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中 ,統治階級通過組織政權以實現其政治統治的原則和方式的總和。它包括一個國家的階級本質,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和公民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政治制度

  • 外文名稱

    The political system

  • 機制

    君主制、君主立憲制、人民共和制、聯邦共和制、政教合制。

  • 目錄

    概述,發展及其特徵,古代的制度,與政治體系的關係,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 目錄 1概述 2發展及其特徵 3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4和政治體制的關係 5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 概述
    2 發展及其特徵
    2.1 原始社會政治制度
    2.2 奴隸社會時期
    2.3 封建社會時代
    2.4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3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4 和政治體制的關係
    5 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回到頂部 意見反饋 概述 摺疊 編輯本段

    在特定社會中 ,統治階級通過組織政權以實現其政治統治的原則和方式的總和。它包括一個國家的階級本質,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和公民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狹義主要指政體,即政權的組織形式。

    奴隸制政治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由氏族社會的管理形式演變而來,在某些形式上帶有原始制度的痕跡。神權學說是奴隸制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東方與西方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的具體形式有所不同。君主制和身份等級制是封建制國家的普遍形式 。「朕即國家」 、「君權神授說」是封建君主專制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是最後的也是最高發展階段的剝削階級政治制度。它的顯著特點是分權、制衡、政黨制、代議制、普選權和限期任職制。其種類較多,就主權歸屬而言,可分為君主制和共和制;就國家元首、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關係而言,可分為總統制和議會內閣制等。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由以工人階級為首的廣大人民掌握政權、對反對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實行專政的政治制度。它與歷史上所有剝削階級類型的政治制度有本質的不同。它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即占人口最大多數的勞動人民享有民主,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政治制度。它的領導力量是工人階級政黨,它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發展及其特徵 摺疊 編輯本段 原始社會政治制度 摺疊

    原始社會是指170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的上百萬年時期。由於人類在這個時期處於進化階段,主要活動是找食物求生存,很少政治活動。原始社會時期分為原始羣時期和氏族公社時期兩個階段。

    原始羣時期,人類社會組織是以血緣為紐帶組成的,比較鬆散,他們的主要活動就是共同勞動,共同抵禦猛獸和自然災害,共同消費,生活很簡單,無政治制度可言。

    氏族公社時期,由於人類的進步,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逐漸開始產生具有政治性的制度。在氏族公社之母系氏族時期,政治制度特點是:婦女在公社中處於支配地位,世系從母系計算,實行共族共財制,財產由母系繼承。歷史發展到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政治制度有了長足的進步:男人在公社中處於支配地位,世系從父系計算,實行財產公有制,財產由父系繼承。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著名的軍事民主制度和禪讓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也在進步,原始社會財產共有制開始被破壞,產生了私有制,從而中華民族進入了更高的一個社會時期——奴隸社會時期。

    奴隸社會時期 摺疊

    中華民族在奴隸社會時期發展了大約1000年(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1世紀),經過了夏朝和商朝兩個朝代,創造了璀璨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這個時期的政治制度特點有如下幾方面:

    王位世襲制度——中國從夏朝大禹傳位於子開始,就奠定了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治制度的基調——王(皇)位世襲。王位世襲制度的確立是我國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件,他標誌著氏族公社制度的瓦解,保護私有制度和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已經產生。

    各具特色的政府組織形式——自從夏朝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後,國家產生了,階級也產生了,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國家機器必然產生。夏朝和商朝的國家組織既有相同點又各有特色。王稱天子,王下有百官。又有法律和刑罰,用於鎮壓奴隸的反抗行為。它們的不同在於百官的稱呼和刑法的種類。

    建立在相同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制度——他們有著相同的經濟基礎,那就是土地私有制,奴隸主統治和剝削奴隸。當奴隸制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的時候,由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周王朝滅亡了奴隸制的商朝,使中國歷史進入到封建社會時代。

    封建社會時代 摺疊

    從周朝開始的封建社會在中國延續了3000多年,既創造過輝煌的成就,也由於其強大的保守勢力,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發展的進程,最終落後於世界,導致了百年的屈辱。在這幾千年裏,政治制度大同小異,一脈相承。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秦始皇式的法家政治統治——高度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周公、孔孟仁義之道的思想統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綱五常的儒家思想。其總的特點及變化情況論述如下:

    至高無上的皇帝制度。雖然周朝的天子自稱為王,但實際就是皇帝,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周王是最高的統治者,他既是中央機構的首領,也是諸侯的共主。他採取「分土封侯」的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相結合的方式來統治天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兩千年來,天子稱皇帝,仍然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最大的權力,既是國家的首領,也是宗族的首領。「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諸侯分封制。自從周武王滅了商朝後,把全國疆域分封給兄弟兒孫和功臣開始到清朝鴉片戰爭為止,歷朝歷代的帝王為了使自己家族一統萬世,都會分封自己的伯叔、兄弟、姊妹、兒孫。因為分封諸侯導致過很多的內部戰爭,最終使得從擁有一方統治權的諸侯被削弱為只享有衣食稅收權的空爵!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制度。幾千來,中國中央機構總的來說是遵行了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的模式。即使是從隋唐開始及其以後的三省六部制也是遵行其道的。只是結合各自時期統治需要略有變化而已。

    秦始皇時的三公:百官之首的丞相;總管軍事的太尉;主管監察的御史大夫。九卿: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管宮殿警衛的郎中令;掌管宮門屯衛的衛尉;掌管御用車馬的太僕;掌管刑法的廷尉;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的典客;掌管皇族、宗室譜系名籍的宗正;掌管財政的治粟內史;掌管山海池澤稅收的少府。「漢承秦制」,漢朝沒有多大改動秦制。後來漢武帝改革,成立了中朝(內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東漢光武帝對三公九卿製做了大的改動,成立了尚書臺,使得三公名不副實,出現了「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的情況。此後經過魏晉時期和南北朝時期,三公九卿制逐漸向三省六部制過渡,最終在隋朝形成三省六部制,並一直延續到清朝。其間雖小有改動,但是本質相同,萬變不離其宗。

    三省: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各省長官為丞相。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長官為尚書,副官為侍郎。三省六部之官員就如三公九卿一樣掌管著全國的一切權力。

    郡縣制。郡縣制開始於秦朝,是商鞅變法的成果,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從秦始皇推行郡縣制開始,兩千年來,各個朝代都遵行不悖。雖然幾經變換,從郡縣制——州縣制、——省府縣制,但是這是一脈相承的。郡縣制開始於秦始皇,結束於南北朝之北周。州縣制開始於隋朝,直用到清末。省、府(州)、縣制開始於元朝,延續到清末。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在延續著上面的制度。

    西方的政治制度源於古希臘的城邦制和民主制。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摺疊

    18世紀末法蘭西是歐洲大陸的一個農業佔統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銳,1789年至1794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1789年革命後第一帝國時期是法國近代法律開創和形成的階段,革命的持續與發展直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法國的局勢才基本穩定。在法國政治動蕩的同時,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工業革命開展起來,到19世紀20年代法國的工業革命迅速發展,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基本結束,法國的工業資產階級發展起來。19世紀產業革命後是法國法律制度進入發展、演變、日趨成熟的階段。19世紀後半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出現了壟斷組織。如13家最大的煉鐵企業聯合組成辛迪加;萬德爾、什尼德爾、馬林、奧姆古爾等公司控制了鐵礦、煤礦、冶金、機械等重工業部門,法國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但整個工業發展水平,大大落後於美、德、英三國,居於世界第四位。法國銀行資本集中較快,作用顯著,是法國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特點。由於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處於弱勢,因此法國的共和道路相對呈現更為明顯的曲折特點。1875年1月30日,國民議會以一票的多數,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此法國的共和制才得以確立。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摺疊 編輯本段

    1.歷史

    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其核心是國家政權的結構關係及其運作方式,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鬥爭的產物。它的確立和變更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經濟利益服務的,是與國家的社會性質和發展相適應的。

    (1)王位世襲制: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民主推選部落首領的禪讓慣例,自己繼承父親的職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出現「天下為家」的局面。

    (2)分封制: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並將封地和對周王的義務密切聯繫,從而維繫和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3)軍功授爵:戰國商鞅變法規定按軍功的大小進行授爵和賜給田宅,廢除了奴隸主貴族享受爵祿的特權,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建立。

    (4)皇帝制:秦統一六國後,確立皇帝至高無上原則,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國家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政事無論大小最後全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魏晉以來,地主階級中形成了以門第高低為標準的選拔官吏的「做官看門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形成於魏晉,東晉時充分發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時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隋朝採用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唐朝繼續沿用並使之完備。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相互牽制,有利於提高封建國家政府工作效率。科舉制的實行,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也使士族制度逐漸消亡。

    (7)行省制:元朝為有效地管轄遼闊的國土,加強封建統治,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成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可以在中央統一政令的基礎上獨立處理省內事務。這一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

    (8)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吏。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能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考生的答卷不允許有個人的見解;文體死板地分為八個部分。八股取士鼓勵只知埋頭讀書,不講究實際學問的人,旨在為皇帝培養忠順的奴僕。

    2.政治

    (1)運用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係原理分析理解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2)王位世襲制是階級對立和鬥爭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西周的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反過來鞏固井田制。

    (4)運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士族制度的產生、發展、衰落消亡的過程和科舉制度產生的必然性。

    和政治體制的關係 摺疊 編輯本段

    政治體制是關於國家管理形式、機構設置、實際措施等的具體制度。

    政治制度是關於國家權力的性質組織、分配、運作等方面的規範法度,主要是指國體和政體的統一。

    政治體制可理解為局部的微觀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過程中的具體化;它受政治制度的制約,也影響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實施和鞏固。

    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摺疊 編輯本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大陸實行的,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政府制度、國家與社會關係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法律、體制、規則和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此外,中國還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參加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它保障發揮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作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