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首次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是在2012年8月10日,当时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国南北极考察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极地工程机械设备保障体系和极地特殊环境机械设备实验平台,开展机械设备保障人才的交流与培训,研发极地特殊环境工程机械设备项目。目前,已派出了8批13名设备维修服务技能专家赴南极,捐赠6台设备进驻南极。

受南极恶劣环境的制约,南极考察也成为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柳工之所以能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内第一家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企业,得益于柳工过硬的产品质量。

柳工是是首家中国装载机自主研发企业,早在1966年就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装载机Z435。2001年柳工成功研制世界首台高原型特种装载机,当年全国公路系统援藏的38台高原型装载机清一色的柳工高原型装载机。


柳州工程机械厂是从上海迁过来的,前身是建筑机械厂。在1962年,最艰苦的年代,这批上海来的创业者经历了白手起家的千辛万苦,上马又下马,甚至种地过日子。转机也是在那几年,柳工领导听说从越南南方缴获一台美国的勒克皮勒工程装载机,就向上级申请开发照样生产中国的工程装载机。一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的柳工拥有两条工程装载机生产线,几分钟就有一台大型机械下线,令人瞠目结舌。众所周知,南极是非常寒冷的,最冷达到零下80度。为了生产出来耐寒的工程机械,柳工人发明了20多项专利,用上最冷都不冻结的机油和橡胶主配件。可以讲,柳工机械能上极地施工是很了不起的,很多的机械到了极地塑料橡胶件都冷爆漏油,状态百出。柳工柳工,柳州人的柳工,世界的柳工!


现在效益不好,待遇差,留不住人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