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學與帖學是中國書法的兩大流派,在書法千餘年的發展中,兩者雖有兼融,卻互成格局。

碑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質樸之美,剛健之美,雄強豪放之美。帖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飄逸之美,瀟灑之美,妍媚之美,如果說帖派書法屬於"優美″,那碑派書法則屬於"壯美″。學碑更有利於掌握結構,學帖則更有利於掌握運筆。

碑學與帖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尤其是草書與碑學風貌距離最遠,最具實踐難度,實踐價值也最高,故引碑入草應為碑帖結合的高級形態。

李志敏,北大教授,當代草書大家,擅長真草隸和藝術評論,尤精狂草,是"引碑入草″理論首創者和實踐開創者,他和林散之的草書被人們稱為"南林北李″,與林散之並稱"當代草聖″。

李志敏將碑學之最本質之筆法和雄強風貌以及墨法的生澀老辣很自然地植入草書,特別是狂草實踐之中,李志敏引碑入草作品的大氣磅礴之勢,得益於魏碑方筆和圓筆的渾然妙用,創造出一種嶄新的書體形式和一種新的草書風貌。

于右任,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李志敏推崇于右任書法"雄強深厚的草書,堪稱當代巨擘。

楊吉平是樣評價于右任書法:

于右任草書是懷素小草的繼承和強化,他解決了小草的碑化問題。于右任草書,用筆純為中鋒,線條較為纖細(尤比其行楷書纖細得多),而圓勁一如行楷。這顯然是於先生深厚的魏碑功底的作用。于右任草書的意義在於,他第一個將魏和小草書打通成一片,為碑學開創出一個新境界,為後人開拓了一條新途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於右任引碑入草是小草,李志敏引碑入草是狂草。

有不同意見的網友們請評論留言。


謝邀,于右任一代草書大家,為國家漢字標準做出了貢獻。于右任以懷素小草千字文入碑的。使轉法度嚴謹加了魏碑使草書變化到常人不到處。大凡習過懷素草書的人都知道于右任取法。但沒習過魏碑,即便是書法高手,也很難領悟到於的筆法從草書與魏碑出。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書法愛好者,對於右任的書法產生質疑的原因。不知道李志敏是誰。不做評論。如果與于右任書法在伯仲之間,那是我孤陋寡聞了。書法在於創新還要讓歷史認可的,這裡也就於右任了吧!


謝邀,于右任是陝西三原縣人,離我們閆良飛機城有兩站路,我有一朋友是三原縣人,他收藏有于右任真跡一副,我看過是行草,那字確實寫的好。入碑應為行草。對李志敏我不太瞭解。


對兩者,都不甚瞭解,無法回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