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的言外之意可能包括:中国的汽车导航定位终端最好单独采用北斗的定位晶元。这样的期望其实并不合理。这里从导航终端的设计和晶元的设计两个方面来聊一聊。

导航晶元的设计要重视最终表现,不过也会关注晶元的设计思路。

导航晶元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

1、做一个射频相关的部件,用来接收导航卫星的信号。

2、要做一个解码的部件,把接收到的卫星型号解析出来。

3、要搞一个计算部件,把解析出来的信息通过某些演算法最终输出坐标。

目前绝大多数导航晶元的制造方都都有GPS导航晶元的产品,如果要支持北斗,最好的方式是把使用北斗的过程和上边的几个步骤融合起来,而不是单独的再设计一个专门的北斗导航晶元,然后和GPS导航晶元综合起来。

现在支持多个卫星星座的导航晶元的工作方式大致为:尽可能的接收更多的卫星信号,讲这些卫星信号解析出来传给计算模块,计算模块通过演算法来同时使用这些信息,最终得出一个坐标。

由于北斗卫星的信号频段和GPS相差并没有多大,多星结算的演算法也早已经实现,最终就造成了制造支持多星座的导航晶元更加容易。而汽车导航晶元对于精度的要求也没有那么的高,更加容易实现。

汽车导航终端会更加关注最终的导航效果。

作为终端制作商,最先要满足的是实际用的需求。同时支持多个星座的导航晶元在实际使用当中相比只支持单个卫星的导航晶元有更好的表现,那么终端制造商就会倾向于寻则支持多个卫星星座的导航晶元,进而用户的使用体验会更好。

由于目前北斗还没有覆盖全球,在北斗覆盖的范围之内,同时使用支持北斗和GPS的导航终端会得到相比覆盖范围之外更好的表现。为什么中国的汽车导航终端不同时使用北斗和GPS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