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篇文章来自于一位银行从业者hatsby的投稿,内容关于「区块链+?融」。金融无疑是最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之一,原因是虚拟资产更容易上链以及金融行业信息的不对称,对信任的要求极高。另外关于文中提到的比原链BTM,由于即将主网上线,也是近期市场的热点,币价表现亮眼,小姐姐未来也会专门写一篇分析比原链的文章。

文章来源:币市小姐姐|作者:hatsby

目前,在?融?业能真正落地?些应用的也仅有私有链和联盟链了,我们并没有看到机构的金融业务能够在公链上真正应用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各?融牌照的机构在公有链节点上进?业务交互,将触动的各方利益实在太过巨?。

设想?下,某天区块链公司 BD 推开证券老总、银??长的办公室大门,坐在沙发上,开始?沫横飞地描述区块链上的资本运作?式。

?融老油条嘬著烟暗暗思考:

开什么玩笑?老?喝了多少场?酒拉过来的皮条,不仅明面上的发?费、通道费、?续费、管理费在上链时被过??,更不要说其中还有的多?利益勾兑、抽屉协议...

「区块链去中?化、可追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在 BD 憧憬著用区块链颠覆世界的时候, ?佬差点??茶?喷在他脸上。

上述情景,就是我猜想机构金融业务上链将面临的现状。

机构金融业务上链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某?家机构能配合用私有链梳理下自?业务,或是叫上关系不错的核?企业和同业用联盟 链开发个供应链?融系统,去?点点中?化,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然由比特币引发的最符合区块链宏?构思和想像空间的还是公有链:全世界都可以参与, 颠覆历史和现在,进?未来新世界。

在我看来,币圈链圈呐喊的区块链颠覆传统?融,?部分都还停留在?号阶段,普遍缺乏正规?融机构从业经验,没研究过?融监管机构?件,没实操过业务流程,也没处理过风险。看过很多项目的白皮书以及项目负责?的访谈,但以一个金融工作者的角度,可以感受到很多?是在隔空开辟?个新世界,在那个世界,幻想著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他们的?融法则,顺便再把 old money 都拉进来参与。

但是做?融的都是?精啊,大家是否想过,让?佬们扔了自?中?化时?中的?矿,为了区块链改变世界的梦想,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拿国内著名做资产上链的公有链项目比原链来举例吧,这个项目想折腾的事?呢,简?之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资产,经过审核、登记,标准化「上链」,完成「TOKEN化」,在链上实现点对点交互与流通。

以下内容出自比原团队官?摘录:

比原链将用于资产证券化。借助区块链技术,资产证券化(ABS)可简化为三个步骤: ?是确权对应; ?是TOKEN化,把资产分割成货币或 token; 三是智能合约的交易。 通过比原链管理证券化资产,可极?的提? ABS 资产运作的效率、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交易数据的安全存储,保证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并自动执?智能合约。

这确实是很让人兴奋的?件事?,以后做个授信也好,打包个资产也好, 通过比原链构建的?融世界,直接线上就能流转了,确实是很美好的画面。

但是,作为?融民?的我们都很清楚,?个业务落地,要跑多少签字,做多少合同,跑银?、对接券商、基?、信托,还有银?间市场、证监会各种程序。最后还要被这个通道扒层皮,那个资?砍个收益,最后万?不良了,还得?资产管理公司或是法院拍卖,时间都耽误在流程和各机构、各部门的扯皮上了。

但从积极意义来讲,也正是基于这些复杂的流程,风险缓释措施加强了,合规了。再往实在点说,也养活了各机构各环节的?融民?们。

从哲学角度上理解,科幻作家长铗是个有情怀的?,是个想做点什么来让这个世界变得不?样的?,况且?家已经财务自由了,做点理想主义事情也是很OK的。比原链切??融领域做基础公链,动?鳄们的蛋糕,优化运行效率,情怀上都应该先买 2个 BTM 表示?下敬意。

BTM 现在也就 30 多亿的盘?,要知道随便拉出个机构,?个项目或是业务怎么也得??亿,机构和资产如果真能上链,?下?就能把 BTM 拉爆,但这又是?个悖论或博弈,后?会阐述理由…

金融业务上链——道路艰阻且漫长

我们想?想,难点是什么,技术实现属于术上面的,而道才是关乎?死存亡的。

什么是道,就是要?什么,怎么?。实际点来说就是商业、应用,客户、业务模式上的思考,比如说你做个产品,即使能实现,但你的目标群体都不和你玩,也没用啊。

金融业务上链的痛点:如何确定法律效力

链上资产的交互,使链下的现实世界同步具有确认机制(法律效益),只能让现实世界业务操作闭环上的各机构都接受区块链,并且上链。

从事?融的都知道,业务完整流程包括:贷前——贷中——贷后,资产的来源也都是要做尽调的,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评级公司的评级报告、律师事务所的法务合同等。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融机构融资流程那么多?为什么资产的发?、登记、流通,需要不同的部门?

在?融机构内部,自?就需要对立的部门,比如业务部门和风险部门,还有中立的法律合规部门等。

如果想把资产上链的话,谁来做上链前?个环节的尽职调查,如何保证源头上的信息真实可信,如何提供透明的规则与审计?下面列出?种?案,来逐?分析:

1. 自?成立专业?融财务法律团队来做——这又成了中?化的机构了。

2.自己只做通道,也就是只提供资产信息和资料,过???续费,找到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银?、评级公司等,让他们用电?签章、电?证书、电?法务合同的?式,用他们自身的信用背书来保障链上资产的合规。(这是最好的?式,但是能确保?融业务的闭环上各环节机构都来参与,难度可想?知)

所以要解决的核?问题是:链上的数字资产通过钱包完成交互进?的资产认购与转让是否 在现实世界中也同样具有法律效?。

国内金融公有链代币项目的市值博弈

我们都知道去年 94 之后,国家已全面叫停 ICO,还没出海的各?币圈?佬已经忙得招安表 忠?,如此各项目才能打个擦边球继续做事。

比原、量子、公信宝这些早?步发了币,国家出政策在后的项目,如果后期币价再主动或被动拉升的话,各地政府和?融办面?上能挂得住吗?

现在对这些项目创始?最好的局面就是不惹事,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还主动或被动制造了财富效应,肯定对自?不划算,举个例?就是:1 个亿睡得踏实和 5 个亿提?吊胆的区别。

况且这些项目仅有?个核?团队,且都在境内,没有像比特币?样已经有全球社区,创始? 自?也不会拿?身自由去换取风险利益,除非??票就再也别回来了。

现在的盘面和币价,就是?种?为?治,不去管它,甚?如果市场起风了,各?团队还要为 国砸盘把价格压下来,为了什么?为了见政府领导的时候不被点名,毕竟要融?主流社会, 必须要跟我党?。

真正的区块链项目,必然是开发完成后,后期是全球去中?化的,像比特币一样,社区开发和矿机都需要全球去中?化,不由核?开发团队控制,这就避免了单?主权国家的风险。

但是仔细想来想去,又回到了前?的所提到的,?法绕出链下的法律合规操作和实体股权过 户的流程。

所以,对于现阶段机构金融业务上链,我的看法是:

链下机构?上链动机,链上?实效。在中国资产上链,实操难度极?。

以上内容由币问整理宣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