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钞票雨。(图/达志示意图)

▲民众买保单务必多了解相关理赔、解约等条款定义。(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李蕙璇/台北报导

当业务员跟你游说买保险可以当做存款,利率还比在银行定存高时,务必要先了解「绑约期」、「解约金」及「寿险身故金」等相关的理赔条件与定义。

而以上这类的保单商品多被民众与保险业务员简称为「储蓄险」,其实金管会保险局也知道根本没有核准任何一张保单称为储蓄险,但是因为其商品设计结构是一种「保单帐户累积价值」的概念,而因此让业务员与民众解说时采取「储蓄险」的话术,而仿照银行、邮局的定存商品加以解释,让民众较能快速清楚认识保单。

不过,资深寿险主管也坦承,一旦民众未搞清楚「绑约期」(或称为闭锁期)、「解约金」甚至到「寿险身故金」等各种保险理赔条款的定义,通常保户多会以为买了这张保单所缴的全部保费,随时都可以领回来,其实是大错特错,也让民众抱怨说怎么储蓄险是愈存愈薄,其实就向保险局提醒过民众「保险不是定存」,而把这类储蓄险保单当成投资理财工具的话,更是要注意以上相关约定。

1、寿险身故金-未满期不一定理赔全额

就有位保户买了美元6年期的外币增额型寿险,缴了4年后因病过世,结果家属向保险公司申诉说为什么这张储蓄险保单可领取的身故理赔金,没有寿险保障10万美元的全部金额之外,也比所缴的保费还低。而经保险公司解释,才知业务员当时行销保单时,根本未和解释「身故保险金」的金额是要在满期6年之后才可以理赔全部。

2、绑约期(闭锁期)-未满期间订有相关罚则

在邮局、银行定存虽与金融单位约定一定期间,便可享有特定的利率。但如果民众临时财务需急要用钱,还是可以领回存款,但会损失利息。但这类所谓的储蓄险,可就不一定有在满期前有保证可领回全部保险费的约定。

3、解约金-未满期前提前解约会扣违约金

譬如说现在到电信公司买新手机续约,多得绑2年合约,就可享些优惠购机费,但提前解约则是会先约定须扣一笔违约金,弥补手机购机费的差额。同样的,保户满期前想拿回保费,依保单条款约定就是会被扣解约金,当作支付保险公司一些行政等经营成本费用,提醒民众务必要多加了解相关罚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