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病逝后,为何不愿葬在八宝山?临终遗言说出真实原因

  文|布衣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主席首先向前铲土,紧随其后的是朱老总和贺龙,第四人就是粟裕。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消灭国军超过44万人,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粟裕被赞扬立下了头功,由此可见粟裕的指挥才能和地位。

  粟裕的功劳如此大,按照通常情况下,在他病逝之后,理应享受葬在八宝山的荣誉,可是粟裕为何不愿意这样做呢?先来看下粟裕的基本情况。

  粟裕是湖南会同人,1925年他在省立中学读书时,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带领师生参加爱国运动,之后就被安排到叶挺的部队。1928年粟裕在湘南起义之后来到了井冈山,他从一名警卫班长,晋升到营长,团长,红七团参谋长等职务,带领红军辗转多地作战。

  抗战时,粟裕在皖南,苏南等地与日伪作战,到了1944年时,粟裕率领的八路军已经解放了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山东和华中的解放军快速连为一体。解放战争,粟裕指挥的出色战役更多,比如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著名的淮海战役,这里都有粟裕高超的指挥艺术。

  1955年粟裕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这是对他辗转全国各地作战的荣誉和认可。此外粟裕还担任了解放军总参谋,率领代表团访问诺曼底,在建设新型现代化军队上,粟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4年粟裕病逝,享年77岁。临终之前他特意叮嘱“请将我的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与那些牺牲的战士长眠在一起”,众人听后无不感动落泪,组织上尊重了粟裕的要求,因此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粟裕的墓地,人民纷纷前来悼念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