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冒了」

「多喝热水...」

「我胃疼」

「多喝热水...」

「我很不舒服很难受」

「多喝热水...」

「我...」

「多喝热水...」

看到这些对话,女孩子们应该会很熟悉。不管你发生了什么事情,男生们很多都会建议你「多喝热水」

前段时间,有位来自义大利的留学小哥在他硕士毕业典礼上九层表示,「中国的开水厉害的不得了」

发烧了,喝开水;

胃痛,喝开水;

压力大,也喝开水;

在中国,热水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似乎没有「多喝热水」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有,还请多喝点。

假如你生活在国外会发现,基本上只有中国人是一群对喝热水有著很强执念的人。

而外国人呢?

他们不仅不爱喝热水,还更偏爱喝冰水,热水只是他们用来泡咖啡和泡茶用的。因此,他们对于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的情况一直都表示很不解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喝热水呢?

01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经推算过,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的古中国时期

? 古埃及壁画

当古埃及、古希腊用各种陶器来盛装物品的时候,古中国已经开始使用这些陶器用来烧热水了。

因此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陶釜、陶钵、陶鬲这样其他文明难以见到的陶器形制。

▲ 陶釜

而且中国很早就有饮茶的传统(古史记录始于神农时期),所以烧热水喝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加深了大家对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喝热水」的印象。

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02

明代天启年间,大臣杨涟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遭到迫害,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

杨涟深知自己难逃一死,故「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

▲ 魏忠贤(剧照)

由此可见,未入狱前的杨涟喝热水是很平常的事情,甚至认为如果不喝热水就会死。

但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可就不是这样了。

《中国风俗通史》记载,唐武宗时期,日本僧人圆仁来到大唐,见到山东一带普通百姓「不曾煮羹吃,常年维持冷盘」。如果有客人来访,会用「空饼、冷盘」作为招待的佳肴。

《中国家庭史》中也曾记载,宋元时期的普通人家,除了做饭会用到火,平时根本不会生火,也更不会去烧热水。除了老人和病人,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喝生水。

到了清朝,普通百姓们也是如此,哪怕水很脏,通过简易的方法过滤后依旧会喝下去。

乾隆年间,马嘎尔尼使团前来访华。他们注意到,天津白河两岸民众,并不直接饮用混浊的河水,而是:

把河水取上来之后,用一些明矶放在一个穿孔的竹筒内,然后把这个竹筒放在水里搅动。

同治年间,日本兰学家峰源藏造访上海,也见到上海民众用同样的办法饮用江水。

江水非常混浊,无法直接饮用,用明矶将浊泥之类的污物沉淀后,才渐渐可以吞咽。(明矾可以沉淀河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但杀不死河水中的病菌。)

对这些人们来说,因为燃料上的缺乏,热菜热饭都不一定能够吃上,更不用谈喝热水了。

03

中国喝了几千年的凉水,喝热水的传统其实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民国时期,西方细菌学传入当时的中国,「喝热水」获得了科学加持,政界与知识界开始在民间推广大家「多喝热水」。

1918 年前后,京师警察厅曾针对北京民众直接饮用生井水一事,多次利用媒体宣传,凉水应煮沸后再喝。

在当时汽水非常流行,警察厅也制定了行业质量标准,要求:

所用之水必须清洁熟水,至少须煎沸至三十分钟之久,须用砂锅过滤一次以上,不得仅用布滤其水,滤内之砂或炭每一日须用熟水洗涤一次。

1949年之后,官方全面加强「喝热水」、「喝开水」的宣传和推广。

各个机关、学校、工厂纷纷开设热水房供大家饮用,有的幼儿园甚至每天要求给小朋友们喂三次热水,以此来养成他们喝热水的习惯。

从那之后,全民喝热水的习惯,被父辈们沿袭了下来。

中国人喜欢「多喝热水」的习惯,其实是刚刚培养出来的。

最后,一个小贴士送给大家

温度高于65℃的热水就不要喝了

因为,会烫嘴。

微信公众号:ClozHome易享家

欢迎关注,感受我们带给你的温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