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爲了讓市場立馬投資,就不能讓市場鐵板一塊,形成一個穩定的預期,否則,整個博弈會滑向囚徒困境。打消市場的穩定的降息預期,製造市場觀點的分歧,就變得十分重要,它重要性甚至超過降息本身。

  降息預期

  2017年底以來,債券市場走了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十年國開債收益率從最高點的5.12%下行至3.47%,下行了165BP。在這樣的一種債牛氛圍下,收益率單邊下行的預期十分強勁。

  圖一:近期十年國開債收益率走勢

  所以,一直以來,市場關於央媽降準和降息的預期也很強,只要經濟和社融不企穩,這種預期就會一直存在。

  但央媽不希望市場有這種預期,她一直在強調自己不是“大水漫灌”,並且,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易綱行長明確表示,

  目前,降準還有一定空間,但比前幾年小多了。

  這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的轉向,只是意味着央媽不希望市場抱有降準降息預期。

  降息的兩種邏輯

  事實上,降息預期的作用和通縮預期的作用機理類似。

  如果廠商預期到他賣出的商品將要降價,他會推遲自己的一部分生產,等物價降低之後再生產;然而,他推遲生產的行爲將導致有效需求的下降,這將導致物價的下降。因此,通縮預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期,是一種惡性循環。

  相應的,降息預期也有類似的邏輯迴路。如果廠商預期到他未來可以借到便宜的資金,他會推遲自己的一部分投資,等利率降低之後再投資;可是,他推遲投資的行爲將導致有效需求的下降,這將導致利率的下降。

  如果我們忽視了系統的複雜性,開出的藥方很可能達不到預先設想的效果,甚至南轅北轍。根據古典經濟學理論,由於庇古效應的存在,物價降低會導致居民實際財富的增加,刺激消費,提振有效需求,因此,對於通縮,我們應該聽之任之。然而,大蕭條深刻地教育了我們。除了庇古效應,系統還有一條迴路,市場預期到物價將要下跌,推遲消費和生產,降低當期的有效需求。不幸的是,後者作用的速度遠快於前者,所以,通縮往往有巨大的殺傷力。

  相應的,央媽降息的邏輯鏈條也有兩條,1、降低當期的融資成本,提高投資需求;2、使市場形成降息預期,降低當期的投資需求。所以,央媽和市場存在一個博弈,央媽希望市場拿到便宜的錢就趕緊去投資,不要有未來會拿到更便宜的錢的想法。但是,市場總會覺得央行降完這一次息,還會有下一次,極端一點的話,如果大家都不立馬投資,一定可以倒逼出央媽的下一次降息。

  在現實當中,由於信息的匱乏,央媽並不知道何種水平的利率水平是合適的利率水平,她無法一步到位,只能一點點試。這個嘗試的過程會帶來一個負面效應,市場會產生降息預期——預期降得更多。最終,央媽成了一個左右爲難的家長,市場變成了一個哭鬧要奶喝的孩子。

  囚徒困境

  爲了直擊這個問題的本質,我們可以把市場看成一個整體,構造一個理想實驗。

  央行有兩個選項,分別是小幅降息和大幅度降息;市場的兩個選項是立馬投資和推遲投資。於是,我們就可以構造出一個囚徒困境博弈:

  圖二:央媽和市場的囚徒困境

  對央媽而言,無論市場採用推遲投資還是立馬投資的選項,小幅降息總是較優選擇;對於市場而言,無論央媽採用小幅降息還是大幅降息的策略,推遲投資總是較優選擇。在這種博弈裏,央媽選擇小幅降息,市場選擇推遲投資,是一個穩定的結果。

  所以,央媽爲了讓市場立馬投資,就不能讓市場鐵板一塊,形成一個穩定的預期,否則,整個博弈會滑向囚徒困境。打消市場的穩定的降息預期,製造市場觀點的分歧,就變得十分重要,它重要性甚至超過降息本身。

  美聯儲的尷尬

  最近,美國經濟數據變差,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度下行,跟3個月國債收益率倒掛,

  圖三:倒掛的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

  市場一下子打入了1-2次降息預期,把美聯儲架到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降息不降息麻煩都不會少。

  於是前美聯儲主席耶倫出來評論,

  債券收益率曲線的反轉很容易發生,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這更可能意味着美聯儲可能在某個時候需要降息。

  意思是,別害怕,我們不需要馬上降息,我們只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點可能需要降息。妥善及時地管理市場的預期已經成了各國央行的標準操作——預期的某些部分需要確定性,另一些部分則需要不確定性——確定的呵護,不確定的呵護程度。

  結束語

  貨幣政策的選擇和執行都是極其複雜的,因爲現實世界有太多的約束,它並非簡單的“放不放水”所能概括。政策工具的選擇以及節奏的把握,也需要精細的手藝——大有大鐵鍋燉小河鮮的架勢,一不小心就稀碎稀碎的。

  有人會問,央媽會關心這麼稀碎的預期問題嗎?答案是會的。現任貨幣政策司司長在1998年曾經發表了一篇《打消物價下降和利率下調的預期,激活投資》的文章,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這篇。

  那麼,知道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

  央媽的水平很高,這點毋庸置疑,與其聽市場上那些似是而非的解釋,不如仔細聽聽央媽說了些什麼。

  ps:參考文獻《第一排:中國金融改革的近距離思考》、《美國金融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