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簡繁,對草書有一定的認識,以我個人看法,不管是于右任還是林散之,他們的草書都是可以臨的,但是,臨其草書有一定弊端。

說到這兩人,都可以稱之為「當代草聖」,但是說實在的,以現代人的審美標準,林散之的草書比于右任的草書要「美」。肯定會有人反對我這個說法,但我說的是實話,我們把于右任跟林散之的草書作品做一個對比,一目瞭然。

上面兩幅書法,單從審美的角度講,誰寫的好?答案恐怕是不言而喻的。兩位書家都為草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比如於右任編撰了《標準草書》,但不代表這字就能符合所有人的審美,至少不符合我的審美。

所以說到學習草書,臨誰的帖,我並不建議于右任或者林散之,個人看法還是張旭或者懷素的好一點,古帖自有古帖的妙處,為什麼學習書法都是雪古不學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看了上面懷素以及張旭的古帖,其實什麼都不用說了,想必你的心中也已經有了答案了吧。

拿我自己來說,我確實學過於右任的《標準草書》,但我只是為了認讀,把我在標草上的認識疊加到懷素跟張旭的古帖上去,得到我想要的結果,我學書法的目的很簡單,僅僅只是為了讓自己寫的字好看而已,草法章法自然得有,但是也不能少了自己的理解,否則你臨帖再好,也只是形似而神不似。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分享不易,且讀且關注。


其實學草書臨于右任或林散之的草書也無不可,但關鍵是看你什麼時候臨,出於怎樣的角度去臨,以怎樣的見解去臨,以怎樣的功底和根性去臨,這些纔是核心。

古人說書法臨上品得中品,臨中品得下品,臨下品得下下品,說的是學習書法要直奔最好的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起點不同,成就自然不同,但是同時也忽略了一個條件,上品根性臨上品得上品甚至超品,中等根性臨上品得還是中品,下等根性,不管臨什麼都可能一無所獲。相反以上品根性去看中品下品也能從中獲得反思和感悟,從而有上等收穫那是正常的事情。能夠如此纔算是真正境界。

于右任和林散之草書,在當代乃是高峯,看書法史不說頂一流,至少也應該有一席之地。臨寫他們的草書,不說能夠與張旭懷素相抗衡,但與歷史上某些朝代的大家但是有的一比,至少中品,決不至於淪落下品。學草書開始,要是也能夠以這二位先生的書法入手,也不失為正統,遠勝於那些流行書風和江湖流派。

要是有上等根性只能以此為基礎上追古人,尋根朔源,也是會有大的收穫。要是書寫者正沉浸在古碑帖之中,難以寸進,忽然體驗體驗二位先生的草書,或許也能豁然開朗,收穫非凡。再或者有心人有眼界之人能夠識得先生們的長處,懂得先生們的短板,取其精華為所用,棄其不足以為戒,那收穫就更加非凡了。

再者說,古人也曾經是今人,同時代的書法家之間互相學習的多了去了,黃庭堅還曾學習同時代如蘇東坡等書法家作品,王羲之也從衛夫人處學習到了楷書用筆,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書法藝術得以代代相傳,從不斷絕的根本,要是誰都找古人,今人之書無人觀,那麼書法藝術哪有這般的興盛有活力,哪有師道傳承,那些一味苛求書法必須學古人的,也該反思反思了。


如果學草書臨于右任或林散之,那麼恭喜你,你會很快成為「醜書家」,也會迎合一些人的偏好,得到一些組織的認可。

1、學書法臨寫今人字帖,好的方面就是因為很接近,容易上手。今人留下的手寫字跡也比較多,且多是墨跡,容易揣摩,便於掌握筆法,學起來很容易有「三分像」,但那是別人已經嚼過的「饃」,你再去喫就沒有多少營養。畫虎不像反似犬,學的結果多半會成「醜書家」。

2、啟功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今人寫的書法,都是古人優秀傳統,加上自己的「俗氣」。我覺得很有道理。比如說于右任和林散之,他們的字本身取法很多古人的優秀因素,但也有很多自己的俗氣,你再去學,那古人優秀的傳統和他們的俗氣各得一半,你掌握古人優秀的東西就少了,獲得的養份也就少,還不如深入源頭學習。

3、很多老一輩的藝術家提出過一句話,「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句話一定要好好理解。學該學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學老藝術家從藝一輩子得出的方法和經驗,而不是直接把他們嚼過一遍又一遍的「饃」直接拿過來喫!

不知方家以為然否?歡迎網友留言討論!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謝謝邀請!

學習書法,臨古人的碑帖,這個路子纔是對的。記得啟功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書法,一定要臨古人的碑帖,萬不可先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字。」

如果題主有學草書的意向,建議臨習古人的字,不宜先臨習於佑任和林散之的字。

在學習草書之前,最好先臨上幾年漢碑,之後可轉入章草和今草。

臨章草,應從陸機的《平復帖》入手,也可以從索靖的《出師頌》或《月儀章》開始學起。

學今草,就臨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字。唐人孫過庭的《書譜》也可以學。

學大草,建議臨草聖張芝的字。另外,王獻之的字也可以學。還有就是唐人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的《自敘帖》,都是學大草的最佳範本。

當然,如果題主喜歡於佑任和林散之的字,也是可以的。因為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至於為什麼先讓你學習古人的經典法帖,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你取法乎上!我的觀點是,如果能把古人的字臨到七像時,再加入自己的三分「個性」,就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

於佑任和林散之都是一直師法古人的,他們的書法中已含有自己的東西,並已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與其學他們的字,還不如自己先師古,當學到一定程度時,再融入個人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呢!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之。

手打原創,抄襲必究!歡迎評論!


臨習古代碑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這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古代留下來很對非常優秀的碑帖,這些是學習書法的最好的範本。

這些範本也是經過歷代書法大家驗證過的,有無數的書法家通過學習這些碑帖走向了書法的成功之路。

是經過歷史檢驗,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精品,要學好書法,當然必須要學習這些精品。

只有在臨寫古代碑帖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書寫能力、書法欣賞能力,樹立正氣的書法審美觀念。

所謂取法呼上,僅得其中。

這個古代碑帖,按照歷史上的說法就是指的清代及清代以前的碑帖。

于右任和林散之也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書法大家,他們也都出生在清朝,算是半個清朝人。

學習他們的書法是可以的,但是最好還是要有晉唐時期書法的臨摹基礎。

你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要搞清幾個問題,關於我們學到底是要學什麼:

1、學標準。中國書法奠基於秦漢,但各書體的書寫真正從實用性走向藝術性有2個標誌,一個是各書體的標準形態的確立,類似於文玩界的「標準器」,標準形態一旦確立了,後續的發展只不過是在其之上添加自己的個性和底蘊發揮。篆書標準成於李斯,隸書標準不一而足但成於東漢是沒有疑問的(西漢官方隸書還有篆意),行書、草書標準成於王羲之,狂草萌芽於王獻之,成於懷素張旭,楷書標準萌於鍾繇,成於初唐,濫觴於歐顏柳。任何書體,首先是要掌握標準所在,筆法、結體、節奏、氣韻(大成書法四維)有了大致的瞭解了,就可以廣泛涉獵形成自家面目了。

2、學風格。風格的形成來自於書法家的綜合素養,包括筆法的理解和使用習慣、結體的美學觀念、本人的文化素養和周邊藝術體系的拿來為用。所有的風格都必須建立於深厚的標準功底之上。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贊成學書法從唐楷開端,為什麼?標準精確之故也。容易打下根基。自古書家,一人一個面目、一人一個風格,沒有自家面目靠喫別人風格喫飯的書家都已經被歷史淘汰的不見蹤跡。(由此可以思索所謂歐楷大師這個稱號之可笑。)

由此,我們有了結論:

1、學誰都沒問題,關鍵在於學之前您是否已經在傳統根基上有了不錯的沉澱。于右任先生融合碑學入草,前無古人,碑帖雜糅是晚清風尚,但做到真正無跡可尋,融帖之細巧、碑之疏離的,一人而已。右任先生的傳統根基您有了嗎?如果沒有,必然墮入魔道,只剩下習氣而已。散之先生72歲入草,之前早已楷行隸篆無不涉獵,且金石學深有研究。衰年入草,三年大成,令人嘆為觀止。你覺得普通學書者能學嗎?看舞蹈高手足尖數十圈瀟灑飄逸,你要不要試試?功底,是首要的。

2、其實對初學者來說,于右任、林散之先生的境界是看不懂的,畢竟沒有知識和技巧積累。正常情況應該更容易理解唐楷漢隸好與不好(說出好在哪裡都是不能要求的),層次使然。自己嘀咕想學這二先生我不知道是何緣故?莫非天資超拔,還沒基礎就能一眼看出這二老的精妙之處嗎?大成愚鈍,深覺匪夷所思。學書學當下喜歡的,不要為名氣所累。

再說就有傲慢之病了,深愛書法,希冀其傳承至後世,故言辭或有過之,大家海涵。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敬請點贊關注,春節碼字,頓感溫情!


可以臨,但是不建議

于右任和林散之兩個都被稱為是「現代草聖」,都是草書的集大成者,一個注重帖,一個注重碑,可以說是現代草書界的「雙子星」。

這麼厲害的人難道不能臨摹學習嗎?當然可以。

比如說于右任的《標準草書》,相當於把比較駁雜的草書系統重新梳理了一遍,也成了學習草書繞不開的經典之一。所以臨摹于右任的草書能讓自己的草書更規範,因為草書看起來隨意性很大,但是實際上草書的規矩甚至比楷書還要嚴謹。孫過庭在他的書法理論著作《書譜》中提到「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意思就是楷書偶爾缺一兩筆仍然可以認出來,不影響表達,但是草書如果稍微轉折上差那麼一點點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所以于右任非但是可以學,而且他的《標準草書》幾乎是學草書必備的一個參考書目。

至於林散之,同樣是一個草書界的高峯,我認為林散之可供學習之處在於線條質量上,草書可以認為是線條藝術,線條不過關草書只能是死蛇掛樹,而林散之先生的草書線條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所以練習線條對林散之有所研究必定是大有裨益的。

那麼為什麼說學草書不建議學呢?很簡單,于右任林散之兩位先生都是臨遍古帖最終成一家面目,建議還是學古代經典草書法帖,于右任和林散之作為參考。如果只學于右任或者林散之,可能最終出來的是又一個于右任,或者又一個林散之,意義不大。


我是江上人!不請自來。如果學草書臨于右任或林散之會怎樣?會有兩種情況。第一情況是,無論你臨的多麼好你也達不到他們的名氣。你就是以假亂真也沒有用。如現在有許多人學啟功書法,學好的人不少吧,誰能與啟功平起平坐。沒有吧!其實林散之學生很多,學他書法人也多,你看到誰和他平起平坐。學他者死!從古至今沒有靠臨摹超越老師的,只有變才能超越,如張芝,王羲之,張旭,懷素。只有變才能超越他師傅。

第二種就是,學不好想回頭從新學。這就很困難,因為自身習慣形成了,再想從古人下手學。是很不易的,又要從頭開始。不是很困難嗎?我認為先從古人學起然後再學他們的書法,好的我們留下,不好我們就去掉,再加上我們學到的東西,這不就變新了嗎。所以學習也要掌握好方法才能學的好!

所以說學書要從上往下學,最好不要從下往上學。取其上得其上,取其下得其下。因為書法是一代不如一代。要想學好書法還要從上開始。我個人觀點,希望大家一起討論。


于右任是個人最喜愛的書法家之一,如果深入學習于右任作品,通觀古今草書大家作品,就能發現,于右任的草書追本溯源,還是二王血脈,並且在懷素的基礎上有了飛越,又將魏碑的大氣磅礴融入到了草書之中,于右任最經典的作品是標準草書千字文,其中包含了他從古今碑帖中苦心蒐集的1000個精美文字,附錄了自己書寫的千字文,千字文創立之初,本意是為了化繁就簡,方便國人快速書寫,提高效率,出於一片愛國之心,于右任首先是一個偉人,其次纔是書法家,千字文更是草書入門與提高的佳作。按照個人喜好,於老的第二次大戰回憶錄一氣呵成,堪稱臻品,以後或許會被後人定義為於草的代表作。


于右任在書法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創立標準草書,對草書在大眾中的推廣普及,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樣作為力可扛鼎四大家之一、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先生,推崇于右任「雄強深厚」的草書,認為於先生為當代巨擘,並親自為《標準草書指南》一書寫序,肯定了於先生的貢獻及標準草書的正麵價值。但李先生並不完全贊成將草書標準化、程式化,他認為,書法藝術特別是草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應彰顯書法家的學養和性情,應多彩多姿,不必強求劃一,品讀古今作品,也「最忌偏於一好而排斥眾美」。那麼,如何看待于右任創立的「標準草書」呢?一方面,對於初學者,從標準草書開始,不能不說是入門的好選擇。但另一方面,在具備一定草書基礎後,就不能只侷限在標準草書範疇了,否則就是一孔之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