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關於于右任先生的問答,大多集中在他的書法造詣上。我們這裡想說一說老先生的愛國詩人,同樣是蕩氣迴腸,讓人高山仰止,敬佩不已。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野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這是于右任先生於1964年11月10日臨終前寫下的這三章哀歌,聲聲悲切、字字沉痛,表達了他對祖國大陸和故鄉親人的眷戀之情。

先生一生經歷的道路曲折,然而他對祖國和民族的愛,卻是深沉的。年輕的于右任面對清王朝腐敗無能、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現實,痛感「可憐好山河,葬送奴才手」。

1906年11月,他在日本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從此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反清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于右任一度出任南京臨時政府的交通部次長。此後,又義無反顧地投入討袁「二次革命」等鬥爭。

1926年,于右任先生在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李大釗同志支持下,前往蘇聯,策劃聯絡馮玉祥將軍進軍西北,解西安之圍,出兵潼關,策應北伐。蘇聯之行使詩人打開了新的視野。他寫出了許多歌頌革命的詩篇,如《紅場歌》等。

抗日戰爭,于右任先生本著民族大義和愛國赤誠,贊同國共合作,共同禦敵。他一再大聲疾呼:「神聖戰爭當共負」、「中華民族齊心進」!

老人後來度著隔海相望、流落異地的暮年生涯,寫了不少愛國懷鄉的詩篇,他在一首《補〈歲寒三友圖〉遺字》中這樣寫道:

紫金山上中山墓,掃墓來時歲已寒。萬物昭蘇雷啟蟄,畫圖留作後人看。松奇梅古竹瀟灑,經酒陳詩廖哭聲。潤色江山一枝筆,無聊來寫此時情。

1961年,陝西省有關部門和於老先生的親友故舊在西安特為於老的夫人高仲林做了八十大壽。事後老人收到國內親屬信函及祝壽照片,深為感動。 他晚年在臺灣還寫下了許多懷念大陸、思戀故人的詩篇。辭世前不久,他在日記裏還寫道:「願葬於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山要最高者,樹要最大者……」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在大陸與臺灣不比齊白石先生的差,在近代中國書畫史上,畫數齊白石先生,書法數于右任先生,臺灣繼于右任先生的書法數彭鴻先生了,不論那個方面造詣諶稱一流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的字畫造詣,令後生頂禮膜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