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

  鳳凰衛視策劃過《民國先生》系列,第一位爲魯迅先生,第二位便是于右任。可見於先生在人們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於先生書聖名號響世,實則是爲國族做出巨大貢獻的民主愛國人士,同時是令人感念的政治家、教育家、詩人。他出生於陝西三元,故鄉人對其均懷有無比的欽佩和深情,其書法作品也被很多陝西人收藏。2019年4月11日,是於先生誕辰140週年,西安龍藝堂美術館特舉辦《于右任先生遺墨文獻首展---紀念于右任誕辰140週年》,對先生表達永恆的追思和緬懷。

  展覽現場

  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除了書法,人們懷念于右任的是其天下爲公、以筆爲槍的憂國憂民精神。

  於先生擁有非常高尚的人品,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創會會長、書法家鍾明善先生是研究於先生的專家,他對此點非常感動,他說:“於先生一輩子不置家業,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國家和民衆事中,比如他苦心搜求的380多方北魏的碑石,全部捐給了現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從第三展室到第四展室、第四展室到第五展室,碑廊旁邊上的都是他的捐助,庫房裏還有更多的。但是自己去世後,家人發現他的保險箱中沒有金錢,只是一些手札和欠賬條。年輕時候爲了賑濟災民,就曾把自己累病。”

  關於于右任先生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鍾明善先生總結爲:“現在站在比較高的角度去審視中國書法史,於先生是光輝的一頁;要審視近現代的書法史的話,於先生是首屈一指的,是海峽兩岸的共祖。”

  于右任早年寫楷書,主要習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後來受孫中山先生倡導寫魏碑,書法具有尚武精神; 1927年前後,他在南京成立標準草書社,草書快,省時間、省力量。晚年創作標準草書。他收藏的古代人的草書非常多有300多種,把孫過庭《書譜》、懷素《自敘帖》等,還有其他一些後人的東西看了以後覺得這個字好看,旁邊圈一個字,集成千字文,讓跟他一塊工作的朋友去整理,整理一下就是雙鉤。雙鉤出來這就是《百衲本千字文》。

  於先生的書法特點是: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和大氣磅礴。他是一個率性的人,經常隨意撿起身邊一張紙,便在上面書寫,有時也寫硬筆書法。

  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名譽會長王改民認爲於先生是對中華民族貢獻極大的人:他在文化上的貢獻體現在詩詞歌賦,書法上具尚武精神並創造了標準草書;他有民本思想,曾爲百姓發放軍餉,創辦民學等等。

  趙博館長(左1)將收藏的于右任銅像以及本次展出的文獻資料影印本,捐贈給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

  陝西書法界的重要先生們都來了現場

  作品現場

  一代書聖的演變史

  本次展覽分爲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展出于右任各時期書法作品五十餘件。第二個部分、展出于右任重要文獻資料十一組,共計六十餘張,展覽將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相關于右任重要文獻資料首次公諸於世,藉以緬懷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人士“一代書聖”于右任先生。展期爲:4月11日---5月1日。

  龍藝堂美術館館長趙博作爲于右任的同鄉深慕右老精神,藉此機會將收藏的于右任銅像以及本次展出的文獻資料影印本,捐贈給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了卻了其長期以來的一大心願。同時,趙館長爲雅昌藝術網的讀者們重點講解了此次展覽中右老作品。

  于右任草書五言聯 釋文: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款識:愷齡先生法正,三十七年十一月,于右任。鈐印:右任。尺寸:141×34cm×2

  這件作品是于右任在71歲時民國37年7月寫的草書五言聯,內容是“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是趙館長在2019年的春拍香港拍賣會上買到家屬舊藏。上款人是楊凱陵,他是民國時期吳稚暉的祕書,他當時和于右任的關係走的特別近,所以於老能給他寫這件對聯。雖然是標準草書寫法,但是這個時期他的書法的氣勢和氣韻有北魏的精神,也有咱們中國古典的歷代草書的寫法,有行雲流水跌宕起伏,運筆很講究,流露出于右任先生對書法追求自然的大美,所以說這個對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在2015年嘉德的拍賣上,同樣的內容尺幅相近的一件,322萬的成交,所以說是這個時期之間的內容包括上款人,包括這件作品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于右任書法中堂《王灣詩》 釋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款識:世琦先生法正,三十九年元旦,于右任。鈐印:右任,太平老人。尺寸:138×46cm

  這件作品是于右任寫的一首詩,時期是民國三十九年元月,也就是1950年。于右任先生剛離開大陸到臺灣,當時的書風還是當時傳統草書的寫法和章法來完成,章法佈局有懷素的狀態和精神,表現以自然之筆墨的流暢。于右任書法講的也是筆墨,筆墨的精神也是我們鑑定於右任的途徑,因爲他的書法有一種自然的流露,起筆到最後的落筆,濃淡乾溼的變化,體現了書法的豐富性,對觀者來講也有一種詩意的概念,也將于右任的精神世界、精神追求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於書精品。還蓋了一方“太平老人”印,所以這件作品也證明瞭大陸時期以後到臺灣于右任的這方印章隨身攜帶,當然在種種原因聽說是這方印章再過了幾年就遺失的原因沒有在後邊的作品裏邊展示和出現。

  【于右任油畫像】于右任之女於想想(念慈)女婿張澄基舊藏。尺寸6050,創作年代1960年代左右

  這是這次展覽非常重要的一件,也有一定的故事性。這件作品在一個星期前香港拍賣會上,由於右任的女兒於想想也就是於念慈女士給拍賣公司友情提供的一件由他父親于右任先生一直在家裏一直懸掛的油畫。這件作品是用油畫的表現形式把于右任先生思鄉、憂國、愛民的情結,表現的很具象很深邃又有藝術性,整個畫面的風格是歐洲古典畫法的油畫表現手法,這是一張特別珍貴的歷史資料;第二有一定油畫的藝術價值;第三又是于右任家裏家藏曾經懸掛的,所以非常有意義。

  于右任書法條幅孟浩然詩《過故人莊》釋文:故人具雞黍,邀至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節,還來就菊花。款識:于右任。鈐印:右任。尺寸:180×44cm

  陶淵明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首詩家喻戶曉,也是于右任特別喜歡的田園詩歌,他所寫的形式尺幅比較大,是六尺對開,高度1.8米幾,是臺灣當時的裝裱,一直原貌沒有動。比較特別的是這件作品沒有上款,應該說是于右任自己比較滿意比較喜歡,才留存下來的作品。整個書寫的形式以標準草書,用筆的老辣和變化、轉折很高妙,雖然說是一幅書法作品,也像一幅行雲流水的畫面一樣,展示給觀者是一種輕鬆、愉悅、藝術性很強的書法墨寶。

  于右任書法王維詩《桃源行》 釋文: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款識:潔吾先生正,于右任。鈐印:右任。尺寸:95×43cm

  于右任的書法有好多的階段,包括他早期的楷書到中期的魏碑、行書,以及到晚年的標準草書。這件作品據說是于右任在1960年左右也就是80多歲的時期用純粹的標準草書所書寫,隨着于右任晚年思想的平靜,對書法的表現也是更賦予詩意,從作品直觀能看到他整個畫面、整個佈局平靜、安逸,但又有變化。每個字之間的皴擦、錯落、大小的佈局極其講究,所以說是于右任晚年的標準草書,對後世的影響特別得大。這件作品能代表于右任晚年在標準草書上的一個更大的飛躍和高度,如詩如畫,是一件于右任晚期作品裏面比較少見的。

  于右任書法五言聯 釋文:浩然英雄氣,偉矣天地心。款識:文栻先生,于右任。鈐印:右任。尺寸:133×33cm×2

  中國書法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尤其以楹聯爲代表,這也是很多從歷代到現在書法的很重要表現形式主義。這一件作品從落款和鈐印和包括作品的風格來看,應該是在去世的前一年1963年左右寫的,當時于右任的書法也是以標準草書爲原則,對聯整個佈局從起筆到收筆,包括這5個字的變化,起筆開合很大,從大到小,從小到大,到最後氣他要整個筆墨很重,拖住重心,給人一種分量感,但是又不失協調大小的對比和錯落。于右任書法的對聯也有一個特點,起筆字和收尾的一個字都是一邊倒,都比正常的字要大一些,但是在書寫的形式裏面他極其講究筆法的提按、轉折、氣韻方面的關係,所以說是把書法寫的很火,也是于右任書法裏面的最高的精神追求。

  《于右任手批千字文墨跡冊頁》 款識:于右任。鈐印:右任。尺寸:35×31.5cm

  這次展出的有一本于右任草書《千字文》,這件作品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據說當時是1958年出版,他送給李浦同先生,很難得很珍貴的就是作品的本身是一本書是印刷體的,書的旁邊這些小字這些備註都是于右任手批把草書翻譯成行書或者是楷書,全文一千多個字,右老手批了850多個字。當時是右老送給他的弟子李浦同先生,李浦同先生又轉贈給一個日本的收藏家,現在輾轉回到了祖國大陸,也是于右任書法裏面比較代表也有影響的一件千字文作品。

  《于右任手抄百家手卷》 鈐印:髯翁遺墨,髯翁神品。尺寸:20×448cm

  手抄百家詩卷是現在爲止,我們很少見到的一件比較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詩的作者是于右任平時閒了抄了很多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政要和右老自作詩作品。有13000多字,所用的紙張是當時在英文報紙的背面,所以右老這種節儉和對書法的熱愛,包括對自己思想的那種境界有一種敬天愛人,作品所有的字都特別小,他能寫這麼多,而且也是各個時期的,不是一次寫完的,是非常少見的一件重要的藏品。

  《白香山詩集》 于右任之女於想想(念慈)存閱,舊藏

  展品裏面很難得也收集到了于右任先生給他女兒於想想女士留存的一套《白香山詩集》,這套《詩集》一共是兩函十二本,記錄了于右任當時在書裏所批註的好多的痕跡以及印跡,大家能看到12套書裏面洋洋灑灑好多萬字,于右任因爲在古的線裝書裏面沒有斷句,每一句用紅顏色的筆斷句,用黑顏色的毛筆標註了一下重點詞、重點句。裏面的批註閱讀量、工程量之大,很難得,右老很重視,認爲這件作品這本書特別的重要,所以提了幾個字送給他女兒,有“想想愛女存約右任四十二年”的封面字樣,也就是1953年。所以認爲從這件的記錄也是一種文獻資料,更證明瞭右老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中國詩詞的研究之深,包括寄予了他對後代、對對自己的子女的一種寄託,也是咱們傳承傳統文化的代表。

  《于右任漫錄遺珍》 鈐印:右任遺墨,髯翁神品。尺寸:18.5×24cm。開數:17頁

  漫路遺臻,作品是于右任零散的在一本日曆的背面,用鋼筆,用毛筆所寫的一些他平時記錄的詩稿、詩詞,包括一些臺灣民謠《詠破衣》這些經典。所寫的是平時所抄的一些詩詞,有臺灣民謠,有自作詩,也有自己的一些對聯、或者說是一些偶然能想到的一些詞語,他就隨手記錄了一下,也能說明右老一直不斷地在研究詩詞,研究傳統文化,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獻資料,也更證明瞭于右任他對書法的熱愛,以及對詩詞的那種研習、研究之深,是我們後世學習的特別好的典範。

  結束語:書品如人品,右老精神千古。

  開幕現場:

  藝龍堂美術館館長趙博先生介紹本次的籌備情況及捐贈

  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常務副會長石振東先生、張強先生上臺爲于右任銅像揭幕並接受捐贈

  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名譽會長王改民先生爲藝龍堂美術館授予證書和榮譽牌

  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書協名譽主席雷珍民先生講話

  陝西省委原祕書長、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名譽會長王改民先生講話

  中國書協顧問、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創會會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鍾明善宣佈本次活動“紀念于右任誕辰140週年 于右任遺墨文獻首展”活動開幕

  香港紫荊雜誌西北聯絡站主任鄒宏做開幕主持

  研討會現場

  開幕現場

  “紀念于右任誕辰140週年”于右任先生遺墨文獻首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04-11 - 2019-05-01

  展覽機構:龍藝堂美術館

  開放時間:早上9:00至下午18:00

  展覽地址:西安市碑林區湘子廟街56-A號龍藝堂美術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