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

  最近有一个微博热搜持续霸榜一周,叫做「无痛分娩」,在这个瞬息万变天天吃瓜的时代,算是很奇特的现象了。

  这个热搜源自梨视频的一个采访视频,被采访的妇产科医生说,很多家属会阻止产妇打无痛,尤其是婆婆,亲妈很少。当产妇和家属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评论里很多人说「那当然是听自己的!」

  其中有个人说,她生产时听到医生问她们谁负责签字,婆婆悄悄地拉医生走了。她留了一个心眼,然后看到单子上写着先保小的。于是她没吱声,默默把孩子生出来后,马上就跟老公离婚了。

  我看到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什么年代了,还有先保小的操作?这个妈妈发现自己的生产决定权被侵犯,就甩身走人的做法又太酷了!——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女性来说,我们以为自己有「生产权」,其实可能没有。

  作者:微微

  图片:电影《我们这一天》

  一

  我的老板崔璀,在我看来属于高学历的精英女性,怎么也是国际视野吧?但是她告诉我,连她生孩子时都没打无痛。

  怀孕期间崔璀正在忙着创立一家新公司,她每天开会到晚上8点,怀孕7个月的时候还飞奔赶火车去路演,几乎没时间去了解分娩知识。临到要生了,做了个待产Excel,打包上要用的东西,就把自己交给医院了。

  结果到了真正生的时候——痛到想死!这辈子绝对不想再来一次。「我老公和我妈的手全被我掐破了,还没生完……」她说她后来一直很怀疑自己产后抑郁情绪,也跟分娩过痛有关。

  (现在数据证明,无痛分娩的确可以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

  「无知,就是无知啊!我一直认为生孩子就是会很痛啊!当时觉得生孩子不就是顺产和剖腹产吗?就这么两条路而已。」

  我问她,「那医生没跟你说吗?其他人也没提起过?」

  「没有。好像是有人提到过那么一小句,但说对腰椎对孩子可能有影响,也就没放心上,所以我都不记得那个人是谁了。」

  崔璀生小核桃是5年前,她没打无痛我以为是因为当时无痛分娩还不太流行。但崔璀想了会儿说: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生小孩这件事思维固化了,会很痛,会很辛苦。这些都是当妈妈的代价,在这种意识下,可能也把「自己」放在了很多东西后面。

  二

  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说,你有选择权啊,可以选打无痛,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我心里会想,真的吗?我是承担了生产的责任,但我们真的有相应的权利吗?

  如果有,那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真正享受过无痛分娩的人还不到10%?而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现在,全国有无数女性正被推进产房,经历比痛经还痛一万倍的自然顺产!

  除了无痛分娩的普及不够这个客观因素外,也许最深层的原因就像崔璀说的,是我们对「当妈妈」这件事的认知被束缚太久了。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怀了宝宝的妈妈们,从此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所以只要一听说有一丁点对孩子不好,她们都有可能放弃。妈妈每时每刻,每根神经都是会担心自己的小孩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很多时候,当我跟很多妈妈聊起生孩子有多痛时,我发现,在那些「吐槽」背后,大家有一种很隐秘的「自豪感」:

  「我觉得我挺扛疼的,一胎痛得眼泪都出来了,就是没像别人那样大喊大叫。」

  「我发现我还挺坚强的,去医院的时候就开三指了,可以用(无痛)就是坚持没用。」

  「有了这种经历后我觉得我变勇敢了,我连生孩子的鬼门关都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你是不是也发现了?忍受这种疼痛,对于妈妈而言也是一种成就。但我有点心疼,因为生孩子就是很伟大啊,跟生产方式有什么关系呢?

  到底是谁把「生孩子就是很痛」、「你能忍痛,所以你真伟大」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种植在妈妈们的脑海里呢?

  三

  而且谁说「让自己舒服」和「对孩子好」,两者不能并存?我的朋友小靖的经历就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

  小靖在待产前就预约了无痛分娩,但到了分娩那天,她才知道知道真正的分娩是这样的:

  当我上担架被推进待产室后,才听到里面全是痛到嗷嗷叫的声音,产妇们就像动物一样一个个被送走,又一个个被送进来,还有羊水破了瘫坐在地上的。

  当时我就很庆幸,还好老娘事先就定了打无痛!因为进了待产室,外面的家属根本不会知道你在里面发生什么,也帮不了你。

  光是打无痛前的开指,就足以让小靖痛到根本没法睡觉,踩床单都不管用,只能用头抵着床缓解。第二天内检,医生说她宫颈都痛肿了。

  我正听得一阵揪心,她话锋一转,「但是打完无痛后,那种激烈的疼痛几乎完全消失,只剩一些酸痛下坠感。我终于睡了一觉,睡醒后还下地去倒了杯水,出去跟我老公聊了会儿天,真的完全上天,当时我就想给发明无痛分娩的人送花!」

  我问小靖,「可是我妈就老说是药三分毒,你当时是确信打无痛是没有风险的吗?」

  小靖说,她当时的妇产科主任告诉她:

  无痛分娩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反而会降低有些并发症的机率。他们做过对比,使用无痛分娩后新生儿的窒息率、孕妇的大出血率都低于自然分娩。「但主任也说了,他们只负责告诉我信息,供我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我手里。」

  所以有没有生产决定权的重点,不在于「打不打」无痛,而在于你「想不想」、「能不能」。

  四

  小婧的幸运是,她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被婆婆、老公甚至亲妈的意见左右。因为开指很慢,很怕痛,她就打了无痛。

  但是也有那种痛感真的很小的体质,3、5个小时「咕溜」就生好了的女人,比如我的同事高高。

  高高家里条件好,老公家属全程努力进VIP产房陪产,把巧克力、红牛,甚至摄像机都准备好了,就为了纪念新生的一刻。

  但是产程一开始,她老公在旁边看着比她紧张!脑子瞬间一片空白,完全忘了怎么弄摄像机!结果摄像机还没开机,高高就已经生好了。她哭笑不得地说,「我在这拼命生,你倒好啥也没拍下来!」

  高高生的比较放松是因为她有一个好的「陪产团」,不仅家属全部到齐,她还要求叫了导乐师。她说导乐师会陪她聊天,指导她坐在瑜伽球上助产,还有背部按摩等,被当作生产主体温柔对待,让她的生产就像一场party。

  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陪产团的鼓舞支持也是无痛分娩的一种,它叫「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所以虽然没有打无痛,但高高也以另一种方式行使了自己的身体权利。

  可是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待产室和产房,还是不允许家属来陪产的,但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叫导乐。

  五

  每个产妇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的读者里就有人是半夜去的医院,但当时导乐已经下班;还有人要求了医院用无痛,但到了分娩时麻醉师临时要抢救别人,最后很痛地自然顺产了……而豆豆的话最戳我,她说「当我生完得知是女儿的时候,我很失落,因为我想到她以后也要经历这种痛。」

  虽然现在无痛分娩率还很低,但是以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麻醉科副教授胡灵群带队的「无痛分娩中国行」正在努力推行;上个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发文:从今年起至2020年,要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试点。

  在无痛分娩这件事情上,相信他们比我们更加专业,而我们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给到你的一点点启发是:

  如果你从这里知道了分娩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发现除了自然顺产和剖腹,还有更多的选择;或者就算最后你没用上,但有了减轻生产的疼痛并说出了这个需求,你就已经有了身体权利意识。

  当你认识到当一名产妇,是具有「减轻分娩痛苦」的身体权利的时候,就是你拿回更多权利、自己做主自己身体的第一步。

  如果你还有机会,我们支持你看到它、并勇敢地去行使它。如果你错过了机会,请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女儿、你的亲人、闺蜜以及所有你身边爱的其他女性。

  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愿你被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