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长在在这片土地,小时候妈妈常常说,以后要当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土地就是我们最亲的家人,而土壤是孕育这片土地的根本,它生产了我们所需要的食物以及纤维,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反应产生生物能,动物间接来自植物的营养,这一连串的过程,人类的生活跟土壤是无法分离。

 

土壤的组成与来源

而今天要探讨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土壤的来源与组成,我们都知道土壤是地壳上最上部的自然体,是由细碎的矿物质及有机质两大类的物质所组成,当然我们的土壤受到母岩、气候、地形等影响,其特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接下要讲的内容会比较学术一点,我们的土壤的基本材料是矿物质及有机质,经过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即形成土壤的差异,矿质土是以矿物质为主,至少含70~80%以上,而有机质土则是含大约20%的有机质,而这些固体物的缝隙之间,就是养育我们大自然生物的温床,内含有水、空气、微生物以及一些爬虫生物体等,当然这些都是有机质的营养来源,这些生物的残骸甚至是排泄物,经过土壤的分解与聚化,都会在与矿物质形成复合体,而在大地中永续生存。

 

土壤的发育

那成兆上亿数不清的土壤又要如何发育呢? 这就要靠大自然的力量了,主要是利用"生化的风化作用"及"土壤分化作用",经过这两力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土壤。

生化的风化作用
在自然中,植物随著生长根系越来越发达,就会将根系深入矿物碎粒层中,而植物地上的残体则会堆积在地面,经过风吹,动物的搬移、翻动,跟有机质与矿物质混合,在经过微生物的进入,使得矿物质的溶解度与分解改变,主要经过五大化育因子与两大作用,这些物理性及生物化学的作用使得土壤的发育慢慢的形成。

 

 

土壤分化作用
土壤层经过雨水或是一些冰雪之水渗透后,会产生洗涤作用。这个作用会将上层的土壤洗到下层,而我们又称上面两层为洗出层(A)跟洗入层(B),在这两层之下,还有一层是母岩层(C),这是未经风化的岩层,经过这样上下交替的洗涤作用,幼年土即会慢慢发育成熟土。


土壤净化与缓冲


土壤其实是我们环境里非常重要的净化工厂,因为里面含有人类的大秘宝-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庞大的酵素系统,几乎所有有机质都会被土壤的酵素所分解,当然随著结构的不同,分解有快慢之分。

 

如果我们以一公顷计算,大概一年可以净化一百公吨的有机物,但是当我们人类不断的迫害,制造更多的垃圾与不可分解物,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垃圾超过土壤的净化负荷量,那便会发出恶臭或是有毒的气体,造成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而土壤也是天然的恒温箱,台湾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剧烈,但土壤其实只有表层一公分厚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在一些高山上或是会下雪的地方,还是年温差超过20度以上的地方,愈往土壤下层,温差是越小。而到表土下70~100公分的深度时,土壤几乎是恒温,所以才能提供许多植物的根与土壤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土壤也会生病

既然土壤这么厉害,那是不是就不会生病呢? 这是大错特错的,随著人类进步,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负载力几乎已快到极限,不管是化学物质、重金属甚至是一些废液高热倾入土壤,最后使土壤失去作物生产力,土壤终究会生病。

 

还有一种是自然的生物限制关系,有些植物像是芦笋就无法进行连作,因为其分泌物与残质的关系(之后篇幅会再有详细介绍),民间也流传种过生姜的地方,土地会变差,那是因为生姜有一种软腐病的土壤性病害,病菌会由土壤水分传播,也会以卵孢子型态潜藏在土壤中,相当难防治,因此农民每年生姜都要换新地栽培。

 

另一种就是植物间的化学竞争,我们人类为了生存下去会衍伸许多争夺抢骗等低劣行为,但植物为了生存下去,有些植物会释放有毒物质,当两种植物种在一起,为了竞争阳光、水分及营养,其中一种植物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通常是生物碱类,这会危害到另一种植物,但同时也毒害到土壤本身,如果解决这些问题,后续专栏还会有专题探讨,如何利用微生物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微生物又扮演了怎样的重要角色,我们下次再见。

 

 

 

感谢以上教学图片取自<翰林书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