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很像一场烈酒大拜拜阿!

 

因为这次是跟著酒公会一起去,所以很幸运的免了排队之苦,得以快速打通关。今年送的杯子相较去年小了许多,不过也比较方便,因为一次都不可能喝一大杯么,否则半小时就要去厕所吐,然后被抬出去丢在路边了吧。

 

来展出的厂商比去年多,该来的都来了,也有一些小厂或是进口商如东顺兴贸易都有到场参展。布置一个比一个夸张,其中 Macallan 麦卡伦弄了一间 VIP 室,里头放了一台 AM,要买三千五的票才能进场。是里面有提供小姐湿背秀服务还是真的酒有好到值这个价钱(金子熔成水吗?)橡木桶、鳄鱼、Sginleton、Johnny Walker 等等都没缺席,也提供很多好康当礼物。其中鳄鱼送了品质看起来不错的 IPad case,不过我没有 IPad 阿!(是在劝败吗)


 

酒的部份好喝不好喝其实我也没有很懂,因为从以前就不常喝烈酒,是从去年开始才有比较多的接触。包括产地、种类、蒸馏方式、文化背景、行销手法等等,whisky 总给人一种奢华、时尚的感觉。好像如果将 whisky 诠释成沉稳有气质就不太对味了。因此,对于这次的展览,我的想法都放在展场的布置、场内的气氛、商家行销的手法等事情上:

 

1. 场地设计不良:由于这次来参观的人数比去年多,因此展场内的走道空间就显得不足,大家都像是打美式足球一样撞来撞去,我身边还有人要保护,也要保护手上的酒(这不是重点!)很辛苦阿~

2. 摊位位置:这次不只有纯酒摊位在里面,也设置有食品区,其中有一间卖德国猪脚的,不知道怎么会在众多酒摊中出现,然后居然就烤起了猪脚阿!!那香味传到隔壁摊的我实在害我很饿失去了喝酒的味觉,酒的香气都被盖掉了 Orz。

3. 展览场的气氛:当我看过不久前在法国举办的 Winexpo 之后,我对两国举办展览的文化差异之大还蛮印象深刻的。首先,法国的 winexpo 场中是很安静的,没有 SG 用麦克风喊声,没有震耳欲聋的喇叭音乐声,也没有 sales 在吆喝著吸引路人的叫卖声。有的只是人的走路声和交谈声。反观这次台北 whiskylive,大厂一定有 SG,甚至多达十位以上,表演时间的热舞更是喇叭切到最大声。橡木桶为了吸引路人来填写会员表,送雨伞之余也大声嘶喊著…。我认为,酒展除了卖酒、宣传知名度外,应该是提供酒客与买家一个真正能品酒的地方,让酒不只是被喝,也同时被喝下了酒厂的背景、文化、酒的内涵等等,而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是需要的。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台湾,热门一点的产览都容易变成大卖场,大家拼的只是销售量,演变成价格厮杀、夜市叫卖的场所,身为酒商和爱酒人士,我还真不想看到台湾的酒展也变成这样阿!(只为了拼销售量的厂商就算了不提啦)

 

4. 专业度不足:大多数厂商请来的都是 SG 或是男性销售员,很多对酒根本不甚了解,只是将酒款资料背熟就上场了。当被我问到一些稍微专业,要有点经验的人才有办法回答的问题时,有的楞在当场,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去找救兵,结果救兵也不知道 XD 唉~逼唉。

 

像这样"热闹"的展览模式,也许也是台湾特有的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