚起了强大正能量。

  (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大众日报:文化自信山东担当

  ◆十大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注入时代基因

  记者 赵 琳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并且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著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义之邦,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一个以红色革命文化基因著称的省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山东在不断求索实践中坚定著「文化自信」的担当。

  弘扬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008年,由王殿卿、牟钟鉴、丁冠之等学者发起的尼山圣源书院,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创办。此后,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走出书斋,走进山东乡村,说孝道、讲伦理、解《弟子规》……

  在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这样的儒学讲堂,就有4处。「村里人当初还对儒学讲堂持怀疑态度,经过一年的接触和学习,大家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关注和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讲文明、知书达理的人越来越多。」镇文化站站长周静静介绍,镇上一年来集中授课32次,参学群众达2000余人次,「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而百姓亲睦」渐成风尚,新的文明之风正在孕育成长。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在山东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乡村儒学现象」。「山东拥有独特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王大千说,两千多年前的文明轴心时代,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与西方先哲一道,撑起了人类思想的天空。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创作工程、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在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对外交流工作体系上,精心打造了乡村儒学、尼山书院、世界儒学大会、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山东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根基,在这方面应做得更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认为,都说山东人实在、诚信,形象、声誉好,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美德传承和保留得好。济南大学教授包心鉴说,正是因为如此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才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红色基因,血脉相传发扬光大

  革命战争时期的齐鲁大地,在血与火的熔炼中,铸成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胶东精神、老渤海精神,同时也留下了铁道游击队、地雷战、苦菜花、小推车、红嫂、沂蒙六姐妹、马石山十勇士等红色符号。

  「这些红色载体和红色符号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体现。」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国卿说,尽管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早已远去,但革命文化的丰富历史内涵和重要时代价值却历久弥新,特别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鲜活的教材。每一个山东人,都应该为传承革命文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临沂是革命老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曾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共产党员、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赵志全,用27年的时间把一个净资产不足20万元的小厂,建设成为一个净资产60亿元、年缴税9.2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敬业奉献、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

  价值自信,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滚滚车流中守护伤者被撞断腿的「最美女孩」刁娜,独自照顾高位截瘫父亲7年的14岁「小孝星」王媛媛,主动赡养两位单身伯父的年轻夫妻王昆、姚希涛……一个个「凡人」面孔依次出现在泰山南天门、中天门,常年高密度播放。

  从2014年起,山东连续两年在泰山上发布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自古只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题字留名的泰山,从此留下了普通山东人的声名。

  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建设,山东实施已近十年。目前,全省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多个,3000多万人上榜。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名、县级以上1万多名,「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形成了影响广泛深远的好人文化,唱响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时代旋律。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商志晓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积聚认同共识,增强思想自觉,强化价值自信,解决好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问题,解决好内心敬畏和真切期待问题。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